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刘可南



“··· in a nonmodern world, humans and nonhumans have more in common than they don’t. In such a world, places show up as place-making is practiced. In other words, it is har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qualities of a place and the technologies employed to make them.

 ——Technology, Place, and Nonmodern Regionalism


《实用五金手册》

《实用五金手册》初版于1959年,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根据当时我国有关标准和上海五金采购站提供的产品样本、资料,编写出版。该手册对当时市场上常见的五金商品(包括金属材料、机械配件、工具和建筑五金四大类)的品种、规格、性能、用途以及有关基础资料,一一给予科学地、系统地简明介绍,全书约34.3万字,并以64开本的形式出版,方便翻阅。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从事五金商品销售、采购、生产、设计、咨询、科研等方面的读者和五金商品用户们的欢迎,并被作为常备工具书。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各种版本的《实用五金手册》  △

 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67年、1980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6年和2015年,陆续出版了第二至八版的《实用五金手册》。在第八版的内容提要中写到,《实用五金手册》具有“内容丰富、取材实用、资料新颖、文图对照和携带方便”五大特点,至2014年底累计印数已高达600余万册,被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评为“优秀畅销书”。

第八版总目录分为金属材料、通用配件及器材、工具以及建筑装潢五金四大部分,与第一版总目录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这一套丛书的传承关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为五金产业体系的相对稳定。

总目录下的二级目录内容就非常丰富。以第八版的工具篇为例,其二级目录包括了常用手工具、钳工工具、电动工具、气动工具、起重及液压工具、切削工具、测量工具、土木及园艺工具和其他工具。以常用手工具为例,其三级目录下又细分了各种类型的钳子、剪刀、扳手、螺丝刀,每种具体工具又都有详细的型号和精致的线描图。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实用五金手册》内页  △

《实用五金手册》描述了一个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世界,这个世界简单而易于把握。所有的工具都直观易用,大部分不需要使用说明,通过简单的练习就可以使用。五金手册描述的物品大部分都能通过遍布城乡的大小五金门市店购买获得——事实上《实用五金手册》的编写目标就有一项是作为“采购手册”来使用的。而这种“易获得性”也界定了“工具库”的边界:每个从五金手册“工具库”里面取出工具应对具体任务的行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凑合用用”的修补匠(Bricolage)意味。

“五金手册技术网络”

《实用五金手册》是经济性的体现。它以各种性价比的极致(材料价格和材料的易获得性)挤压了前工业化时期的物质和空间的生产方式。五金手册是初代工业制品和简单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成为泛用的日常技术和产品。五金手册是资本化和工业化向土地进军的排头兵。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小五金产业的聚集地浙江省店口镇的五金商店  △

《实用五金手册》代表和形成的手工技艺和产品网络日常得如同空气一般可被忽视,但就像空气比喻本身所代表的那样,它又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形成了城市乡村中的各种“没有作者”的建造和造物的底层生产机制。它的无处不在形成了遍布城乡的“似曾相识”的“场所感”。

《实用五金手册》也是“技艺百科全书”。它提供的工具操作说明,完成了内部的闭环。“工具”和“工具的操作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五金手册内部被建立起来。因此它是覆盖于人居环境的“技术网络”。它不仅是技术的,还是空间的。它不仅和造物相关,也是场所的。

作为“技术网络”的五金手册不再仅仅描述技术或者技术历史本身,它更是空间的和场所的:散布在城乡的各种五金门市是这个网络的终端,而各种村里的小施工队、小建材商构成的物流网络是它的不断改变的本体。正如摩尔在《技术、场所和非现代的地域主义》一文中提到的,它的运转是“基于对于人类和非人类的资源在不同空间的调配实现的,它提供了空间链接,连接了生产商的社会网络以及非人类的资源来组织建造。”

“五金手册建筑学”

80后独立建筑师一代,他们的建造实践开始于行业下行期。在城市里机会不多,他们大多数都在乡村开始自己的实践。他们的建造实践围绕着“五金手册”技术网络展开。“五金手册建筑学”,是对他们其中一部分实践的一种回溯性的小结。

“五金手册建筑学”核心是以建造为关注点,以“五金手册技术网络”为抓手。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建筑产业化所不能触及的大量区域,“五金手册建筑学”通过于乡镇(或城市)中仍然广泛存在并大量发挥作用的“五金手册技术网络”的“推手”过程中推进设计。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莫干山生活学院发呆亭  △ ©旭可建筑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莫干山生活学院圆顶帐篷  △ ©旭可建筑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大乐之野锦溪酒店景观廊  △ ©陈颢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昆山凤栖园九年制学校风雨操场方案  △ ©旭可建筑

“五金手册建筑学”形成于乡镇中蒙昧和现代之间的风土土壤之中。在这样的土壤中,建筑师不得不放弃图纸和标准图集,而投身于具体的建造活动中。在这样的土壤中,建筑师与施工方、建筑师与甲方、施工方与甲方、工人与建筑材料等一系列对立关系变得相对,五金手册包含的“技术工艺网络”提供了空间链接,连接了生产商的社会网络以及各种物质资源,来组织建造。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莫干山生活学院发呆亭施工现场  △ ©旭可建筑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莫干山生活学院三角帐篷施工现场  △ ©旭可建筑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易水湖大坝酒店改造施工现场 △ ©旭可建筑

“五金手册建筑学”是一种在地的建筑实践活动。五金手册建筑学对于场所的理解超越具体地点,而基于当下的“技术工艺网络”。在实际操作层面,五金手册建筑学避免采用被过度美学化的传统营建技术来寻求“如画”式再造。——这类技术在当下往往空间生产效率低下且昂贵。五金手册建筑学对在大城市中行之有效的套装式产业化建筑解决方案也持谨慎态度——他们不但昂贵,且在在地的具体建造过程中经常水土不服。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锦溪计家墩酒店窗台  △ ©旭可建筑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锦溪计家墩酒店景观廊  △ ©陈颢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勤勇小学酒店加建餐厅 △  ©陈颢

“五金手册建筑学”在工业技术史的背景下选用供应链系统和调整前后场关系。在建筑部品已经全面产品化的时代,五金手册建筑学选择通过仍然存在的初代工业产品技术工艺网络来因地制宜的组织营建。

“五金手册建筑学”谨慎的在日常的非日常的场所体验中求得平衡。对于日常和非日常的界定,五金手册建筑学超越了传统的地域主义在时间维度上界定地域问题。将建筑设计放在中国过去30年快速城市化的议题中去考虑。“五金手册建筑学”对于初代工业产品系统的采用不仅仅是基于乡村可建造性实用主义的考虑,也是体验的和情感的。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作者简介:

刘可南,旭可建筑工作室 合伙人,设计总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候选人


图文来源:旭可建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纸质期刊更多精彩内容

※ 官方微店有售 ※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建筑遗产》学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公众号将继续秉承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进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核心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公众普及度、学科引领性、专业渗透力为目标,不断带来一系列专业、优质的人文暖身阅读。


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感谢关注“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平台!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923
官方网站:
https://jianzhuyichan.tongji.edu.cn/
投稿邮箱:jzyc.ha@tongji.edu.cn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分享收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刘可南 | 五金手册建筑学 Architecture of Hardware Handbook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