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点推介全国建筑大师——程泰宁院士,他是当代中国建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和建筑学术研究,对我国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程泰宁
(1935年- )
从业以来,主持设计南京博物院、浙江美术馆、加纳国家大剧院等国内外工程150余项,多项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1999年,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获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艺术创作成就奖;2006年,杭州黄龙饭店、杭州铁路新客站入选“中华百年建筑经典”;加纳国家剧院、马里共和国议会大厦入选国际建协(UIA)《廿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该选集选出了全球100年中的1000件优秀作品)。
2004年获中国建筑师最高荣誉“梁思成建筑奖”。2018年,建筑作品被收入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澳大利亚IMAGE出版集团的“世界建筑大师系列”,成为入选“世界建筑大师系列”丛书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中国建筑师。
程院士提出了“语言·意境·境界”等打通美学与哲学界面的建筑创作理论。曾出版《程泰宁——建筑院士访谈录》、《程泰宁文集》、《语言与境界》等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自2011年开始,程泰宁承担了多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课题,包括《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重大课题)、《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站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课题);2020年,他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牵头四个学部、25位院士、300多位学者的团队,完成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22年承担了《基于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建筑理论体系建构与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课题)。这些研究的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专业领域内部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对推动中国建设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代表作品

杭州西站整体设计以“云之城”为设计理念,将站房综合体设计融入整体环境考虑,站房与城市综合体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联系,将站融于城,将城合于站,打造站城高度融合的超级TOD。建立火车站与余杭塘河,以及寡山、吴山,“看”与“被看”的相互关系,形成 “呼应山水,沟通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
站房部分设计打造成云端站房的设计概念,提出“云谷”、“云路”、“云厅”的核心理念。通过“云谷”中心解决站与城复杂的交通组织;通过“云路”打造中央快速进站系统;通过“云厅”将站与城的功能更好地融合起来。位于杭州西站站房南侧的“云门”,集商业、办公、展示用房为一体,造型方中取圆,构想源自良渚玉器玉琮。此外,云门还采用了全息投影、数字灯光等高科技手段,呈现出“虫洞”式、非常具有科技感与未来感的第五立面。


南京美术馆
项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项目规模/97275.9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6年设计,国际设计竞赛中标,2021年建成
南京美术馆位于国家级江北新区商业核心区,主要由“一馆三中心”构成,包括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实验影像中心、艺术品拍卖中心等。美术馆北望老山,南眺长江,是江北地区青龙绿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设计充分考虑当代文博类建筑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艺术殿堂”的高冷形象,强调功能复合,加强美术馆的开放性,打造了一个能吸引广大市民的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美术馆距基座18m架空,最大限度地引入了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建筑成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立体园林。这一立体园林与以水墨画为意象的中央大厅的彩釉玻璃外墙,准确地表达了美术馆的艺术形象,更体现了一种“中国调性”。

加纳国家剧院
加纳国家剧院选址于城市中心干道交会处,建筑包括1500座观众厅、展览厅、排演厅和一个露天剧场。
建筑灵感来源于非洲艺术所生发的模糊意象:神秘而抽象的马赛克壁画,动作夸张、节奏鲜明的本土舞蹈,极具力度感的雕塑,这些夸张而富于神秘感的艺术形式,带着原始而炽热的情感,感染、震撼并启发着我们。最终,方案将三个方形体块加以旋转、弯曲、切割,塑造了一个奔放而有力度、精致而又不失浪漫、内部空间与外部形式较统一的建筑形象。这个明显受到地区文化背景影响的国家剧院建成后,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成为阿克拉城的标志性建筑,深受加纳人民的认同和喜爱,并被用作加纳纸币“塞地”的图案。
项目入选国际建协主编的《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


(下滑查看更多)
推荐|“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系列(一)
推荐|“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系列(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院士专栏 | “为武汉而设计”优秀建筑师推介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