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优生态,塑造高品质绿色发展基底

依托区域山水特色

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高淳区坐拥先天山湖资源,尽显吴越江南水乡生态本底,“半山半圩”——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区位独特,呈现“东山西圩,两湖夹城”的生态格局:东部以“丘”“田”为基底,由北至南是纵跨全区的带状丘陵;西部以“水”为基底,紧邻中心城区呈现圩田拥城的独特景观,“两湖夹城”指高淳北临石臼湖南拥固城湖,形成两湖紧邻中心城区的特色格局。
数十年的生态坚守,绿色已然成为发展的底色,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始终明确自身使命,将生态保护置于规划资源工作的前端位置,逐渐使高淳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国土开发强度不超过4.62%,城镇空间控制在11.67万平方千米以内,坚持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将高淳区总体功能空间构建为30%生态经济区、70%生态涵养区,国土开发强度为南京市域最低。
近年来,高淳分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助推桠溪国际慢城入选世界慢城联盟中国总部,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区域获评“南京首个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其生态文明建设“高淳经验”在全省推广。分局勇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使命,在完成水阳江水资源确权登记,部署启动运粮河等四条河流的水资源确权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省级固城湖湿地公园、游子山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确权工作试点,配合区相关部门出台了全国首个县域GEP标准化体系。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取得重要进展。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高淳区山水格局

铭记规划资源职责

加强保护彰显生态特色


高淳生态本底优势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突出,放之苏浙皖乃至长三角区域中都较显优越。如何更好地实现从生态优势到生态特色、从生态资源到生态产业再到生态效益的转化;如何更好地在绿色发展中发挥生态优势,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始终在思索:基础是要做好“+生态”,即加强生态保护,彰显生态特色,落实好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南京南部田园”的生态总体要求,让南部副城的“绿色化”实现“常态化”。
🌄构建城市生态系统。以石固河、官溪河、漆桥河等为骨架,系统开展了沿河、沿湖生态廊道城市客厅概念性设计与滨水郊野公园的建设规划,构建“以绿贯城、以绿绕城、以绿复城”的生态副城。积极推进城市修补更新,配合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以规划引领构建绿色供应链,减污降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承载能力。进一步发挥高职园、滨湖新城等新兴片区的系统性规划优势,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推进水系整治与湿地修复。“十四五”期间,高淳分局将牵头开展西部圩区水系梳理等专项规划,配合水务部门推进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区(县)项目,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水源涵养、水系连通,以及污染源控制、河湖管理等系统治理措施,解决高淳农村水系存在的淤塞萎缩、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恢复河湖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高淳特色综合治水样板。积极介入固城湖退圩还湖工程,逐步恢复固城湖水域面积,改善湖泊水质及水体流动性,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完整保护固城湖省级湿地公园,保障国家级生态红线不受侵占。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高淳区全域生态格局构建

从“+生态”到“生态+”


近年来,高淳分局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了《高淳区乡土树种规划研究》《高淳区全域绿色空间规划研究》《高淳区城市形态规则研究》等一系列具有生态特色的规划研究工作,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彰显区域的生态特色,引领各部门在建设中注重整合生态资源,放大区域生态优势。通过努力,高淳区的整合型生态资源在南京都市圈周边城市中形成了较强影响力,以独具魅力的生态特色率先打响了南部副城的生态品牌,在地区竞争中凸显出差异化、特色化。
🌅做好“生态+产业”文章,依托生态优势,以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科技创新、城市公共服务为目标,开展了《高淳中心城区功能体系优化和能级提升策略研究》工作,发挥引领作用,探索提升南部副城功能能级。在生态产业方面,研究建议按照“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要求,利用先进生态技术,培育发展资源利用率高、能耗低排放少、生态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形成循环型特色生态产业网链条。
🌅做好“生态+文化”文章,高淳文化多元包容,本土文化与外部文化共融共存。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物产丰饶的圩田文化、孝亲友爱的游子文化、古风犹存的民俗文化、乡土气息的饮食文化、内涵深厚的宗教文化等本土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吸纳以“慢城”为核心概念的外部文化。高淳分局会同文旅部门编制《高淳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规划》,并积极开展《高淳老街城市更新规划》《基于乡村振兴的高淳传统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等工作,探索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谐振式开发”,塑造更具历史纵深感和空间叙事感的文化格局。
🌅做好“生态+旅游”文章,以服务全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严抓教育、医疗、康养等关键城市功能区规划审批,着力提升副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塑造一批更具生态特色的标志性空间节点。积极助力文旅部门打造“全产业网链”型的旅游经济,推动旅游业和健康养生、民宿经济、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
🌅做好“生态+富民”文章,人是城市的核心,富民增收、吸引人才是高淳的发展宏愿。高淳分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弥合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以“人民规划”引领建设本地人安居乐业的宜居副城,更要创造条件,引领建设具有更完备城市功能,能够吸引高层次人才居住择业的活力副城。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桠溪国际慢城


立区域,强化竞合式区域协同发展
















































加快与南京主城融合发展

















































  • 发挥生态优势,打响南京后花园品牌

🔹规划构建“一环、四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划定圩田特色种养区、高效粮油生产区、绿色设施园艺区、生态林果种植区,打造南京都市圈的专供农场,以螃蟹、稻米等特色产品锁定南京都市圈的餐桌。
🔹规划依托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固城湖-高淳老街-石臼湖综合生态片区打造南京都市圈的休闲康养地,成为南京都市圈范围内主要的多业态、全天候休闲度假目的地。
  • 协同创新发展,助力南京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规划构建“一核、一环、二带、三节点、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发挥高淳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引擎效能,以“创新”为内核,以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打造承接主城南京、辐射苏皖交界地区的具有“绿色、生态、科技”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
  • 提升服务层级,构建主城反磁力中心

落实“十五分钟生活圈”工作要求,规划打造“南京南部高品质新城区”,大力提升交通、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设施服务水平,形成高淳独具特色的吸引力,构建南京南向辐射的桥头堡。
















































强化与周边地区错位互动

















































  • 提升苏皖边界商贸服务功能

发挥高淳苏皖边界的区位优势,立足良好的水产等边贸基础,在实用性村庄规划中按需适当布局点状商业空间,扩大边贸市场规模、丰富市场交易类别、提升商贸交易能级,为周边地区提供交易场所,促进大区域的商贸物流发展,建设成为辐射苏皖地区的重要区域性商贸服务市场。
  • 加强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在《高淳区综合交通规划》设立专篇,引导推动跨区断头路打通,提升高淳与周边区域联系便捷度,做好空间保障,加快方案审批,服务推进宁宣高速、宁黄高速、宁黄高铁、芜申运河三级航道及配套港口建设落地,融入区域高速、高铁、航空、航运网络。
  • 升级产业配套和产业服务

积极服务南京高职园规划建设,放大南京高职园在南京都市圈范围内人才、创新等领域的相对优势,实现与周边地区的服务吸纳、辐射、互补,打造南京南部的创新支点,以人才引擎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 强化休闲服务领域合作

规划打造南京南部全域魅力新副城、以慢城为品牌的生态宜居城区、美丽发展示范区,发挥高淳与周边地区共同的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特征,加强生态休闲领域合作,共创区域性旅游品牌,实现共赢发展。
















































统筹与宁杭、宁宣黄

沿线城市协调发展

















































  • 旅游互动

配合文旅部门编制《高淳区全域旅游总体策划》《高淳国际慢城核心区提升规划》,发挥高淳生态资源优势,做强慢城旅游品牌,打造区域特色旅游产品,融入宁杭、宁宣黄世界级旅游带。
  • 交通共建

编制《高淳宁宣黄成长带重要旅游节点和功能节点规划》,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宁黄成长带重要节点,发挥高淳节点城市区位优势,以宁黄通道、宁杭通道、芜太通道三大主通道为着眼点,推动宁宣黄城际铁路、宁杭第二高铁、常芜铁路、宁宣高速、宁黄高速、宁杭第二高速、芜太高速、定埠通用机场、固城港等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构筑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快速衔接的“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 生态共保

积极做好《高淳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优化调整方案》,加强水阳江、固城湖、石臼湖等区域性生态敏感地区保护的协作,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形成区域联通,贯彻“韧性城市”思想,统筹考虑邻避设施布局。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提能级,建成都市圈新兴增长极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构建“东西田园、中部副城、两湖串联、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以功能提升为出发点,以结构性优化调整为核心,强化空间载体保障,促进人口、土地等资源要素布局优化,科学配置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形成“副城提升、城乡融合”的空间新格局,促进全区发展格局整体优化。
🏡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实施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推进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高铁枢纽片区、滨湖新城建设,持续推进高淳经济开发区产业提档升级,建设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特大城市郊区新城。
🏡做精外围街镇。副城周边的漆桥、固城注重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强化综合服务和特色产业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东坝、桠溪、阳江、砖墙等镇区,重点完善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适度增加旅游服务配套,满足周边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
🏡做特美丽乡村。放大国际慢城品牌效应,持续擦亮生态经济品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争创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进一步利用并挖掘桠溪国际慢城的潜在发展力,保留西部圩区的生态肌理,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文旅健康等新业态发展。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东西田园、中部副城、两湖串联、城乡融合”总体格局


强功能,提升地区人居品质
近年来,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推动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不断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城乡生活宜居品质。


教育医疗配套方面
高淳分局配合区教育局编制《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在“十四五”时期新建1所中学、4所小学、11所幼儿园,积极服务南师附中、银城小学等优质稀缺资源落地。会同区卫健委编制《医疗卫生实施布局专项规划》,在规划空间、规划审批、交通梳理等层面积极推进高淳人民医院扩建和妇幼保健院改造,选址建立全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1处急救中心及急救站。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南师附中高淳分校建设实景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高淳人民医院扩建工程


城市更新方面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分局通过盘活低效用地、推进老城更新、保护历史文化,以老水产市场改造、牛头山地块改造、淳兴路改造为抓手,重点推进高淳历史城区城市更新工作。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高淳水产市场改造方案(重点解决城市风貌、公共空间、公共停车问题)


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方面
围绕固城湖、石固河、官溪河,规划打造“一湖三岸(环固城湖)、两河四岸(石固河、官溪河)”的滨水城市客厅。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石固河城市客厅节点效果图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官溪河城市客厅节点效果图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固城湖城市客厅节点效果图


重枢纽,打造区域开放强中心




畅达外部交通网络,着力打造苏浙皖三省的省际枢纽

近年来,高淳区发挥其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宁宣黄成长带、宁杭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借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融入国家大通道,溧高高速高淳段建成通车、宁宣高速建设进展顺利,宁宣黄高铁即将启动建设,宁杭二通道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芜申运河通航,通用机场即将落地,高淳与周边主要城市通达时间进一步缩短,对外交通落后的局面逐步改观。基本构筑起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快速衔接的“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快慢相得益彰、城乡一体均等”的综合交通体系。



等高对接南京主城,以南京中心城区标准引领高淳副城建设

规划强化南京与高淳之间多通道、多方式快速交通联系,通过宁宣黄高铁、宁宣高速、地铁S9线三线并联实现与南京主城高铁半小时,高速、轨道一小时同城对接通达。



引领产业空间融合,构建覆盖高淳全域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构建空间相融,覆盖高淳全域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发挥交通先行优势,引导城市产业布局,支撑高淳农业、教育、旅游等产业同步发展。



塑造慢城绿道系统,构建高品质的高淳国际慢城生态休闲交通系统

塑造高品质的生态休闲交通系统,提升和扩大高淳作为“人性化”国际慢城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高淳国际旅游目的地。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高淳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促创新,赋能区域大发展
高淳区拥有南京市域唯一的职教园区——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高淳分局提前谋划,启动了《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城市设计》《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街道城市风貌专项规划及街道精细化管控技术导则》,助力构建了南京高职园规划编制体系,以科学规划引领,积极吸纳创新力量和产学资源,目前,南京高职园已经集聚了南京机电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6所院校。
2022年南京高职园启动8大建设工程,并围绕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高淳校区建设、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高淳校区建设、高职园科创中心载体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省市重大项目,高淳分局以“路线图”“清单表”“责任田”的形式,按照时间节点和责任要求倒排工期,优质高效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工作。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高淳校区项目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高淳校区项目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高职园科创中心载体及配套设施项目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图文版权: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转发请注明出处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市规划资源局高淳分局:走“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道路 助力“山水田园式”新副城建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