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1

  何谓“四方景附”

中国本土规划素来追求聚落与四向环境的融合,善于发现潜藏于不同方位的风景秩序,通过巧施关键点的空间创造,吸纳各方景致,营造“括山川奇秀、收风景都丽”的人居意境,使有限聚落别具无限境界。由此累代形成“四方景附”的优秀风景营造传统,亦有“四面景全收”“以收其势,以呈其秀”“综一方之秀,收四远之景”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作为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四方景附”贵在将有限的聚落空间与“凡目所及”的外部环境有机联系,巧妙建构内与外、中心与四方的风景关联秩序,使各方景致涵纳于聚落之中,成为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城在景中”“城景交融”式格局意境。论其实践要义,重在秉承风景自觉意识,用心体察所在环境中不同方位、远近、大小、虚实的风景资源,辨识特色景致与主景方向;进而以聚落中关键揽胜空间为媒介,通过谨慎推敲空间朝向与观景方位,精心处理门窗洞口等建筑细部的收景方式,辅以小品文饰的提点与升华,使四面八方的远近风景融凝于此,生动呈现于居民眼前、深刻映入人心。纵观各地历史实践,有的用心经营一处揽胜空间,使“百里之形胜,悉荟萃于斯”;有的统筹经营多个观景点,各取一方胜景,协同而成观景体系,皆实现了聚落与四围环境的景相联、心相通。

2

 “四方景附”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和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史上秉持“四方景附”理念的城乡规划建设范例不胜枚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如河南郏县,营建“临汝”“望嵩”“拱辰”城楼,将“去城远者五六十里,近者二三十里”的周边风景尽纳城中,塑造了“若远若近,可以坐而得其彷佛于几席之内”的格局意境。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郏县总图 [引自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郏县志》]

安徽宿州,择城内高地巧营扶疏亭、春秋阁等揽胜空间,使“千家烟火,一览无遗”,四向景致皆“献伎于杖履之下”;福建顺昌,立迎晖阁、镇北楼、门楼等楼阁,将远近风景“包络其中”,创成内外一体的宏阔格局;甘肃酒泉,古时于城内中心立钟鼓楼,将楼之四门遥映四方,并书“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北通沙漠”,营造出恢宏的人居意境。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顺昌县城图[引自清光绪七年(1881年)《顺昌县志》]

江苏句容,营建文昌阁、文星楼、大圣塔、三台塔等人文建筑,统揽“飞檐拂云”“钟楼塔舍”“城郭回环,林深木茂”等内外景致,创成特色格局;湖北黄陂,据鲁台山巅筑双凤亭,使四方形胜“皆可于一亭收之”,极大点化和提振了城市格局。此外,在中国传统乡村营建中,亦将“四方景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于有限的村落空间中创造出宏阔而深远的格局意境。如浙江兰溪诸葛村,巧营大公堂、滋树堂等标志建筑,妙收四围山景;江西宜丰天宝乡,巧建楼塔,统揽山、川、林、田风光;贵州黎平南江村,建鼓楼而“凝秀”四方形胜,凡此等等,皆具深意。本期栏目从诸多案例中遴选广西桂林、福建永春、陕西鄠邑,及安徽黟县屏山村、陕西清水村,对“四方景附”的实践要义做以进一步阐释。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风景营造与村落格局示意图

广西桂林,自古“山水奇甲天下”。古人融合“镇南叠彩”“七星屏风”“雉山南溪”“宝积西山”“独秀直耸”等各方胜景,建阁立亭,创造收纳四围景致的特色格局。具体而言,于城中“南天一柱”独秀峰巅建文昌阁,将“一城烟水”尽揽其中;于城北叠彩山“高可及云”之地立拿云亭,统揽山光水色;于东门上建逍遥楼,妙收“晴山排翠闼,暮霭閟琳宫”之景。多措并举,塑造了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精妙格局。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桂林城市实景图(图片来源:720云)

福建永春,其地枕山带水,形势极佳。古人遍查四向环境,结合溪水绕城、山势“嶙峋万状”,立亭筑楼营城,形成吸纳四围胜景的特色格局。论及其要,于城墙上建五座门楼,各朝一方胜景,塑造融汇山河气色的意境空间;于邑之东南营褉饮亭,将“涛涛江水”尽收其中;于邑内东阜立多暇亭,供人“北望白马,西聆石鼓”;于北山立六角亭,“开八窓之绣闼,挹四面之青山”,并题名“环翠”,升华意境。由此形成与四围交互融合的人居格局。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重建环翠亭图[引自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永春州志》]

陕西鄠邑,古称鄠县,当地察终南、清渭、沣川、涝水等四向山水,融合白云、紫阁、渼陂、草堂等人文胜迹,创造山水人文格局。究其概要,以四座城楼各朝一方胜景,形成南收终南山,北映北极宫,东朝玉皇阁,西揽涝水、渼陂的揽胜空间体系,古人赞曰“牢落滞三秦,登高四望春”;钟楼(原为文昌阁)建于城内十字街交汇处,将“四望无尽”之景尽纳其中;于城西郊建空翠堂,使远近风光“皆可挹而取览而尽”。当地将此格局作以图绘,记录和生动展现山、水、城、筑交相辉映的人居意境。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疆域图[引自清雍正十年(1732年)《鄠县重续志》]

安徽黟县屏山村为“四方景附”的一处优秀乡土营建范例。村落山环水绕,形胜颇佳。当地巧妙结合屏风山、吉阳山、双凤山、象山等四方形胜,营村、建门、修庙、凿池,妙收四方景致。具体而言,于村口精心营建拱门,将远方山景框借入村,并题名“屏山拱峙”,升华意境;于村西南凿长宁湖,将村外狮山、象山映入湖中,寓意“狮象把门,水口紧缩”;于村西北高地立三姑庙,朝对三姑峰,塑造可登临揽胜的人文空间。由此于村落有限空间,创造出融汇四向宏阔景致的人居意境。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屏山村三维格局图

陕西韩城清水村,融合梁山、巍山、龙亭塬、芝阳塬,营建四座门洞、狐仙楼、关帝庙等人文建设,建构村落特色格局。论及其要,营造四门,各朝一方景致,将“层峦耸翠”的巍山、“立如屏障”的龙亭塬、“挺拔高耸”的梁山、“平坦沃野”的芝阳塬尽皆框景入村;并于村东南立狐仙楼,尽揽“山环水绕、嵬峰摩霄”之周边形势。由此营造了凝聚山、塬、田、林风光的村落格局,使小村落别具大格局、高境界。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清水村三维格局图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清水村鸟瞰图

总之,“四方景附”作为一种融汇四向环境塑造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体现了中国本土规划设计善于统筹内外环境秩序、协调中心与四方交互关系的营建思维,此对于延展聚落景观层次、丰富人居体验、升华格局意境皆大有脾益。继承和弘扬“四方景附”这一本土优秀传统,将城乡空间规划建设与四向环境有机融合,吸纳四方景致塑造特色风貌、提升人居品质与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持:王树声
图文  
杨思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生
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本文通信作者
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韩冰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1100902)、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2020ZDLNY06-02)共同资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继承与创新】四方景附:一种吸纳四围景致提振空间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