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在海岸带生态风险日益增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海岸带作为陆海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特殊空间,既是产业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攻坚地带。由于缺乏陆海跨系统视角的规划管控与指引,海岸带地区出现生态环境污染、生态多样性锐减、山海通廊阻拦式开发、滨海公共空间界面私有化、海洋经济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陆海统筹的发展目标,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以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等要素的保护和利用为基础,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测评体系。通过生态底线划定、陆海空间管控、三生发展格局、实施保障细则四个方面展开案例城市海岸带规划方法的逻辑推演,提出“摸家底—划底线—严管控—定格局—促落实”的陆海统筹规划路径,研究对城市区级海岸带规划具备一定的普适性参考价值。

1

陆海统筹的背景及其研究思路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海岸带空间的生态风险日益增加。作为陆海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特殊空间,海岸带资源要素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对沿海城市的优势发挥和风险防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生态文明与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下,陆海分治的管控模式已经不适应规划体系改革的陆海统筹要求。然而,先前的海岸带相关规划多为海洋部门主导的海域和岸线功能管控规划,缺乏与陆域功能和发展需求进行深度衔接,难以发挥陆海最佳综合效益。区级海岸带是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管控单元,文章通过区级海岸带陆海统筹技术方法的“厦门模式”研究,探索海岸带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方法、管控与实施细则,以期推动海岸带空间在科学的开发与保护中可持续发展。

研究从生态底线划定、陆海空间管控、三生发展格局和实施细则保障四个方面展开规划方法的逻辑推演,提出“摸家底—划底线—严管控—定格局—促落实”的技术路径。第一,全面梳理陆海开发利用现状、陆海生态资源要素、上位规划与相关规划,识别特征、厘清问题;第二,通过生态敏感度测评体系,对海岸带空间进行“健康体检”,制定“健康标准”,划定生态安全底线;第三,全面梳理各类陆海规划的管控区线并整合管控要求,划定全域管控边界、确立管控指标、落实管控要求和规划指引;第四,根据发展目标研判陆海空间发展规律,提出海岸带空间发展策略,构建科学合理的海岸带发展格局;最后,通过分区段管理细则,将规划成果转化为关键指标的图则指引和近期重点行动计划,确保海岸带规划成果的有效传导与落地实施。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1 | 区级海岸带陆海统筹规划技术路线


2

海岸带资源要素梳理与问题识别

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拥有丰富的陆海资源与优越的生态基底,同时也存在区级海岸带的共性问题: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陆海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陆海规划分治,使用功能存在冲突;涉海产业比重不高,海洋经济优势亟待发挥;多部门交叉管理,边界管控要求不一。

在全面梳理海岸带现状情况、识别重要特征、厘清关键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建构一把海岸带生态安全的测度“标尺”,识别问题背后的关键影响要素,以便把握不同海岸带空间区段的关键症结和核心要素,进行陆海生态安全底线的有效管控(图2~图4)。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2 | 翔安区海岸带陆海关键生态资源要素分布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3 | 翔安区海岸带生境质量变化情况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4 | 海岸带陆海规划分治下的功能冲突示意

3

“陆域-海域-陆海交界面”的海岸带生态安全测评与管控

运用主层次分析法构建“陆域-海域-陆海交界面”的海岸带生态敏感度测评体系,识别陆海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子;通过影响因子空间图层叠加进行全岸段的敏感级别划分和关键敏感要素分析(图5)。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岸段具体指标的管控要求,确定海岸带生态安全底线。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5 | 海岸带陆海生态敏感度评价逻辑示意


3.1 陆海关键要素叠加下的

生态敏感度评价


首先,识别陆海生态资源、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等复合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经过多轮咨询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选出陆海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并进行相应的权重分析。其次,将沿海岸段各类生态因子敏感度进行叠加分析,根据岸段敏感程度进行低、中、较高、高的层级划分(表1,图6)。最后,结合岸段敏感级别,对陆域空间规划建设及海域空间保护与利用提出针对性的具体管控要求,包括海洋珍稀物种保护、陆海重要生物群落保护、海岸重要生态界面保护、入海排污口设置、赤潮治理防护、风暴潮防护、围填海工程、建设后退距离等方面(表2~表4)。通过这一系列的指标标准,对应性地指导不同主导要素的海岸带空间区段管控,从而确定海岸带全岸段的生态安全格局。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表1 | 海岸带分区段生态安全测评结果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6 | 翔安区海岸带生态安全级别划分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表2 | 海岸带生态资源安全管控指标要求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表3 | 海岸带生态环境安全管控指标要求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表4 | 海岸带生态空间安全管控指标要求



3.2 陆海连通、边界清晰的

全域生态安全底线格局构建


基于陆海资源禀赋、生态管控体系(图7)和其区域发展诉求等,进行空间发展格局构建,根据海岸带不同主导功能划分7个陆海主导功能区段单元。围绕“绿色、活力、智慧”三个目标提出发展策略。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7 | 翔安区海岸带陆海生态安全底线格局构建示意


3.3 先以海定陆,后以陆优海,

刚弹结合的规划管控体系制定


先前国内海岸带空间的规划管控更多地从陆域空间需求的角度出发,确定规划空间格局与建设量。研究提出应从陆海生态系统整体上去把握未来海岸带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只有科学顺应海洋自然生态规律,才能充分发挥海岸带空间的最佳综合效益。因此,在明确海岸带陆海生态安全底线格局的前提下,提倡先以海定陆,后以陆优海,针对不同区段的陆域空间、海域空间和陆海交界面,进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规划管控(图8~图9)。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8 | 翔安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管控体系构建示意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9 | “空间结构-区段单元-用地功能”三个层级的陆海空间发展路径示意



3.4“绿色、活力、智慧”的

海岸带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策略


(1)绿色海岸带:全域生态网络框架构建。

打造“海域-流域-陆域”一体化的海岸带全域蓝绿生态保护体系。划分岸线生态保护等级,提出岸线生态修复目标。通过建设后退线、核心管控区和协调区进行精细化管控,维护全域生态系统。

(2)活力海岸带:多元浪漫滨海空间塑造。

塑造多元共享的滨海生态活力空间,贯通岛内外一体化的滨海浪漫线,打造“15分钟海岸带日常生活圈”,提升海岸带的市民拥有感。

(3)智慧海岸带:蓝色经济产业格局优化。
充分利用厦门大学和国家海洋三所的海洋科研优势,提出“白地预热—风投培育—阶段升级—弹性退出”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建构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创新型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3.5 海岸带分区段管控图则的

规划传导支撑与实施落地保障


根据各单元的现状特征、资源要素梳理和相关规划定位要求等,以刚性管控和弹性指引两种方式,通过海岸带单元图则的形式,实现陆海发展管控与指引细则一张图对海岸带空间资源要素管控的全覆盖(图10)。一方面推进实施细则各项指标的科学制定,另一方面通过陆海统筹的战略研究,支撑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与传导。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10 | 翔安区海岸带下潭尾段单元空间规划控制指引图则


4

研究特色


4.1 建立区级海岸带

陆海统筹规划技术路径


在市辖区层面对海岸带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进行了理论方法研究与规划管控实践探索。提出“摸家底—划底线—严管控—定格局—促落实”的技术路径,对其他区县级海岸带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2 构建“陆域-流域-海域”一体化的

海岸带生态保护体系


系统识别陆海生态系统敏感因子,通过网络层次分析、空间叠加评价的方法,构建陆海生态敏感度测评体系及空间发展潜力评价模型,科学辨析关键的陆海空间要素及其影响关系,从而实现精明管控与空间优化(图11)。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11 | 翔安区海岸带全域生态网络框架



4.3 因地制宜,制定海岸带空间

陆海协同的科学管控体系


针对不同岸段的陆海控制要素,制定刚弹结合、因地制宜的管控标准,形成“以海定陆,以陆优海,陆海协同”差异化的功能耦合管控路径(图12)。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图12 | 翔安区海岸带空间综合管控与指引一张图


5

研究价值


5.1 促进了市级总体规划海岸带空间的

适应性调整


研究成果已纳入政府部门工作报告和近期项目库中,有效修正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海岸带主导功能布局,包括厦门市总体规划中翔安东坑湾、港汊等环湾主导功能的调整;翔安区一张蓝图规划中管控区线的调整、滨海建设退线及山海通廊的预留等。


5.2 推动了海岸带生态保护与开发项目的

科学落地


根据本研究的行动计划及项目策划和管控图则,案例地已陆续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及工程建设,例如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远洋渔业基地、海洋科研中心与蓝色创新高地、滨海活力岸线等重点项目。


5.3 实现了区级海岸带陆海统筹规划方法

应用推广


研究在宁德、福州、深圳等其他城市展开了实践方法的应用推广,为探索沿海区线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感谢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郑灵飞、总规划师马武定对本文的指导。)

本文撰稿林小如  王荻  文超祥  黄友谊  张其邦


原文介绍

《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一文,已在知网首发。

林小如,博士,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王  荻,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创规划师。

文超祥,博士,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本文通信作者。

黄友谊,博士,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张其邦,博士,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445);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708471);中电建华东院重大科技计划(201计划)(KY2019-ZD-03)。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CSGH20220712003&uniplatform=NZKPT&v=dJ_x9KLE5VWCiVIyA4KpqsMAkv_PHj_tUMuCPe63e-DNNU6vyPjTJe6rIHoIh7Bj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陆海统筹导向下区级海岸带规划路径方法探索——以厦门市翔安区海岸带为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