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主讲人: 

邓启耀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荣休教授


主持: 

张晓春

教授


讲座时间2022/05/20 10:00-11:30

腾讯会议: 287669883

密码: 129143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主讲人简介:邓启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续任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探险协会名誉副主席等。研究专长为视觉人类学和民间艺术。出版《宗教美术意象》(1991)、《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中国巫蛊考察》(1999)、《视觉人类学导论》(2013)、《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2017)、《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2019)及《访灵札记》等多本田野考察著作。


讲座简介历史乡村既是生活空间,也是展示空间。它展示给我们这些抱有各种目的来参观其展示文本的局外人看,也展示给生活在其间的局内人看。作为局外人的观看者,有建筑学者、艺术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社会实验研究者、游客和政府官员;他们描述了科学的、文化的、审美的不同文本。作为局内人的观看者,有一直住在乡村的村民,和那些已经离开乡村的村民。筑造传统建筑的村民大多搬离了老宅,住进新区,外乡人住了进来。乡村是原住民的“过去”,他们看乡村“老围”,是对自己根脉的认同,也是一种回望;他们不仅看到现实的村落空间格局,也看到超现实的风水格局。而现在入住乡村的打工者,他们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是事实上的“新莞人”和老村居民,但又与老村在文化上和心理上有所疏离,处于某种“视而不见”的状况。有点意思的是,无论是旁观,回望还是漠视,不同的人关于村落的观看和认知,会由于身份、角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文本”——阐释的文本。


请选课同学参加,欢迎广大师生同学光临 !


-2022同济大学《建筑人类学》课程讲座-




本刊推荐微店订阅 

请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2022年《建筑遗产》学刊(25~28期)

(每期定价99元,2022年全年4期优惠征订价320元,正在进行推广活动)

※ 欢迎订阅 ※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建筑遗产》学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公众号将继续秉承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进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核心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公众普及度、学科引领性、专业渗透力为目标,不断带来一系列专业、优质的人文暖身阅读。


【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感谢关注“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平台!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923
官方网站:
https://jianzhuyichan.tongji.edu.cn/
联系电话:(86)21-65982383
投稿邮箱:jzyc.ha@tongji.edu.cn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讲座预告】邓启耀 | 重叠的空间: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空间认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