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专栏,向大家推介一篇关于中国半城市化地区研究的文献。
(专栏编辑:陈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文化与旅游主导的中国半城市化地区转型——以上海为例
来源:LI J. Culture and tourism-led peri-urba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the case of Shanghai[J].Cities,2020,99:10262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提升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文化地位。文化主导的发展研究往往集中于内城复兴,但是随着我国中产阶级崛起和新生活方式产生,工业主导传统下的半城市化地区开始受到消费驱动而产生新兴消费空间,并配置休闲设施、旅游设施和住宅社区。该变化对大都市区土地使用、建成环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充满活力和多样化的半城市化地区发展和转型也值得关注。
该研究阐释了文化和旅游主导下的规划及其实施的原因和途径,批判性反思了其对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分析了郊区文化工具化和城市主题化的过程及其潜在动因。首先,对西方背景下的城市(再)开发中的文化工具化、城市旅游业及主题化进行综述,为研究中国案例提供分析框架。其次,基于中国的独特发展阶段和政治经济学背景,以定性方法对上海郊区的松江和临港新城进行案例研究。研究案例的选取不在于形成比较,而是表现其发展背景下特定动机和结果产生的多种经验。研究数据主要来自2012—2013年的实地考察,其间对当地规划师、公职人员和城市学者进行了12份深度访谈以及电话跟踪采访。另外,政府规划文件及在线媒体新闻被用作辅助数据进行分析。
在西方背景下,文化是城市(再)开发的工具,也是城市复兴的关键。随着后现代消费主义更加强调差异化和美学意义,创意产业或文化产品产业成为城市增长和经济驱动的潜力。一方面,创业型城市政府开始建设并投资城市创新空间,使城市更具有文化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文化和创意工具化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业为主导的(再)开发致力于塑造城市形象,打造视觉消费场景,并帮助人们体验特色城市遗产、建筑和文化。对于缺乏历史特色的场所,城市通过主题化策略寻求差异化再生,而其文化的商品化及私有化空间成为主要的争议。
在中国体制下,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主要由地方政府及其附属的开发投资企业联盟主导,该过程不仅重视盈利,而且是上级政府的政治任务。例如,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城镇规划从本质上是一种应对城市间竞争加剧和创业城市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旨在为大都市区提供新的城市空间和增长能力。
此外,解释了在上海郊区规划和开发文化项目的原因和途径。与老城区不同,半城市化地区通常缺乏历史遗产,因而通过人为创造文化环境刺激开发,通过提升城市边缘地区形象而增加经济利益。由于城市发展资金受制于土地出让金,文化往往被用于房地产开发、经济增长和旅游吸引而非文化发展本身。旅游业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旨在为城市带来新收入。其他研究表明,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空间转型还可能致力于实现社会包容,促进社区参与和(重新)塑造当地识别性,但是中国政府往往忽视文化导向下的社会目标。
上海松江新城和临港新城的案例表明,文化措施对促进新城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起到较显著作用,但是两者都是基于休闲和旅游业的消费干预,缺乏文化溯源和文化归属。该类创意集群没有为建设提供资金,而是通过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土地价值和租金的增加。松江泰晤士小镇为达到政治和经济目标,没有着眼于改造现状文化环境,而是精心打造英国城市风貌从而吸引年轻群体和新兴中产阶级。该现象表明,外国文化资本化的城市主题活动本质上是着眼于空间的投机性建设。临港极地海洋世界也没有采用真正根植于当地文化的策略,从而创造出“风格大于内容”的标准化体验。
因此,提出3项政策建议。第一,地方决策者应打造更宽容的文化和艺术生产环境,鼓励自下而上的提议,将发展重心放在培养创造性环境方面。第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应对文化创意部门的真正动态和需求有充分了解,避免服务不当或缺失、租户选择无策、空间设计和选址不佳。第三,改变地方开发投资公司的激励机制,避免过度依赖土地出售和依靠房地产投资获利。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在内城往往通过存量有机的方式植入,新城的大型文化项目开发规模则与其实际消费需求不符。规划的文化创意产业区通常被缩减为休闲和旅游消费场所。该现象不仅反映其政策引导和限制方面的缺失,也体现其空间配置和使用方式不当。英国新兴的郊区创意经济体依赖于郊区高质量的便利设施和高技术人才,而我国文化与旅游主导的半城市化地区发展也同样需要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挖掘地区现状环境和自身文化属性,综合考虑新产业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当地就业结构和居民生活秩序等方面的影响。
(供稿:贾月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1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动态】文化与旅游主导的中国半城市化地区转型——以上海为例 | 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