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动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7月27日至30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平一行赴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推进定点帮扶工作。
28日下午,同济考察团在云龙县宝丰乡人民政府参加了“盐马古道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及云龙县国土空间规划”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主要领导有云龙县县长白庆武、副县长杨跃峰、副县长徐迅(挂职)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并且特邀大理州建设名符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组顾问专家尚榆民、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陈东发、高工陈云兴莅临指导。

座谈会现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邵甬教授作“盐马古道”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的中期汇报。该项目于2021年8月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规划院”)立项为科研课题,邵甬教授领衔的师生团队和同济规划院启明青年规划师团队合作开展。邵甬教授表示“盐马古道”课题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的重要论述,以及讲好云龙故事、走好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科学性基础和探索性尝试。随后,她分别对“盐马古道”课题所包含的研究型子项目“云龙县‘盐马古道’特征价值及保护利用研究”和实施型子项目“‘历史建筑活化,文化引领振兴’宝丰示范点建设”的研究成果展开详细介绍。邵甬教授强调,云龙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应当加强“盐马古道”串联的线形“盐文化景观”整体价值研究、阐释与推广,同时构建整体保护与协同发展平台,将文化遗产与产业振兴、文化复兴紧密结合。

邵甬教授作“盐马古道”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的中期汇报
随后,同济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陈晨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干靓,分别介绍了“云龙县国土空间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究”的近况。同济规划院继《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之后再次开展《云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绿色发展道路。陈晨从资源特征、问题识别、思路构建、目标引领、战略谋定等六方面展开全面介绍,提出打造“生态、创新、特色、美丽、开放的滇西山地城市”的发展总目标,明确了“目标-战略-策略-指标”的总体发展思路,绘制出新时期云龙发展的空间蓝图。干靓就云龙的生态区位、生物多样性资源与保护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展示了基于MaxEnt模型对关键保护物种滇金丝猴分布模拟结果,为云龙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依据。

高级工程师陈晨作国土空间规划汇报发言

干靓副教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研究报告
会上,大理州建设名符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组顾问专家尚榆民、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陈东发充分肯定了以保护生态、复兴文化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和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和应用方向提出建议。云龙县县长白庆武表达了对同济各学科团队的感谢,并充分肯定了在地教授课题组和规划团队的辛勤付出。他指出,以“盐马古道”为主线的研究将云龙的文化符号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场域,填补了云龙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短板。欢迎同济大学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等形式了解云龙、分析问题,将云龙作为同济大学的“试验场”,为云龙的乡村振兴发展注入高校力量。

大理州建设名符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组顾问专家尚榆民发言

大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陈东发发言

云龙县县长白庆武发言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任务和追求,既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也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路径和抓手。学校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规划先行的发展理念,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云龙实践的科学指引,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保护云龙特有的精神文化符号,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发言
座谈会后,与会领导、专家还前往宝丰村卫生所、宝丰完小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点进行实地考察,并听取了示范点建设的方案介绍。宝丰乡调研结束后,校地双方召开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

与会领导、专家考察宝丰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校地双方召开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
供稿 | 王一凡、葛凡华
编辑 | 宣传办
终审 | 刘晓、江浩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智力支撑担使命,振兴云龙再赴约 | “盐马古道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及云龙县国土空间规划座谈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