规划问道

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一点儿北京 | 京事知多少

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外,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它特有的“京味儿”——这些极具北京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点儿北京”栏目将向大家介绍“京味儿”饮食、器物、游艺、风俗与传说等等,让大家对老北京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周六小满节气后,我们离暑气升腾、燥热难耐的日子就不远了。接下来,纳凉操作将轮番登场。说到北京地区,自然少不了解暑神器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饮料,其主要原料是乌梅。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其中浙江湖州长兴县、四川达州产的乌梅质量更佳。《本草纲目》中记载乌梅味酸、性温,有除热解烦、止渴调中等功能,所以冰镇酸梅汤具有解暑、济渴、生津、安神的保健作用。利用乌梅浸汁做成清凉饮剂,我国不迟于南北朝时期。元代位于大都的宫廷曾以乌梅为主料制成食疗兼备的“梅子丸”,借以供嗜酒的帝王含在口中“解化酒毒”。

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老北京酸梅汤的小贩


关于酸梅汤的来历,现行说法不一。传说元顺帝末年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流行瘟疫,当时正值以贩卖乌梅为业的朱元璋路过此地,于是他决定煮乌梅为汤,救助乡人,并在黄色布幔上书写“施舍梅汤,广结善缘”八个大字。从而为后来反元起义做了舆论上的准备。有童谣唱道:“桂花开,乌梅香,江南和尚做客商。左金鸡,右玉兔,起事在襄阳。”因此后来北京的酸梅汤商贩供奉朱元璋为该行业的祖师爷。他们以月牙形的“铜招子”作为行业标志,“铜招子”上写有日字,暗示大明;以响器——冰盏碗儿作为货声,据说是从佛教法器“手罄”转化而来,借以暗示朱元璋当过和尚。因朱元璋没当过客商,起兵也不在襄阳,这个传说听起来就有些荒诞了。


老北京酸梅汤的发明人,也有人认为是乾隆。满洲历来有饭后食酸之习,以解腥膻,入关前用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但乾隆认为它不易消化,且本身也是粮食,饭后食之,容易过饱,便让御膳房开发新品。当时,宫廷内设有“南果房”,专门收贮干鲜果品。御膳房就利用乌梅等原料,研制出了酸梅汤。乾隆喜食酸梅汤,常饮不辍,“御制乌梅汤”声名鹊起,成为了宫廷清凉解暑饮料。

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打冰盏 何大齐绘


那么,两说究竟谁更有道理呢?朱元璋发明酸梅汤说固然有误,但说是乾隆发明,也失牵强,因为明代乌梅已成常用食品。酸梅汤中,乌梅、桂花、玫瑰茄均产自南方,老北京的酸梅汤显然是南来饮品。清代为保证皇家食品绝对安全,御膳房管理严格,厨子多是世袭,技法退步,让他们去创新,往往敷衍了事,将民间成型的食品改头换面,便成了自己的东西。可以想见,酸梅汤在走进皇宫前,应该已在民间流传多年,饮用者众,绝无风险,才被御厨们引入


民间著名的酸梅汤专卖店则有位于前门瓮城的“九龙斋”、西单牌楼的“邱家”,以及琉璃厂的“信远斋”,其中以信远斋最为著名。民国中期,信远斋的酸梅汤和夏日冰果已进入故都名食行列。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这样描述信远斋酸梅汤:“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最流行······信远斋铺面很小,只有两间小小门面,临街是旧式玻璃门窗,拂拭得一尘不染,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铺内清洁简单,道地北平式的装修。进门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里面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周围全是碎冰,罐里是酸梅汤,所以名为冰镇······因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来凉沁脾胃。他的酸梅汤的成功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酽。”

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信远斋 方砚绘


此外,北京的四九城还有推车、搭棚或出摊叫卖冰镇酸梅汤的商贩,一边吆喝着:“又解渴,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闹碗尝!”一边用铁锤凿碎天然冰块,掺入其中以便降温。有的或许还打起“路遇斋”和“遇缘斋”的招牌招徕顾客。


北京酸梅汤能名闻天下,也有说是因为清廷只用玉泉山的水,号称天下第一水,用这样的好水来做酸梅汤,自然质量上乘。后来还出现过用玉泉水名号招揽生意的小摊贩。


在过去,喝酸梅汤是孩子们夏天出门的动力。走在蝉鸣聒噪、热浪翻滚的街头,路边的饮料摊最能抚慰身心。摊上摆放着几个大桶,里面装着深褐色的酸梅汤,几毛钱买来一杯,上口清凉,酸甜适度,一杯下肚,暑气全消。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听到商贩走街串巷卖酸梅汤的吆喝声了,酸梅汤也从季节性产品成为常年供应的果汁饮料,但要喝到纯正的酸梅汤,还是需要我们擦亮双眼。无论如何,有随时随地享用酸梅汤的畅快就够了。


本文背景资料源自《北京志·商业卷·饮食服务志》《北京的一百张面孔》《聊聊酸梅汤的那些事儿》


来源:北京市方志馆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岳升阳:传统村落是三山五园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元素

北京这些博物馆推出“云观展”!24小时不间断,附展厅入口

周楠森:持续推进首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您与京城,一之隔!

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一点儿北京丨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