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图片来源:网络


-ONE-

科学绿化提出的战略背景

在世界高密度城市化建设和全球高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在享受工业化和现代化带来的“福利”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严重不足等传统城市病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经济“新城市病”的双重威胁。城市绿地生态空间成为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已经成为全球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工作。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基本的生态保障和满足基本的文化服务需求,也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国务院办公厅为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图片来源:

张浪. 实施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

再思考[J]. 园林, 2020, 333(1): 2-5.


上海市对此率先提出以“四化”为标准的绿化空间建设工作,以此作为提升城乡绿化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绿化“四化”体系战略部署,以“四化”建设为途径,提升上海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此,“四化”成为新时期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建设的新标准和新高度,以顶层设计系统性布局绿化建设,提升绿化品质。通过对上海市绿化“四化”经验与研究的总结,以期对广州科学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上海绿化“四化”建设规划结构图

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园绿地“四化”

规划纲要(2018-2035年)》


-TWO-

科学绿化的“四化”顶层逻辑建立

上海市创新性提出将科学绿化分解为“四化”各个子项,搭建各子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效益化”统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实现城市高质量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建设的综合目标;“绿化”是实现各效益的建设本底,通过绿量、绿化感受度及绿地结构布局均衡性;“彩化”和“珍贵化”是以人类价值观及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指标,其中“彩化”在开展植物景观多样性的评价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强观叶、观花、观果等色彩突出适生植物的应用比例,提升城市绿化的彩化程度;“珍贵化”是要着力加强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的保护,挖掘本土慢生型植物的种植潜力,并加强珍贵化植物在绿化中的应用比例。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图片来源:

张浪. 实施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

再思考[J]. 园林, 2020, 333(1): 2-5.


1.

以“绿化”为建设本底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绿化”一方面指绿量的提升。研究园林植物的绿量,不仅可以定量研究不同绿地的生态效益,并且通过这种效益的评估,指导我们对于现有绿化种群群落合理性布局的分析研究,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规划提供重要的方法路径与技术支持。

“绿化”另一方面指连接度的提升。目前快速城市化导致了生境斑块破碎,景观各类型源地间的连通性下降。构建绿地生态网络可以提升连通度,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上海绿化“四化”建设逻辑框架图

图片来源:自绘


2.

以“绿化”为空间基底,“珍贵化”与“彩化”为抓手提升社会与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公共绿地的社会服务情况与效率的衡量标准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面积比率指标来描述,无法全面且真实地反映城市绿地的社会服务水平和效率。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开展关于城市绿地布局的使用需求与效率评价研究,例如从绿地可达性、绿地服务覆盖率、绿地服务重叠率与人均实际可达绿地面积等角度进行评估构建的综合指标评价模型;以“建设用地见园比”与“社区见园比”两项指标评价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彩化”与“珍贵化”满足人们对色叶落叶、开花、树形优美、具有人文价值的树木以及古树名木的需求与偏好,通过绿化质量提升开放空间的品质,或是营造城市目的地及IP,使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更具有吸引力,发挥更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THREE-

对广州市科学绿化顶层量化路径构建的启示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城市科学绿化顶层量化路径构建框架图

图片来源:自绘


1.

关注生态系统稳定的区域与城市绿化空间

城市尺度的绿地空间侧重于“绿化”与“效益化”方面,“绿化”在网络空间上的体现是强调在区域或更大范围视角下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效益化”则体现在网络结构的稳定性,以维持生态过程,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连通性评价可以反应整体区域下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空间上量化绿地生态网络的整体连通性以及重要性程度,从而表征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生态耦合功能优先级,为之后城市尺度的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图片来源:自绘


2.

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均衡性的城区绿化空间

“四化”建设的要求在城区尺度的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皆有体现,“绿化”在城区尺度进一步要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绿化感受度;“彩化”和“珍贵化”则是对于绿化质量品质的提升;“效益化”体现在整体网络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效率,关键点在于平衡差异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质量与需求。可以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测度模型,可以在分析绿地生态网络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其建成环境背景的需求的协调性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协同或权衡的关系,研究表征其空间的匹配公平性问题。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图片来源:自绘


3.

实现生态系统公众服务的社区绿化空间

社区绿地建设更为关注微观视角下社区中文化服务体现,通过“彩化”、“珍贵化”提升绿化的品质与感知,“效益化”则是在其基础之上实现对公众服务效率的优化。因此结合该尺度下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调节功能与文化功能,引入“绩效评价”定量描述居民对于绿地生态网络空间的“四化”现状品质与空间感知。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图片来源:自绘



|文图提供

方正兴

(总工办)

邢春晖

(城市设计策划所)

|编辑版式|

办公室


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上海推动科学绿化的顶层逻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