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历经推介发布、设计方案全球征集,近期,杭州市江海之城最新设计方案公布。方案详细介绍如下:
按照方案所示,生态、产业、交通、公服、社区、景观……规划涵盖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一个兼具活力与魅力的“江海公园城”跃然纸上。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东至东升路,南至钱塘快速路,西至河庄大道,北至江东二路,面积36.9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范围11.4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筑概念方案范围以地铁青六中路站为核心,包括重要公共建筑和TOD周边重点地块。
从设计之初,江海之城已锚定发展目标,依托轨交优势构建“城园共生串珠组团”的空间模式,形成“轴线串珠组合筑心、六组环附绿网融城”的整体规划结构;以“江海公园城”为设计主题,并确定“湾区创智新门户、杭东城市副中心、钱塘品质公园城”的功能定位。
随着环湾公铁交通的强化,江海之城已经升级为湾区门户,具备了吸纳区域创新要素与人才的实力,将打造湾区协同创新支点与交流客厅。
江海之城作为杭州东部重要极核,将为智造园区提供生产科技服务,联通交通枢纽发展空铁服务经济,协同下沙科创资源,塑造杭州东部的开放型城市中心。
江海之城是钱塘“一带两城”整体格局的重要一子,依托轨交建立组合发展脊廊连江通海,聚合引人要素打造磁力中心,构建钱塘客厅与江东核心引擎。
江海之城围绕中心组合、园文耦合、社区融合三大策略将纸面的概念落到实处。
交通线路,是城市的大动脉。江海之城以轨交8号线和江东大道为主心骨,结合青六中路站等轨交3站为中心,构建核心区域交通网络。
同时,结合钱塘高铁门户导流延展,塑造“门、廊、厅、园”共构的TOD链接,强化各站产业功能互补,共筑江海之城的创新走廊与魅力开放空间。
南沙地处钱塘江入海口,独特的区位使其兼具南沙和潮涌两大文化基因——不仅有南沙大堤的围垦文化,还有钱塘潮涌的江海文化。
围垦文化怎么展现?南沙元启园环绕楼宇而建,以“南沙八景”作为主要景观,与现代化的高楼相映成趣;“三园”将数字化改革植入元宇宙科技,昭示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江海文化如何演绎?江海共生园设置开放活力湾、共享文化洲和宜居休闲岸三个主题片区,重现潮涌生态的活力,为居民提供休憩好去处,为人们带来“一带连一廊、绿脉织水网”的园文耦合体验。
您是否设想过未来居住场景的样子?江海之城提供了一种方案:围绕城中交通核心区,打造低碳、数字等六个主题的未来社区。
以南沙未来社区为样板,每个社区将配备教育、文化、医疗等基础公共设施,人们在这里既有蓝绿交融的诗意空间,更有符合共享的“钱塘客厅”。
CBP,全名“Central Business Park”,又称“中央商务公园”。区别于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香港中环等CBD(中央商务区)中约90%的建筑空间,CBP是一种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规划的新模式。公园在这里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基础底色。
“江海公园城”依托青六中路换乘站构建复合紧凑和公园环绕的商务总部坊,打造兼顾未来感与烟火气的商务雨林。同时强调人本视角和近地尺度,构建高强度下的近地空间活力网络。
江海共享园作为钱塘客厅,结合生态廊道,构建灵动的南北轴线秩序,塑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人文型城市客厅,文化版块突出园文交融与功能复合,塑造林环水绕的钱塘雅韵人文聚落。
在维持小泗埠直河主通道的基础上,将打造一条南北韧性生态廊道,以“河道型湿地+行洪主河道+人文绿岛”系统塑造滨水生态,符合江南人傍水而居的喜好。
历经推介发布、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再到最新规划出炉,未满“周岁”的江海之城“年少有为”,在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
而今,这座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理念的魅力之城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加快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深化“一带两城”高品质城区建设,加强江海之城品牌影响力,日前,“钱塘产城融合核心区管理办公室”正式更名为“杭州钱塘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迈上全新征程,实至“名”归的江海之城将乘风破浪、继往开来。
本文内容来自“钱塘发布”微信公众号,目前他们正在进行送福利活动,参与方式: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说出您对江海之城的建议,“钱塘发布”微信公众号将抽取20名送出精美小礼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如何打造“江海公园城”?杭州市“江海之城”最新设计方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