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保证数据真实性;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完善分类与内容;技术赋能,探索创新提质又增效……这是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一系列表现。

3年来,在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指导及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地区和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该中心55名调查人员不畏艰辛、排除万难,全面查清了两市六县自然资源家底,为优化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测绘铁军担重任,两市六县“三调”忙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事关我国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对一系列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条件、国情和国力的基本判断。

河北环抱京津,东临大海,北依燕山,西傍太行,是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洋的省份,自然资源丰富。面对如此重要的任务,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以下简称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勇担承德市、秦皇岛市市级汇总任务和滦平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文安县、涿鹿县6个县级“三调”任务。

滦平县是河北省3个“三调”工作示范先行县(区)之一。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承担该县“三调”任务时,注重探索和收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方式方法,组织该地区以及其他市县系统相关人员和承担单位进行技术培训交流,沟通工作中的困惑、难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提高效率,避免走弯路。在工作中,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努力把先行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质量优势,充分发挥了标杆示范作用,为高质量完成“三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承德市北部,是河北省第一大县,“三调”任务特殊而复杂:范围广、图斑数量多,举证工作十分艰巨;夏季林深草密,冬季雪深天寒,外业作业举步维艰。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加大调查人员和费用投入,设立数个常驻外业调查组,就近分片负责,随时待命,并利用国土调查云手机终端及时拍摄实地情况照片,反馈给内业数据处理人员。通过内外业实时配合,最终围场县及时提交了数据并顺利通过验收。

在千余个日日夜夜里,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以“不敢丝毫懈怠、不负肩上担子”的信心和决心,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庞杂繁琐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两市六县“三调”任务。

昂首阔步迎挑战,埋头苦干肯奉献

在“三调”工作中,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致力于打造“讲政治有坚定信念、讲发展有改革精神、讲专业有多元技术、讲传承有文化浸润、讲奉献有社会责任”的“五讲五有”地矿新军,昂首阔步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坚韧不拔地排除每一个困难,默默无闻地奉献智慧和力量。

王明娇是大厂回族自治县“三调”项目负责人,也是“三调”临时基层党支部负责同志之一。2019年6月21日晚,王明娇打算将手头资料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整理出来,以便第二天一早汇交。然而,晚上10时许,王明娇突然感到心悸无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抓着。她难受至极赶紧蹲下来大口喘着气。同事见状,赶忙将她送往医院。

经过检查,发现王明娇精神长时间高度紧张,睡眠严重不足,导致心脏早搏,必须住院接受动态监测。得知这个情况后,王明娇却坐不住了:“数据库还没交,要是住院就耽误事儿了。县里的情况我最了解,别人很难插上手。”回到驻地,同事都劝她休息。王明娇嘴上答应得很痛快,但转过身就又开始忙碌起来。那一夜,人未眠,灯为伴……

2019年冬,承德市围场坝上天寒地冻,白雪覆盖了大小山头,旷野冷瑟寂寥。破晓时分,室外温度零下30多摄氏度,而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三调”队员们已整装出发,开始了一天的野外工作。此时坝上风雪交加,能见度极低,满眼只是由近及远的白茫茫一片。

冰雪交融的坡体表面格外陡滑,队员们站不稳,就手脚并用地攀爬。凌冽的寒风卷起冰碴儿打着旋涡,像刀子一样插向袖口、领口。队员们每到一处采集点,就从棉衣里掏出举证的平板设备或手机拍摄。但室外温度太低,设备电量损耗很快,时常突然关机还难以充电,队员就把设备捂在怀里。因此,队员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野外调查有“三宝”,设备续航充电宝,装备人员暖手宝,维持温度暖宝宝,恶劣环境不可少,“三调”工作真奇妙。

张琳负责宽城满族自治县“三调”项目时正处于哺乳期,孩子还不满1岁。张琳的母亲是老一代地质工作者,能够理解地质工作的艰辛。她与母亲沟通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母亲带着孩子一同前往石家庄项目驻地。

河北省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卢瑞卿在河北区调院院长宋朝辉、党委书记岳春红的陪同下看望驻石家庄项目组队员时感慨地说:“轻伤不下火线,巾帼不让须眉。过去‘三八’女子钻井队精神值得学习,新时代这些甘于奉献的女同志就是新的榜样,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在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主任李潇泉的带领下,队员们在“三调”工作中,秉承了燕赵儿女的优秀品质,遇到困难不退缩,无怨无悔干劲足。

君不见,外业拍照举证时,山上本没有路,扒树枝、拨草木,硬是开辟出一条路;君不见,队员们雨雪之后浑身湿透,林深叶茂划得伤痕累累;君不见,蛇虫狼畜险象生,岩石冰河破难关;君不见,轻伤不下火线,养病时却心系“三调”……倪志宗外业调查时淋了雨,导致大叶肺炎,无奈住院治疗;付云强外业调查图斑时扭伤了脚,疼了一个多月;时雅鹏拍摄取证时在半山坡滑下去,膝盖韧带差点断裂……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调查人员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工作人员一起核实地类

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三调”队员们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格局和精神,把理想、奋斗、汗水、心血和智慧融进了祖国丰沃的大地。

鱼水情深解困境,众志成城克难关

进入保护区、景区,提供相关证明;进入大型养殖场,遵守管理规范;进入施工现场,严守安全要求、保密规定;进入任何“三调”举证区域,必须落实属地防疫政策……在“三调”工作中,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的队员们遇到的情况错综复杂。每当出现问题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会给予大力支持。“这有赖于河北全省自上到下的广泛宣传和动员,有赖于各级政府和单位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思想和认识,更有赖于我们调查队员与基层建立的良好关系。”宋朝辉说。

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三调”队员打交道最多的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哪个工厂门卫不让进,哪家农宅锁着门,哪块耕地作物种植属性是什么,村支书都会带着调查员逐一搞清楚、弄明白。

有一次,天降暴雨,田间土路被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郭晓河的车轮子陷入路沟里怎么也出不来。村支书接到郭晓河的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救援,但一番努力后,依然不见成效。村支书又让村民开来拖拉机,拖拉机在前拽,村民和调查人员在后面推,终于将车拽了出来。心存感激的郭晓河拿出200元感谢费要给村民,但却被拒绝了:“这点小事儿,算个啥!”

张悉在承德地区调查时发现,当地马铃薯储窖地类认定存在分歧,如果不能明确,根据相关政策,当地群众的几百个马铃薯储窖就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作为项目负责人,张悉随即深入走访,得知当地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90万亩,年产约200万吨。然而,这里的马铃薯种植周期极短,抢收时节恰逢蔬菜丰产期,当地人常常依靠储窖,采取季节性存储、待价而售的方式实现创收。“很多农户依靠银行贷款建储窖,如果真要拆除,农户会血本无归,马铃薯产业也会遭受重创。这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处理好。”张悉说。

为此,张悉第一时间整理调研资料,形成正式报告,从县到市、省逐级上报,又在各级部门细心审阅和严格把关下,将情况反映到国务院三调办。通过不懈努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群众马铃薯储窖地类自此得以准确分类。当地政府高度赞许:“我们需要这样真正为民办实事的队伍。”

对于“三调”队员们来说,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节假不休是正常现象。白天,外业工作紧锣密鼓;晚上,他们整理资料耐心细致。虽然调查工作十分艰苦,但拳拳赤子的报国心和矢志不渝的测绘情一直鼓舞和激励着队伍“定把‘三调’完成好”。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利用无人机航拍高分辨率影像
科技创新多元化,成果丰硕贡献佳

滦平县是河北省3个试点中唯一一个山区县,程海英作为滦平县的项目负责人,探索山区调查方法的重任落在了她的项目组身上。

程海英曾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时担任项目负责人,经验很丰富。她发现,“二调”数据、所有权数据、行政界线、遥感影像不能套合在一起,甚至在电脑的图斑上出现了山区的村界在山脊上来回穿梭的情况。

“数据套合不上,后面的调查怎么开始?”程海英很是发愁。她沉着冷静地用几天时间重新将所有数据来源核实一遍,翻查原始档案,并利用其他参考数据进行反复校对。

“好几天睡不好觉,有时晚上做梦都沿着山脊一路跑,不停地找界线。”终于,程海英找出了症结,总结出不同数据资料在“三调”中的综合使用方法。

为了推广试点县的先进经验,程海英在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开展了几次专班培训,并在承德市技术培训会上详细讲解了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各县(区)的工作开展扫清了类似障碍。

大鹏 CW-10C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和哈瓦多旋翼无人机是“三调”战线上两名特殊的“战友”,在“三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调查区域大多在山区,风力大、风速快。用于外业举证的多旋翼无人机经常被呼啸的山风吹得一头扎进半山腰的草丛,队员们只得爬上去“营救”。固定翼无人机拍摄的影像分辨率为0.05米,清晰度有了质的飞跃,对勾绘图斑边界及地类认定有很大的帮助。而多频次使用,也大大加快了调查效率,为国土调查云平台的影像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三调”工作中的“大功臣”。

在细碎的图斑调查中,套合各类综合数据,对地类划分坚持严格标准;在巡航飞行的高分辨率影像拍摄中,对空间进行精准定位立体操控……就这样,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通过运用数字赋能、科技赋能、航测赋能和交互赋能的多重技术保障手段,立体展现了土地地貌,让位置和特征更加鲜明生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在“三调”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外业调查成果、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数据库成果、文字成果等等。这些成果对于制定相关规划、决策宏观经济、支撑资源管理和社会共享服务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如:以“三调”成果为统一底版,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更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大数据深度挖掘,集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时监管等相关数据,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对各类空间利用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分析、共享服务等功能;以“三调”成果为基础数据,整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支撑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和实时管理。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集中办公时,内业工作人员通宵整理数据

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不但在“规定动作”中斩获颇丰,而且在“自选动作”上也展示出技术创新。

缩编技术采用多软件集合、人机交互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图件的编制效率,还使缩编的地图更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地显示地域特色;模拟三维立体效果是在原二维纸质地图的基础上,采用模拟三维的方式,将地图进行立体展现,形象地展现了各地类的位置和特征,增加了图件的美观和实用性,清晰地反映出地形对土地利用分布的影响规律,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在“三调”成果的基础上,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还注重对资料成果进行总结和深度挖掘,编写了《承德市国土资源与利用》和《秦皇岛市国土资源》两本专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特点,分析了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国土资源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战略。同时,该中心还编制了《秦皇岛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集》,发表论文2篇。

背负乾坤志,心系大地情。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三调”队员信念在前、吃苦在前、干劲在前、表率在前,圆满完成了“三调”任务。在“三调”项目省级验收时,该中心的项目成果被专家一致评定为优秀。

回首3年多的“三调”岁月,正如这样一首诗:

用双脚丈量国土山川,

为大地描绘精准画像。

日出高山,行之远坡;

家在四野,心向祖国。

“三调”实勘,春花记住你们的目光;

步履腾挪,高山留下你们的轮廓。

千余个日夜,基础测绘国土空间体系形成立体时空;

亿万块图斑,展现壮阔自然资源共同体的生态巨擘。

志在千里,你们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遥望苍穹,你们是夜空最亮的星河。



  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简介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位于河北省廊坊市,隶属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始建于1957年,主要承担国家及省地勘基金部署的基础性、公益性区域地质矿产勘查和地质科研项目。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

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秉承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以“区调立院、改革强院、科技兴院”为愿景,以“五讲五有”地矿新军的时代面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中心曾多次承担土地详查、更新调查、“二调”“三调”及历年国土变更调查,为省(部)、市(厅)、县(区)等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提供相应服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区调院遥信中心曾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河北省工人先锋号”“河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多项荣誉。该中心承担的项目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作者:张悉 王蕊 孙苑迪 陈焘

文字编辑:刘倩

新媒体编辑:陈平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中心:汗洒国土绘河山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