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世界城市规划教育组织(WUPEN)联合主办的“第六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已正式启动。
论文竞赛自2012年首次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百余名在读研究生获得奖项鼓励。本刊特组织推出【青年说】专题栏目,邀请往届优秀获奖代表,分享论文写作和学术思考。期待更多有志学子参与竞赛,收获成长。
编者寄语
01
第一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
优秀奖

李璐颖
获奖时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现为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策划所规划设计一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获奖论文】
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李璐颖,获奖时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现为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策划所规划设计一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核心观点】
纵观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时,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往往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正处于这一城市社会来临的关键节点,整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面临结构性转变。论文通过截取8个典型国家城市化率达50%的发展断面,从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层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各国城市发展特征和城市问题的异同点。
论文提出,快速城市化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以公平为导向的社会活动和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博弈,并且以城市化率50%为拐点,其隐性关键词从前期的“栖牲” 逐渐转向后期的“反哺”。快速城市化阶段的终极理想理应是获得城市综合品质持续不断的增量,而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平衡可视为动力调节的过程。
02
第一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
优秀奖

高慧智
获奖时为南京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获奖论文】
复兴还是异化:消费文化驱动下的大都市边缘乡村空间转型——对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实证观察
【核心观点】
在大都市边缘区这个城乡激烈碰撞的空间内,消费文化正成为推动乡村空间与社会变革的巨大生产机器。乡村空间成为城市消费话语下的被动生产符号,对城市有着强烈的依存关系,可能面临空间异化、文化失落以及社会矛盾累计的危机。中国广大的乡村必须拜托单一对城市消费文化需求的依赖,积极寻求自我经济社会复兴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两轮城乡融合循环,包括乡村工业化驱动的第一次循环和乡村多元化转型驱动的第二次循环(消费文化驱动下的大都市边缘乡村转型即为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但是,两次循环均未能破解乡村面临的可持续性、普适性和主体性不足的问题。生态资本化作为一种超越规模效益、级差地租和消耗性增长的发展范式的巨大重构,可能成为驱动第三次城乡融合循环的持续、普遍和主动的动力。
03
第二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
优秀奖

张延吉
获奖时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博士,现为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校聘副教授,兼任福州大学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地理学和城乡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获奖论文】
城镇非正规就业与城市人口增长的自组织规律
【核心观点】
该文贡献主要有二:一是运用差值法修正了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测度方法,对我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非正规就业规模开展了逐一估测。研究显示,伴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口迅速扩张。2000与201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正规就业人数已达0.92亿和1.40亿,约占城镇就业人口和常住人口的42%和21%。
二是剖析了城市人口增长过程中,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非经济活动人口三者的构成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城市人口增长的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人口的扩张快于正规就业人数的增加,非经济活动人口的增速又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口的增速。其中,作为慢变量的正规就业人口是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无论城市规模如何变化,非正规就业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始终稳定在20%~24%之间。
基于此,研究指出,仅仅通过拆除城中村、疏解低端人口、取缔非正规经营等做法无益于解决大城市的人口膨胀问题,人为扭曲三类人口构成规律或将带来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规划师应将非正规就业人口纳入人口预测、住房规划、公众参与等正规制度框架,尊重和顺应自组织机制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关链接: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青年说】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获奖作品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