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服务保障抗疫情促发展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以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高度重视、立践力行,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将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密切联系群众、增强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紧扣“争创示范年”的工作目标,采取超常规举措,细化助企纾困措施办法,动员全市规划资源系统为疫情防控而动、为稳住经济发展而为。

一、聚焦打基础、管长远、治根本,在下好抗疫“先手棋”上“当先锋”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但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疫情防控项目选址工作,增添疫情防控效能。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疫情防控能力,在相关区紧急开展3000间临时隔离用房用地选址;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指导相关区完成健康驿站项目选址工作,在全市新增布局“宁归来”首站公寓(健康驿站),以满足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和集中隔离的需要。
着眼强供给,主动完善临时应急农产品批发市场备用地选址。
为做好疫情保供工作,先后完成4处临时应急农产品交易场地选址。同时,又筛选出2个地块作为备选。
在绕越高速沿线扬州方向、沪宁高速沿线上海方向、宁杭高速沿线杭州方向等物流运输主要通道的附近,紧急优选了具备近期实施条件,且内外交通联系较为方便的用地进行选址推荐。目前已确定首期实施用地,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聚焦关键重点难点,在保障发展“压舱石”上“争上游”
通过集中资源力量,创新改革思路,不断提高要素保障效能和审批效率,以项目供地“加速度”助推项目建设“加速度”,助力经济稳增长。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年度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规划空间需求。提前做好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引导项目在成片开发片区合理选址。提前开展征地工作,力争“地等项目”。制订全市重大项目保障十项举措,预留不少于20%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专门保障重大项目。主动破解南京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难点,创设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三大工作机制,即将出台的《南京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将打通征地补偿安置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全面有序推进重大项目保障的同时,加大了重大产业项目要素保障,上半年像中兴5G+产业园、南京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南京芯爱集成电路封装用高端基板一期、龙蟠科技氢能车用储氢瓶及总部等一批新立项、投资比较大、产能预期较好的重大项目优先完成供地,为项目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南京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全市重大交通项目要素保障,召开重点城建项目专题会议,逐一分析问题,加快保障进程。其中328国道、356省道、501省道是今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占用空间规模指标约147公顷,相关部门将加快项目征收报批,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
(南京段)线路图
规范土地征收前期工作,简化市级用地审批环节,强化市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办理时间缩减80%。实行出让用地规划条件、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勘测定界“四合一”,审批效率提升约60%。实现划拨用地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和供地审批系统、流程、人员“三合一”办理,办理时间缩减50%。实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1个工作日即可办结开工前所有审批手续。截至目前,今年实施的330个省市重大项目,供地率已达69%、征地率89%、方案审查率79%。
三、聚焦解民忧、促发展、出成效,在当好“店小二”上“立新功”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最大支持、最实举措为企业松绑赋能,助力企业焕发新机,护航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针对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量身定制”共性申请材料备案服务,营业执照等共性材料备案后免于重复提交,减轻办事负担,已有1400家享受到该服务。企业有困难,快速响应,开通绿色通道,采取容缺受理、全程跟进、部门联动、延时服务等举措,保障涉企业务高效办结、“招拍挂”出让用地项目“交地即发证”,节约宝贵时间。按政策免收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面向85个省内外城市免费快递送证19万本,大厅设立专窗,提升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效率。
服务方式上从派驻登记窗口到设立银行一站式服务点,合作主体上从联网银行延伸至本市地方金融组织,覆盖范围上从市本级运行逐步拓展至全市可办、跨省通办,业务类别上从商品房交易登记、抵押权登记等,到推广“双预告”登记线上合并办理。在全市范围设立“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点108个,“线上苏小登·南京E办证”网上通办平台功能持续拓展,已为3300余家企业提供全程网办、跨省通办服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融资发展搭建高速通道。
深入推进南京市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三年行动,不断提升精细收集、对症施策、系统治理水平。实地走访11家市国资平台下属企业,宣传纾困政策,收集问题线索,分析难点堵点,专题研究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措施。主动对接税务、房产等部门,会商制订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处置方案,由点及面总结类案处理路径,攻坚化解30余家企业近百个地块的“登记难”问题,涉及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土地面积约460万平方米。进一步促进企业盘活资产,保障企业融资,有效激发潜在不动产价值。
来源:江苏自然资源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助企纾困·自然先行”走进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