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景观, 城市设计, 这类专业不仅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更包含着设计者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生活场景等等因素的考量。这种设计思维方式下包裹的是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社会责任感。
近几个月一些地区疫情突袭卷土重来,打破平静,使得同学们不得不重新开启线上课程、线上活动。疫情逐转,暑假将至,RAC STUDIO联合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市公司-奥雅设计、中国500强企业-甘肃省建设设计咨询集团等将带大家去甘南在亚洲最大的天然草场,溪流众多的阿万仓湿地,乔科沼泽地,河曲马场展开一次“生态低干预”的设计之旅。

本次活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内首家景观设计上市公司-奥雅设计、中国500强企业–甘肃省建设设计咨询集团主办;RAC设计学院、奥雅学院承办;甘肃文旅科教创新联盟支持举办。此外还邀请米兰理工教授Camilo Rebelo 领衔,RAC资深导师团带队携海内外设计师、学子、研究者参与,用不同学科的智慧,共同完成基于自然和藏区文化语境下的实体搭建,提供一个背景提升的机会和平台。
甘南场地背景
Background
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奥雅设计
甘肃省建设设计咨询集团
承办单位
奥雅学院
RAC STUDIO
支持单位
甘肃文旅科教创新联盟
奥雅设计(股票代码:300949)是国内首家景观设计上市公司。奥雅设计以景观规划设计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以创意设计为引导、以运营管理为先导、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的美好人居环境综合服务商,拥有由超过1700位行业精英组成的国际化专业团队。
-
丰富的竖向和自然纹理
Contour and Texture

-
宽广的背景和本土性
Horizon and Locality

-
场所守护
Genius Loci
坚持“保护性开发,地域性创新”的理念,优先注重保护具有历史特色的村落环境和自然空间格局。在挖掘和继承地域乡土文化中,以现代的设计语汇和审美要求,去解读乡土,创造符合传统又有创新的新设计。





活动成果
-
认知小型构筑物的搭建流程和相关技术
-
掌握落地建造项目设计基本制作思路和技巧
-
参与建造收获从调研到设计到施工落地全流程经历
-
一处长久搭建在甘南碌曲县则岔的落地作品
-
由教授带队学员项目均可获教授书面点评
-
搭建项目结业证书
-
一份由奥雅设计与甘肃建投共同颁发的实习证明
导师方向
01
导师

Camilo Rebelo
米兰理工大学教授
助教

黄佳妮
Polimo
场所守护-则岔石林
Genius Loci-Zecha Stone Forest

帕萨尔加德,伊朗
摄影(作者):Ko Hon Chiu Vincent
来源:whc.unesco.org/en/documents/170180
人、空间、场所,所有独立的本体都有其独立的精神和特质。我们进入一个空间,就会在其中收获独特的体验,而我们得到的这份感受,就来源于建筑的场所精神。
它既存在于文化的无形编织中(故事、艺术、记忆、信仰、历史等),也存在于一个地方的有形物理空间(高山、河流、森林、边界等) 。在这次‘在地’的建造探索中,我们将寻找一个时刻、一块石头、一棵树或者一个视角,为观者在建筑中创造一种独特的体验。让特定自然元素与建筑元素的结合,形成个人或集体的“守护神”,或称之为精神庇护。
建构材料:在充满文化底蕴的自然风貌区中,建筑本体应该与自然环境融合,因此建议使用石材,包括山中出产的石材或者山上的岩石等。这种石头的元素应该被视为一种自然能量的来源,让观览者感受到与自然的契合、感受到自身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设计&建造方法论:本次课题将以石筑的建造方式展开研究,包括当地传统的砌筑方式以及其他的石筑文化如埃及、波斯的石质建筑或秘鲁的马丘比丘。除此之外,也应结合其他的方式来看待石质建筑的建构工作,如激光切割或者人造石材等。由此展开对物质、建造和场所精神的讨论。
建筑规模:方案尺度将根据所选择的场地与精确时刻来定义。合适的尺寸应容纳1-8人,因此最小的占地面积应为8平方米。
02

林立峰
Upenn
榤-动物栖息地
Wood Pavilion3.0 -design for animals

source:Drawings of livestock handling facilities by Temple Grandin dated 02 November 1987.
作为RACstudio经典的实体建造项目,搭建项目的训练会带着大家从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现场建造,文本写作到媒体呈现几个阶段,把一个概念想法最终落实然后曝光到媒体,让开始成为建筑师的同学熟悉项目流程、了解项目管理,掌握更多的实际项目经验。这次搭建的背景,我们将围绕天宝·葛兰汀(Temple Grandin),这位世界知名的禽畜动物行为顾问的研究展开。天宝·葛兰汀为我们打开了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动物的行为表现,他的论文以及设计让人们开始对动物有了全新的认知视角。这次搭建项目的使用者我们会聚焦在农场动物,当我们的业主是一群动物的时候,我们会怎么考虑他们的需求,他们对于空间会有哪些有些的特别之处,他们的的特征和行为,对于空间的塑造有什么指导?搭建的材料我们会选用木材,我们在建造的过程中也会木材的材料特点,带大家熟悉与此相关的建构造知识。
课程目的:从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现场建造,文本写作到媒体呈现几个阶段,把一个概念想法最终落实然后曝光到媒体,让开始成为建筑师的同学熟悉项目流程、了解项目管理,掌握更多的实际项目经验。
03

季弘斐
GSD
山川中的光和影

自然的材质的阴影和人工物品的阴影还是有着不一样的体验,也取决于光源的条件。我们将通过研究山川地形,植物风貌,水系纹理等现状条件要素,去研究这些光影的规律,从而设计我们自己想要呈现的光影规律。
04
李梅子
IFU 博士
UCL 硕士
定制化建筑组件设计与建造
Customized Building Elements Design and Fabrication

source:Roblox – Bartlet, RC4, 2017
工业化的大规模进程解决了因人口数量增长所带来的居住问题,致使当今城市中建筑如同“复制粘贴”一样的存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不在满足于基础的居住条件,而更加追求美学上的精神需求。我们希望建筑是美的,而不仅仅是能用的。离散化理论在这一问题上可以给我们很好的答案:这一理论通过设计简单的建造单元(可类比砖)和建造单元之间的组合方式(并非砖墙层层堆叠的方式)。因此它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细部定制化的需求,还也可以满足大规模预制的条件。除此之外,相比于传统建筑的不可逆性,离散化建筑还能够实现建筑模块现场装配和拆解回收再利用的特性。本次课程我们将学习离散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通过实体搭建的方式实现设计。
成果:
建筑元素任选其一(门框/柱群/墙体/小尺度构筑物性pavilion)
技术:
数字:rhino/GH/wasp(导师提供技术支持)+ 建造:CNC
05

张子坤
Cornell
环境心理学:感知、特质、场地营造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erception, identity, and site programming

source:https://unsplash.com/s/photos/gannan
风景园林是综合性的、对户外环境进行建设的学科,则岔风景区以其独特的风景与优越的自然资源为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人介入自然,并在与自然的交互中,会有怎样的奇妙反应?以环境心理学为切入点,在项目中尝试通过感知、特质、场地营造三个角度来探索景观建造的可能性。
感知:自古以《园冶》为代表的造园著作塑造了传统山水景观中的游人体验,尺度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为人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交互途径。在探索心理与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人作为环境中的一个机体,其对外的感知是最外在的影响要素。
特质:“在地性”、“乡土性”景观是文化、自然、社会的映射,可以避免场所的空泛化。景观修辞表现下的场地特质,可以给人带来对场所的认同感,也是环境心理中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精神的景观同构。
场地营造:Marc Treib 认为设计本身就会带来设计者意图与使用者体验的差异,因而设计的最终意义依托于人与场地的交叉,并在时间下不断催发。场地营造是现实的、能给使用者带来行为的载体,从而激发每个人独有的心灵感受并找到他们自己所赋予的场地意义。
06
徐乾飞
RISD
民俗文化转译与空间类型学浅析研究
—以甘南地区藏族“煨桑”习俗为例

卡斯滕·哈里斯在进行建筑伦理批判时曾指出,如果仅仅将建筑设计着眼于美学价值和科学技术上,那是不完整的,还应该表达建筑的人文属性以及,关于通过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探索而给出的对于生活方式和生命意义的诠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建筑设计空间既要充分完成其物质属性,即为居住、出行提供安全感,更要在其精神层面传达设计者乃至时代和文化的精神内核。当今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更新促使人们追求快捷、极简生活,建筑设计师对此趋之若鹜,对物质性需求过度满足,加之当代西方简洁、线条式设计方法的冲击,设计师容易将美学放置于设计的精神属性前面,忽略精神上对于文化的渗透。
精神性需求,简而言之即对于除物质层次以外的高层阶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到,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存在于金字塔的最底两层,而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基于前者且存在于上层。在现今生活中,人们在基本的物质与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更多的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于寄托。而建筑空间,作为一个构成基础需求的元素,存在且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感受与体验。
在本课题中,我将尝试探讨由传统民俗节庆仪式与对应发生的人的行为出发,延伸到人精神层面需求的空间营造。
成果预期:由“煨桑”仪式出发,设计一个可以承载该仪式发生的装置设计。深入发掘该仪式中人所发生行为的内核,通过转译的手法将其与空间产生逻辑结合,并产出相应的空间装置设计。初步想法为一个“Stove”。材料以石材为主,装置颜色的选择有:红,白,黑和金色(由传统藏族建筑配色提取)
教授领衔RAC全职导师团队






UW-Milwaukee优秀毕业生;RISD优秀毕业生
熟悉领域:
文化类建筑; 建筑更新与改造; 单体建筑空间

往期搭建及导师成果参考




搭建活动报名咨询
对于还在大学的你而言,
这是一次暖心的甘南藏区探险,
一次探索设计师社会责任及意义 的落地项目实践
一个不可多得的背景提升 机会
报名时间
报名方式
内部学生:由教务和主管老师通知并沟通确认报名
外部学员:可添加下方二维码咨询
招生人数有限,报满为止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2022实体建造 | RAC联合奥雅设计&甘肃建设设计等,共建甘南藏区项目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