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引  言
为促进武汉城市品质提升,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与建筑设计水平,打造城市特色,塑造城市经典,经专家咨询和业内评判,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为武汉而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共创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推介优秀建筑师。

共创平台以“共促、共力、共享”为目标,共同打造政府、企业、建筑师三方交流平台,为城市品质提升而探索实践的创新平台。让我们一起携手促进武汉城市和建筑设计水平迈向新台阶!

本期重点推介全国建筑大师——程泰宁院士,他是当代中国建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和建筑学术研究,对我国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程泰宁

(1935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筑境设计主持人

从业以来,主持设计南京博物院、浙江美术馆、加纳国家大剧院等国内外工程150余项,多项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1999年,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获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艺术创作成就奖;2006年,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百年建筑经典”;加纳国家剧院、马里共和国议会大厦入选国际建协(UIA)《廿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该选集选出了全球100年中的1000件优秀作品)。


2004年获中国建筑师最高荣誉“梁思成建筑奖”。2018年,建筑作品被收入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澳大利亚IMAGE出版集团的“世界建筑大师系列”,成为入选“世界建筑大师系列”丛书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中国建筑师。


程院士提出了“语言·意境·境界”等打通美学与哲学界面的建筑创作理论。曾出版《程泰宁——建筑院士访谈录》、《程泰宁文集》、《语言与境界》等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自2011年开始,程泰宁承担了多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课题,包括《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重大课题)、《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站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课题);2020年,他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牵头四个学部、25位院士、300多位学者的团队,完成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22年承担了《基于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建筑理论体系建构与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课题)。这些研究的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专业领域内部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对推动中国建设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代表作品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杭州西站城市综合体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项目规模/10000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7年设计,在建

杭州西站整体设计以“云之城”为设计理念,将站房综合体设计融入整体环境考虑,站房与城市综合体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联系,将站融于城,将城合于站,打造站城高度融合的超级TOD。建立火车站与余杭塘河,以及寡山、吴山,“看”与“被看”的相互关系,形成 “呼应山水,沟通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


站房部分设计打造成云端站房的设计概念,提出“云谷”、“云路”、“云厅”的核心理念。通过“云谷”中心解决站与城复杂的交通组织;通过“云路”打造中央快速进站系统;通过“云厅”将站与城的功能更好地融合起来。位于杭州西站站房南侧的“云门”,集商业、办公、展示用房为一体,造型方中取圆,构想源自良渚玉器玉琮。此外,云门还采用了全息投影、数字灯光等高科技手段,呈现出“虫洞”式、非常具有科技感与未来感的第五立面。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杭州西站城市综合体,浙江杭州,在建

南京美术馆

项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项目规模/97275.9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6年设计,国际设计竞赛中标,2021年建成


南京美术馆位于国家级江北新区商业核心区,主要由“一馆三中心”构成,包括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实验影像中心、艺术品拍卖中心等。美术馆北望老山,南眺长江,是江北地区青龙绿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设计充分考虑当代文博类建筑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艺术殿堂”的高冷形象,强调功能复合,加强美术馆的开放性,打造了一个能吸引广大市民的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美术馆距基座18m架空,最大限度地引入了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建筑成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立体园林。这一立体园林与以水墨画为意象的中央大厅的彩釉玻璃外墙,准确地表达了美术馆的艺术形象,更体现了一种“中国调性”。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南京美术馆,江苏南京,2021

加纳国家剧院

项目地点/加纳·阿克拉
项目规模/11000 平方米
项目时间/1985年设计,1992年建成

加纳国家剧院选址于城市中心干道交会处,建筑包括1500座观众厅、展览厅、排演厅和一个露天剧场。


建筑灵感来源于非洲艺术所生发的模糊意象:神秘而抽象的马赛克壁画,动作夸张、节奏鲜明的本土舞蹈,极具力度感的雕塑,这些夸张而富于神秘感的艺术形式,带着原始而炽热的情感,感染、震撼并启发着我们。最终,方案将三个方形体块加以旋转、弯曲、切割,塑造了一个奔放而有力度、精致而又不失浪漫、内部空间与外部形式较统一的建筑形象。这个明显受到地区文化背景影响的国家剧院建成后,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成为阿克拉城的标志性建筑,深受加纳人民的认同和喜爱,并被用作加纳纸币“塞地”的图案。


项目入选国际建协主编的《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加纳国家剧院,加纳·阿克拉,1992


【加入我们】

诚挚邀请热爱和关注武汉、愿意为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城市品质提升而努力的机构和同仁们加入共创平台,我们将持续不定期地予以推送。


主办方: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承办方:

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

联系电话:

15623540639(董工)

15927332351(杨工)

联系邮箱:

zgwh@zrzyhgh.wuhan.gov.cn

通讯地址:

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55号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1408室

 

(下滑查看更多)



– 往期链接 –

推荐|“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系列(一)

推荐|“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系列(二)



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