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成为全国第1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个荣获“中华美食之都”和“国际美食之都”双料称号的城市。2015年,广州餐饮消费1080亿元,成为全国第1个突破千亿的城市。2019年,广州人均餐饮年消费超过7300元,是全国人均水平7倍以上,位居全国第1。2020年,广州住宿和餐饮社会零售总额达1270亿元,位居全国第2……“样样有的食、时时有的食、样样都好食”,广州“吃货之城”名号妥妥坐实。


左:2015年国内标杆城市住宿与餐饮社零总额
(单位:亿元)
右:2020年国内标杆城市住宿与餐饮社零总额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年鉴

(1)闭环线上消费链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广州餐饮业在全国率先推动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引领“门店小型化、菜品精细化、价格亲民化、服务自助化、热点多变化”等数字化发展趋势。
积极推行门店线上化,业务全面覆盖“堂食+外卖+零售”,将餐饮体验、食品食材销售融为一体,打造新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嫁接零售促进快消,推行餐饮零售化,以出售预制菜、半成品等方式进入细分市场,通过电商和商店等多渠道就近触达市场,打造从餐厅、外卖到零售的餐饮生态闭环,零售以餐饮导流,餐饮以零售重塑成本。通过拓展品类,嫁接零售和科技创新打造餐饮第二增长曲线。
(2)大数据时空画像,引领数字精准营销
广州餐饮凭借城市强大的数字化发展水平,通过收集餐饮网点的翻台率、复购率、客单价、客户画像、时段热度、菜式热度等餐饮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分析,实现数字化精准运营,业态设置、菜品组合精细化,营业时间、消费体验人本化。

国内标杆城市餐饮分布、热度集聚指数和
空间相关度分析图
数据来源:大众点评数据

餐饮产业链数字化模式图

(1)空铁客流量第一
2020年,白云机场平均每天进出航班保持在1150班以上、客流超过15万人次,全年运输旅客4378万人次,客流量跃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客流最大、起降航班架次最多的机场。2020年国庆期间,广州铁路到达和发送旅客达1005万人次,居全国之首,其中广州南站到发旅客507.8万人次。2020年广州地铁总客运量24.15亿人次(全国第二),客运强度达1.2万人/天/km(全国第一)。
(2)人口吸引力第一
根据百度地图公布的《2020年Q3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广州人口吸引力指数全国第一,人口流入量全国第二。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全国人民用脚投票证明了“吃货之城”的强大吸引力。10月1日-8日,全市接待市民游客1407万人次,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的998万和883万。八天之内,天河路、北京路、上下九、江南西、珠江新城等商圈接待人次超3400万,相当于全广州市民都到这里逛了两次。根据《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广州市2020年常住人口突破1800万,达1877万,庞大的人口基数奠定广州餐饮烟火氤氲的坚实基础。

2020年Q3城市人口吸引力TOP10排行榜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年鉴

(1)粤菜为尊的领先地位
广州粤菜餐厅数量超过12000家,位居全国之首。若问粤菜最大特色,世人多称其“鲜”。此言不虚,但失之于简,最完整的概括当是“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的美,“取之自然、烹之自由、食之自在”的韵。如此“美”“韵”天成,粤菜自然别具一格,吸引众生来品尝。早在1956年,粤菜菜式就已多达5457多种,点心825款,小食品273款。粤菜传承千年,是古典饮食文化的弘扬,是华夏民族的集体味觉记忆,在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粤菜,全球飘香!

全国粤菜门店数量TOP10排行榜(单位:家)
数据来源:《中国粤菜产业发展报告》
(2)敢饮头啖汤的创新内核
改革开放以来,秉持“敢饮头啖汤”的创新精神先行先试,广州创下了一个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放开蔬菜、塘鱼、水果和猪肉价格,第一批餐饮业个体户萌芽壮大,第一个终结粮票流通,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开门营业……近年来,广州酒家、陶陶居等老字号企业求新求变,不断探索食品工业、餐饮配送、中央厨房等经营管理模式,九毛九、大鸽饭等众多优质美食新品牌火遍天下。1956年,广州市首创“名菜美点展览会”;1997年,开始举办广州国际美食节;2018年,国内首次举办国际美食城市联盟春季会议和被誉为“烹饪界的奥林匹克”的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亚太区选拔赛……时至今日,粤菜仍在不断开拓创新,炳胜、利苑、愉粤轩等高端餐饮品牌进军国际米其林星级榜单,引领国内餐饮消费风尚。


广州酒家标准化半成品食材
(图源:网络)

(1)餐厅总量和人均拥有量全国第一
据统计,广州餐厅总数超过18万家,每万人拥有餐厅数量将近11家,无论餐厅总量还是人均拥有量,均为全国最多的城市。众多大小餐厅空间分布均衡,在广州大街小巷、街边拐角餐饮门店随处可见,可以随地随时享受美食。

左:国内标杆城市餐厅总数排行榜
(单位:万家)
右:国内标杆城市每万人拥有餐厅数量排行榜
(单位:家)
数据来源:《广州餐饮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
(2)27个美食地标影响力巨大
结合文化、旅游、商务等主题,广州已形成27个餐饮集聚区,包括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珠江新城-珠江道美食区等9个都会级餐饮集聚区和江南西美食区、远景路韩国风情街等18个片区级餐饮集聚区等众多美食地标。“广州国际美食节”“广州亚洲美食节”等节事活动更是“以食连接世界、以味打动人心”,强力推动餐饮与文化、旅游等融合,焕发生机和活力,“食在广州”金字招牌与“千年商都”共生共荣,交相辉映。

广州市餐饮集聚区

广州“一江两岸国际美食长廊”分布图
(3)24小时不打烊
广州人对美味的痴迷,贯穿于每天的十二个时辰:清晨叫醒广州人的是广州早茶;午市的烧鹅、烧腊、白切鸡、豉油鸡等吃起来,个中妙处岂可言尽?午后一杯凉茶下肚,通体舒畅肉眼可见,“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下午的云吞面便是广州最时尚的下午茶;一天工作马上要结束,今晚食咩?自然是海鲜,而决定归家的年轻人,则是世上至高美味的“妈子靓汤”;晚饭过后安排一顿甜蜜的广府糖水:夜里骑楼下,三五人一围,炭炉上砂锅粥沸腾翻滚;凌晨广式牛腩浓香、酥烂入味……在广州18万家的餐饮店中,超11万家在18时到次日6时营业,接近1/3餐饮店23时仍营业,超过1/6的餐饮店营业到次日1点。一日多市,不论寒暑,广州十二时辰尽是人间美味烟火。

广州“吃货之城”十二时辰示意图
(图源:网络)

珠江琶醍的醉人夜色
(图源:网络)

(1)营商环境优越,疫情下逆势飞翔
截至2020年6月底,广州餐饮企业复工率达92%,消费复苏率全国第一,达81.3%。今年春节期间,广州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2020年增长近80%(全国28.7%),同比2019年增长约6%(全国4.9%)。除夕当天,全市外卖年夜饭订单同比增长近八成,对比2019年增长超2倍。面对疫情,广州率先吹响复工复产的号角,从强化金融支持到延长租金减免时间,从减免缓缴税费到允许零售和餐饮企业“店铺外摆”,为餐饮企业“输血供氧”。从复工复产到消费提振,广州餐饮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2)产业门类齐全,粤菜产业体系完备
作为华南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最发达、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全国41个工业行业类别中广州就有35个,服务业占GDP更是超过70%。广州依托“粤菜师傅”工程,紧密对接粤菜产业链,以餐饮管理专业为龙头,以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群建设为着力点,打造了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粤菜师傅”为主的广州餐饮特色专业群,以“平台+模块”构建专业群培训体系,开展粤菜研发、技术创新和粤菜相关标准制定,依托校、企共建的粤菜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等基地、工作室,研发新菜品和申请专利。坚实的产业纵深和雄厚的服务业基础为餐饮业发育壮大提供了温床沃土。
千年羊城,南国明珠,“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背后,不仅是南越薪传的独特岭南韵味,也是兼收并蓄的全球美食荟萃。烹于山水之间,食于短厅小桥流水之中,“广州味”牵动着“世界胃”,熨帖着万千食家的心绪,更凝聚着蓬勃昂扬的城市生机和产业活力,是“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最有人情味的那一抹烟火。
|文图提供|
黄少侃、何志灿、韩锋、徐颖
孙爽、李开猛、徐进勇
|编辑版式|
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规划师解密,广州“吃货之城”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