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近日,我院承担的“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由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评审,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项目围绕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开展应用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操性,为落实国家和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部署提供了扎实稳定的方案支撑。

专家评审现场

省应急管理厅领导来院指导工作
项目背景
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经国务院通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自2020年启动,并持续开展至2022年底。2021 年 8 月,国务院普查办提出“要推动普查成果应用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社会综合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向”的要求,即“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开展了普查成果在应急保障资源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和共享共用4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我院承担了本次研究项目,并组织多部门、多专业通力合作完成。
普查成果应用于
应急保障资源布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广东省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突发自然灾害带来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加。全面摸清全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保障资源底数,打造全省应急保障资源体系,可提高常态化备灾水平,增强灾后应急能力。本次普查成果的应用研究,对科学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服务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等各类应急保障资源,提升应急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进一步夯实政府应急服务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越秀区应急救援队伍救援可达区域空间分布
普查成果应用于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本次普查成果的应用研究,积极探索了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新方法,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特别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鉴和指导,将大大增强湾区11个城市共同抵御自然灾害的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灾害防治片区划分

模拟沿海城市在不同等级淹没区及恢复重建示意图*
(注:在小野田泰明《未来につながる 復興のた
めに必要なこと》基础上结合大湾区情况进行改绘)
普查成果应用于
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发生管线事故上千起,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本项目积极探索如何综合应用房屋建筑、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承灾体的普查成果,开展城市建筑物结构与生命线运行的风险监测与评估,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提升群众生活安全指数。
普查成果运用于
共享共用
项目发挥国家和省级风险普查系统数据库平台作用,推进风险普查数据库平台建设和常态化运行,研究构建风险普查数据库和各地各部门数据的共享与动态更新机制,加强普查成果与地方基础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推动实现普查成果跨行业、跨层级的分发共享、落地应用。普查成果的共享共用将进一步厘清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事权划分、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和共享交换平台安全管理,既便捷基层工作者,也让普罗大众受益。
项目主要参与部门:
地理信息中心、岩土工程研究一所、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岩土工程研究二所
|文图提供|
岩土工程研究一所
岩土工程研究二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广东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研究”通过专家验收|GZPI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