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共有五项议程,分别是开幕致辞、主报告、高峰对话、平行论坛以及会议总结。
– 01 –
开 幕 致 辞
开幕式由学会理事、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主持。
主持 | 方煜
学会理事、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
在致辞中,孙一民副理事长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从规划与建筑、国外与国内等多个视角讲述了自己对城市规划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认识,并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能够把握国际城市规划研究动态,解决自身人居环境营造问题表示认可。最后,他表达了对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感谢。
学会理事、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主任委员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致辞嘉宾 | 唐其柱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兼任医学部部长、党工委书记、教授
在致辞中,唐其柱教授首先代表武汉大学对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表示感谢,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及国际友人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会议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他肯定了此次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并期望本次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各国规划实践、理论和经验,产生一批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更新的重要学术成果。最后,他预祝此次会议成为一场思想交流碰撞的学术盛宴。
主 报 告
主报告环节由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磊;学会常务理事、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主持。
主持 | 沈磊
主持 | 李志刚
报告1
李枫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报告2
城市更新: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王凯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报告3
文化场景构建——汉口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Ellen Lou
SOM旧金山公司总监
高 峰 对 话
孙一民就“如何以绣花的功夫实施城市更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城市更新应该抓住核心,“绣花”绝不是表面的层层粉饰、僵化保护,而应该去辨析更新中什么需要保留、什么需要推进。很多旧城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首先要思考如何弥补快速城市化中城市的欠账。从城市角度谈“绣花”,要思考用什么工具,审慎决策。“绣花“并不代表陈规守旧,而是要在制度上有所创新。
谭纵波围绕当前城市更新实践中的难点痛点分享了3点看法。第一,要转变观念,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审视我们的城市;第二,除了以往对物质空间、人的行为以及文化的研究外,深藏在背后的经济要素将会慢慢发挥作用,对产权、经济运行模式的关注将成为城市更新关注的焦点;第三,随着“规划精英主义”风潮的逝去,每一个参与者的力量将会慢慢走向前台,规划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要转变和调整心态,从宏大叙事转向更接地气、更脚踏实,更精细精准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内容。
赵民就规划专业教育这一议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规划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课程体系的改革紧迫程度低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规划教育要理解城市更新的复杂性,并不是要加很多课,而是把现有的课备好、教好,承担课程教育的老师要跟上形势。有好的课程体系、高质量的师资、组织好教育。并和其他专业对话,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工作领域的衔接。
郑德高围绕如何让城市发展更绿色生态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绿色低碳城市从规划角度应更多强调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具体体现在三个重要方向:第一,职住平衡在城市更新时代愈发重要;第二,采取绿色交通出行实现,绿色生活方式的减碳目标;第三,考虑公共空间的绿化如何更高效低碳地利用利用。从居住-工作-休闲-垃圾处理(循环城市)等方方面面都是绿色低碳、减碳的重点和方向。
梁钦东结合亮马河改造、东岳庙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三里屯核心街道改造三个实践项目分享了责任规划师的工作和体会。他指出,城市更新往往依托不同的主体进行,比如基础设施、文化遗产或住区等,并强调了公众参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性。在更新中,设计是基本要求,单纯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比重越来越小,更加细致的协调和沟通作用愈发重要。作为实践者,需要更多精细的工作,大笔一挥的时代已经过去。
黄焕结合武汉经验,分享了对城市更新的看法和建议。第一,随着更多城市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快速发展背后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建设发展中不可逆的遗憾,要有对城市规划的敬畏之心。第二,文化不是调味品,要重在“化”的培育功能,通过文化营造,把人和时间、空间整合起来。规划师的工作不是技术,而是价值观的体现。城市更新中高质量发展要有更包容和谦虚的态度,满足不同“人”的发展诉求。
Ellen Lou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第一,不单纯依赖功能分区,而是互相结合、互相带动的复合开发方式;第二,在精细化管理中重视对“尺度”问题的考量;第三,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可以参考国外广泛应用的“价值证明”法,当被证明没有重新使用的价值才可拆除;第四,稍微降低速度,让各方参与者开展更仔细的研究,完成复杂规划的精细化执行;第五,给不合理的“惊喜”留有空间,让城市更加有机。
– 04 –
平 行 论 坛
分论坛 1
尊重历史、以人为本,推动有机城市更新
主持 | 刘健
赵民
谢英挺
陈满光
赵民以《城市更新的概念辨析及现实议题》为题,以上海为例,对城市更新的做法和目的等内容进行分享。他认为,城市更新应是以人为本,通过经济分析与政治决策,依循完善法律法规有序的推进,是规划领域要探索的过程。
在论文宣讲环节,入选论文作者分别对论文进行宣讲。李悦对《社区更新与个体社会资本——基于T市B社区的定性研究》进行了宣讲,黄潇对《领域视角下武汉保成路夜市空间机制研究》进行了宣讲,李照熠对《类型学视角下的城市拼贴空间形态研究》进行了宣讲。本场论坛还邀请到了冷红、李东泉、傅舒兰、周珂为宣讲者做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 2
提升总体空间品质,聚焦顶层制度设计
主持 | 方煜
沈磊
张天新
杜宁
沈磊以《运用总师模式,践行城市更新——建党百年嘉兴城市总规划师模式实践》为题,对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机遇与挑战,总师模式的功能、原则、运作、工作体系以及嘉兴城市规划治理实践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张天新以《涵式空间——内涵与互涵》为题,以东京几个场景为例,对“内涵式”空间的内容,“内涵式”空间的多样、细腻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杜宁以《存量空间的治理创新》为题,对深圳市宝安区结合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探索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改革制度体系和规划体系的思路做了分享,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应立足于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提升治理水平。
在论文宣讲环节,入选论文作者沙海涛对《科技创新导向的深圳城市更新实施路径研究》进行了宣讲,罗翔对《成片出让区域实施更新的规划策略与治理创新》进行了宣讲,杨致宁对《我国责任规划师制度与基础探究》进行了宣讲。分别对论文进行宣讲。本场论坛还邀请到了刘欣、汪军、张险峰、袁媛为宣讲者做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 3
突破、创新及技术赋能,带动智慧成长
分论坛3由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武静主持。学会常务理事、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德;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牛强分别作引导性发言。
主持 | 武静
李志刚
王德
牛强
李志刚以《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为题,对我国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发展特征、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近期探索、北京和厦门等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武汉市老旧小区现存问题及改造情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未来发展展望。
王德以《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时空行为规划思考》为题,对时空行为规划提出的意义,英国及意大利时空行为规划相关案例、时空行为规划的概念界定及其与传统规划的差异性、时空行为规划的三个维度及其干预秩序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并结合上海黄浦江隧道高峰交通现象展开了具体的时空行为规划研究分析。
牛强以《利用线上线下推动郊区新城高质量发展》为题,对线上线下的概念解析、郊区新城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线上线下为郊区新城所提供的发展机遇、线上线下推动郊区新城空间优化重组的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并结合宜昌高铁新区规划案例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线上线下背景下的具体规划应对策略。
在论文宣讲环节,入选论文作者李瑞对《多城市更新场景下武汉责任规划师角色定位》进行了宣讲,魏子涵对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活力评价及优化研究——以天津市三岔口地区为例》》进行了宣讲,高非凡对《The characteristics ofonline participationplatforms in planning – A case of Wuhan, China》》进行了宣讲。分别对论文进行宣讲。本场论坛还邀请到了吕晓蓓、赵云伟、王郁、张国武为宣讲者做了精彩点评。
分论坛 4
放眼世界经验,促进城市更新国际先进性
主持 | 刘泓志
张亚津
Patrick Chavannes
David Tickle
张亚津以《中小城市渐进更新与结构更新的潜在路径与工具—德国的城市更新经验与案例研究》为题,分享了德国小城市尤其关注于精细化的城市治理,借助逐级深入的导则体系,推动对公共空间体系的系统性改造;借助战略规划、大型公共事件的积极参与高品质的旗帜性节点;形成结构性更新的契机。整体而言,形成了在区域层面、国际层面方面的良好文化竞争力。
Patrick Chavannes以《在塞纳河边的工业废地上打造公园城市—雷诺旧厂塔佩兹地区总规划师的20年全过程实践经验及启示》为题,分享了塞根岛-塞纳河岸协议开发区(又称“雷诺汽车旧厂区”)自2002年确认规划思路后开展的三大区段建设情况。同时提出当今城市更新项目需要更多关注地区的地方性,遗产和文化层面,详细指定一个“量身定做”的城市设计方法。
David Tickle以《城市更新中的策略以及实践创新—以悉尼Darling Harbour和Summer Hill城市片区更新为例》为题,以悉尼著名地标达令港的城市区域更新以及原工业片区Summer Hill的转型为例,分享澳大利亚悉尼在城市更新趋势和参考价值取向,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下半场”提出更新发展的新路径探索。
在论文宣讲环节,入选论文作者作者叶宏对《美国社区韧性更新中的公众参与实践与启示》进行了宣讲,杨辰对《央地关系视角下法国城市更新制度评析》进行了宣讲,任亚鹏对《“观光立国”背景下日本产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宣讲,黄全乐对《巴黎走向2024奥运——历次申奥规划对比及演进研究》进行了宣讲分别对论文进行宣讲。本场论坛还邀请到了王兴平、陈晓键、袁锦富为宣讲者做了精彩点评。
会 议 总 结
– 近期阅读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PLUS):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2022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