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种地打粮,这才是归宿。”在老刘的人生哲学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是真理。

老刘叫刘文玉,今年56岁,是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新市村村民。年轻时的老刘,在外面兜兜转转打零工,岁数大了,重回到这块生养他的土地,想趁着还有力气下地干活,再享受几年“春耕一身泥、收获一身黑”的酣畅淋漓。

“离开了土地不接地气,脚踏实地的感觉才充实。”新市村贤春生态农场内,姜贤春靠着打工学来的种植手艺,让番茄苗爬满枝藤、开花结果。

“等到这些果蔬丰收了,每年能收入300万元呢!”姜贤春伸出3根手指头晃了晃,言语中满是期待。

在新市村,像刘文玉、姜贤春这样眷恋土地的村民还有很多。近些年,耕地增了,村子美了,农民富了,在新市村的“一亩三分地”上发生了许多高兴事。

出台好政策,良田增多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保耕地,促增收(对比图)

人勤春来早,村里农耕忙。

新市村党总支书记吴亚平回忆,由于过去村里的基础设施底子薄,大家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少,也不挣钱,许多人就扔下地外出打工了”。

受后备空间资源不足的影响,新市村农业发展后劲有些不足。如何做到保耕地与促增收双赢,成为新北区与新市村必须解决的难题。

2021年,《常州市新北区农田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水稻田面积5000亩,并对农户给予每年400/亩的生态种植奖励。

好政策激发了刘文玉种稻积极性。他盘算着自己承包的20亩水稻田,每年纯收入能增加三成:“20亩,补贴加收成,一年能挣5万多元,有了这些收入,就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门口挣钱最‘香’了。”

当然,有奖就有罚,有保就有压。新北区持续保持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的高压态势,扎实推进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卫片图斑整改,积极推进“大巡查、大监管、大执法”机制建设。

随着贫瘠地变为高产田,许多外出打工村民返乡创业。“有了政府的好政策,种粮有保障、群众得实惠,大家的耕地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吴亚平说。

用好规划图,村容变美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优空间,塑新貌(对比图)

初春时节,村民袁和兴家门口的“方寸之地”生机勃勃,可谓是“红了辣椒,绿了丝瓜”,种植的果蔬透着一股水灵劲儿。

“凉拌个丝瓜,搁点辣椒,清爽可口。”袁和兴坐在门口,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盘算着中午吃点啥。可就在几年前,他家门前的这块地,还长满了杂草灌木,不仅没人打理,还影响房屋采光。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一房一瓦、一草一木都蕴涵深意。近年来,新市村围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保护,通过控路径、优空间、强产业、塑风貌、固根基,发展成为特色田园示范村。

率先“活”起来的,是房前屋后的边角地。新北区对新市村的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通过复耕复垦转为农用地,让“边角料”化身“增收园”。

土地有了生机,管理也得跟上。新市村提出,这种土地由农户和村委会共同管护,每个地块都任命了“管护责任长”,袁和兴也因此有了“责任田”。“种菜也带‘长’,听着就很爽。”他成为“管护责任长”后,每天在地里巡视,干劲十足。

每年,村委会对考核通过的“管护责任长”,每亩发放1200元的管护经费,极大地激发村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满意、满足!这项工作我给村里打满分。”袁和兴乐不可支。

同时,理水、治路、整屋、美化,在规划引领下,一系列利民举措接连出台,清运淤泥2.2万立方米、改造污水沟1.42万余米、完成沟塘疏通5个、建设生态护坡1000米、新建人行便道2.4千米,一幅生态优越、生产兴旺、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在新市村徐徐铺展。

下好一盘棋,农民变富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新市村一角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村民休闲广场

富不富,看农户,基础在老乡,重点在支部。有了好政策,全村上下干劲十足。

姜贤春经营的生态农场里,早于番茄结果的,是鲜红欲滴的草莓。“村里搞红色文化保护,我在这里种植红色果蔬,都红红火火的,与现在的好日子正好映衬。”作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他对政府出台的好政策感受颇深。

培养“三带”名人、能手、新秀是江苏省实施的一项乡土人才发展计划,旨在让乡土人才发挥作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入选者可享受多项特殊支持政策。

如今,在约1.5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里,姜贤春引进了无土栽培番茄和草莓的新技术,开展高效设施大棚规模种养建设项目,让许多返乡创业者有了大展拳脚的平台。

建设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资金从何而来?离不开自然资源管理的好政策。

此前,吴亚平一直琢磨着新市小学旧址能干点什么。这块地面积约17.5亩,小学搬迁后长期闲置。低效用地问题怎么解决?新北区与新市村的办法是盘活利用。

就这样,新市村对小学旧址的房屋进行了修整,新建标准厂房1900平方米,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不仅带动了30名村民就业,还使村集体增加了80万元的租金收益。

在吴亚平的计划里,新市村还要推进农村空闲建设用地整治、农用地示范点地块整理,所得项目资金可以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和产业升级动力不足的问题。

“有了资金,村集体经济就激活了,修公园、整民房、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吴亚平细数接下来的工作,感觉生活充实极了。

希望的田野上,孕育着新希望。在新市村,刘文玉盼望着好收成,袁和兴惦记着“责任田”,姜贤春琢磨着扩大生产,吴亚平盘算着怎么更好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大家目标一致,盼望着新市村越来越好,每年都发生些新鲜事。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记者:陈琛
通讯员:吴冬美 钱里阳
文字编辑:高悦
新媒体编辑:刘潇然

初审:薛亮

审核:程秀娟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瞧,这个名叫新市村的苏南小村里,新事儿有挺多|我们的新时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