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滨海地区是深圳独具山海特色的一面,滨海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旅游空间的高品质营造,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践行生态文明、提升民生幸福、彰显海洋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此前,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深圳东部滨海地区旅游发展空间规划》,以引导“旅游空间发展”的规划策略与空间指引为东部滨海地区描绘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今年五一期间,规划公众读本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方式进行展示。本次公众参与获得了市民、专家、人大代表、生态环保组织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让市民们再一次认识了深圳东部这片湛蓝的海域。
旅游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公众参与活动的延展,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一起畅聊深圳东部滨海旅游那些事”为主题,以茶话会的形式,邀请关心关注东部滨海旅游的嘉宾,共同探讨东部滨海旅游未来的发展。参会嘉宾包括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院长宋丁、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执委钟勇、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理事马海鹏、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张青山、华侨城创研院祝思圆。

嘉宾分享
马海鹏
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理事
“东部原生岸线越来越少,应加强保护”
马海鹏在深圳东部滨海地区从事了多年的环保相关工作,他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待旅游发展与生态保育的和谐互促。他表示,自然海岸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大鹏的原生海岸长度在持续地减少,2022年初又减少了5公里。因此深圳市亟需加强海岸、海洋生态的保护,给未来留存珍贵的资源本底。
对于大鹏半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海鹏认为应立足严格保护,并同步开展人工修复。他说,“海洋里发生着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事了”,他呼吁在规划工作中前置开展海洋调查研究,基于海洋调查重新审视海陆空间的规划,这样将更加凸显东部滨海的特色,有利于东部滨海地区发展。
祝思圆
华侨城创研院代表
“通过景区产业升级带动东部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自华侨城创研院的祝思圆参与过多个东部滨海地区的旅游景区项目,她表示在新形势下这些景区项目面临着系列机遇与挑战。她认为在东部交通瓶颈下,应为旅游发展和景区建设配套更高标准的交通枢纽服务,为市民提供便利可达的交通体验。关于景区升级,她认为旅游和生态应协调平衡,站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给市民良好的服务体验,使生态保育和市民生活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对于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她认为空间规划应适配并带动产业良性发展。华侨城在东部滨海地区的一些项目也意图通过融入康养、健康产业,一同带动片区的发展。
钟勇
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执委
“规划一定要先行,要预留空间发展海洋产业”
钟勇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帆船运动及海洋生活方式,在东部滨海地区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投身于东部滨海地区的海洋体育、水上运动相关产业发展。他认为本次的方案是最完整的东部旅游发展方案。他表示,东部滨海地区要以海作文章,相关规划务必先行,充足预留发展海洋产业的空间。例如,应在海岸线上预留用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运动、海洋科研、海防活动等多元海洋事业的各类码头基础设施。
同时他表示,滨海旅游的“内容”最为重要。要充分利用东部的岸线资源、海洋资源,从“内容打造”的角度将发展意图投射到空间规划中。他呼吁推动海洋运动产业,希望东部滨海地区的规划为发展航海运动提供完备的空间保障和基础配套。
张青山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代表
“东部交通配套单一,需要通过综合路径完善”
张青山在近些年的东部滨海地区交通规划工作中发现,东部不缺高端游客,但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低。从交通的角度,他认为应更加关注游客类型,基于团体、家庭、大众等不同人群的到达和疏散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交通方式。他认为东部旅游存在三个“单一”,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单一、交通配套单一。他提出应为东部滨海地区特殊的树杈型交通结构匹配全新旅游交通方式。
交通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特色旅游产品,他说,参考尼斯、箱根等地区,打造“全域漫游+快捷到达”的交通模式,串联形成精品旅游路线。在交通结构层面,以公共交通主导,沿滨海地区贯通轨道线,并推动私家车出行,以吸引高端游客来访;在道路系统层面,应合理发展路网以解决罗沙路瓶颈问题,并加大罗沙路市政化改造;在交通管理层面加强信息化手段,如采用小汽车预约方式。
宋丁
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东部的规划应该以人海互动为本”
宋丁认为,应立足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家园,回头审视东部滨海旅游,将海放在旅游发展的中心位置,推动人海和谐乃至以海洋为本。
他认为,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应通过滨海旅游发展促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要和海洋对话、互动,理解海的战略意义和文化意义。而从自下而上的角度,他认为应该加深市民及公众对海洋的理解,呼吁市民去深层次地接近、了解、体验海洋,东部滨海旅游的意义就在于以上两方面。因此,未来东部地区发展不能以直线思维看待生态保护,而应该让市民从自发到自觉地靠近海洋,以发展促保护,这是对海洋发展更负责的行为。
本次茶话会中,来自生态环保、旅游产业、交通规划以及城市经济等领域的各位嘉宾站在不同专业角度自由分享和交流了对东部滨海旅游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对于旅游发展和空间规划的独到见解,为本次规划工作提供了很多启发。从东部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必须立足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探索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的空间发展模式,为城市的永续发展守护珍贵的山林与海岸资源。我们同时有陆地和海洋两个家园,东部滨海地区旅游发展应回归山海自然、人文关怀、全民共享等理念,构建“山海城一体”的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描绘旅游空间发展新图景。
编辑 | 何瑜
校对 | 连炜婷
供稿部门 | 设计三所、设计实践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一起畅聊深圳东部滨海旅游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