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写在前面: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不断恶化,导致人们使用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意愿降低,加剧了交通拥堵、空气和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公共健康的诉求,引导人们采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出从健康街道的视角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首先,对健康街道方法进行解读,重新认识后疫情时代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其次,以王府井地区为例,采用健康街道方法对街道现状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最后,提出打造健康街道示范区的目标和策略,并对改善方案进行后评估。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以往改善空间设施的基础上,要更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在关注通行功能的基础上,要更强调场所功能的营造;在关注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自身的基础上,要更强调多交通系统的协调。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舒诗楠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愈发凸显,对城市公共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缺乏运动、社交冷漠等一系列现象愈发普遍,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习惯的变化。后疫情时代,全民健康迎来了新的挑战。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最基础的交通方式,街道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保障公共健康、实现公众健康出行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从促进居民健康的视角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议题。


健康街道理念的应用

1

健康街道方法解读

健康街道的理念

1.1

健康街道方法(Healthy Streets Approach)是由英国公共健康专家、城市规划师露辛达·桑德斯(Lucinda Saunders)于2014年提出的一套评估方法,用以评价街道环境与公共空间中城市和交通要素对健康的影响。此后,伦敦陆续发布了《伦敦交通与公众健康影响》《提升伦敦人健康:交通三年行动计划》《伦敦健康街道》等文件,表明了政府将“居民及其健康作为一切决策中心”的决心[1]。2018年,《大伦敦市长交通战略》将健康街道方法确定为制定公共政策的核心方法,作为贯穿法定规划与政策措施的施政纲领[2]

健康街道以“创造更健康的街道,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减少不平等”为总目标,强调街道是公共空间的主体,关注全部街道中、任意位置上、所有人的感受,促进交通出行和空间环境的良性循环[1-2]

健康街道评估工具

1.2

健康街道评估方法包括健康街道评估工具和调查工具。健康街道评估工具是一套客观评估方法,以相邻两个交叉口之间的路段为基本单位,对街道进行改造前后对比评估。健康街道评估工具包括10个一级指标,关联并分解成31个二级指标(见表1)[2]

表1 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之间的关联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健康街道评估工具依据街道实际情况,首先对二级指标按0~3分进行四级打分。其次,根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映射关系,对二级指标得分进行累加,并换算成百分制,得到一级指标得分。最后,将10个一级指标得分进行累加,并换算成百分制,得到健康街道总分。本文以伦敦健康街道交互式评分表[3]为基础,结合北京市街道实际情况,调整了人行道有效宽度、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步行和自行车顺畅度、街道安全、夜间照明5个二级指标的评分标准,形成北京健康街道交互式评分表(见表2)。

表2 北京健康街道交互式评分体系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健康街道调查工具

1.3

健康街道调查工具是一套主观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测量人们对街道的主观感受。采用1~10分满意度打分的方式,对过街便捷性、街道安全性、休憩舒适性、绿化遮阴、安静程度、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打分[2]。打分体系包括现状分数和期望分数,现状分数反映人们感受到的街道要素水平,期望分数反映人们对街道要素的需求程度。


2

健康街道视角下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再认识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人民生命带来巨大威胁。疫情期间北京市居民出行总量显著降低[4-5]。由于公共交通难以保障安全社交距离,作为个体化交通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后疫情时代,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营造更健康、更有韧性的街道,以促进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保持身体健康,促进活动交往维持心理健康,并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疫情反复的保障能力[6-7]。健康街道的理念赋予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更多内涵:从空间设施保障转向环境品质提升,强调提升健步悦骑体验;从通行功能保障转向场所功能营造,强调与绿化景观、公共空间、多元文化的结合;从单一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转向多交通系统协调,强调实施机动车干预措施,强化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后疫情时代需要增加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提升环境品质,引导人们通过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保持身心健康[6-7]


王府井地区健康街道现状评估

1

地区概况

王府井地区处于北京市二环路以内、天安门东侧的中心地段。步行街开放之初,王府井步行段的范围自东单三条至金鱼胡同,全长548 m。2019年12月20日,王府井步行街正式北延至灯市口[8]

王府井地区具有很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基础条件,2018年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地面不停车社区。2020年,北京市提出要将王府井地区打造成9大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区之一,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健步悦骑体验、塑造场所交往空间、实现全面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表现。

2

健康街道主观评价

2020年4月12—19日,利用健康街道调查工具对王府井地区的居民、商户职工、外来人员等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从出行方式看,全体出行中步行比例为19%,非机动车比例为14%,对内出行以步行为主,对外出行以小汽车和公共交通为主(见图1)。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1 交通结构


从街道总体得分来看(见图2),所有街道的现状分数平均为6.8分,期望分数平均为8.3分,说明人们对街道的改善具有较高期待。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功能方面,街道安全性、人行道宽度和停车阻碍人行道的现状分数均低于7分,期望分数均高于8分,说明人们对步行空间和路权的关注度较高,需进一步保障。场所功能方面,公共休憩空间、绿化遮阴的现状分数均低于6分,期望分数均为8.6分,说明人们对街道的场所功能需求大而现状水平较差。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2 街道的总体现状分数和期望分数


3

健康街道客观评估

2020年4月16—23日,利用健康街道评估工具对王府井地区的每条街道进行评估,结果如图3所示。从总体上看,各条街道的评分均未达到60分,包括通行功能和场所功能两方面问题。其中,校尉胡同(见图3a)乐于步骑、易于过街、感觉安全、感觉友好、感觉放松等指标得分较低,通行问题更为严重。帅府园胡同(见图3c)和霞公府街(见图3d)停休场所、遮阴休憩、观光赏景等指标得分较低,场所问题更为严重。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3 健康街道客观评估得分


以校尉胡同为例,二级指标得分见表3。3个0分项分别为人行道有效宽度、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以及步行和自行车顺畅度,说明慢行空间分配不足,人行道被杆线、箱体等附属设施侵占严重,进出站公共汽车与骑行冲突严重。8个1分项分别为机动车车速、机动车噪声、机动车交通限制措施、过街便捷性、交叉口过街适用性、自行车停放设施、公共汽车站友好性和休憩设施,说明机动车对步行和自行车干扰大,交叉口过街距离长,公共交通接驳不便,缺乏公共休憩场所空间。由于校尉胡同及相邻道路没有轨道交通车站,指标29,30,31不评分。

表3 校尉胡同健康街道客观评估得分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王府井地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

1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目标

王府井地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要地区,其发展目标是塑造成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步行商业街区[8]。后疫情时代,王府井地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将聚焦健康环境、健康通行、健康社交、健康文化,构建健康街道示范区。通过机动车管控实现健康环境,减少安全事故,降低空气和噪声污染。通过街道空间改善实现健康通行,引导步行和骑行,减少肥胖、骨质疏松等健康隐患。通过场所空间营造实现健康社交,减缓压力、防止孤独。通过历史文化传承实现健康文化,包容多元街道文化,提升居民文化认同感。

2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

以健康街道现状评估结果为依据,以提升低分指标为重点,对王府井地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出五大提升策略。

分区分类、全龄友好,打造活力街区和安宁街区

2.1

注重差异化规划设计,根据用地性质和街道界面对街区进行功能分类(见图4)。王府井大街沿线商业区打造活力街区,重塑街区活力。以胡同为主的居住区打造安宁街区,实现交通稳静化。医院周边打造功能街区,强化无障碍和全龄友好设计,保障特殊人群需求。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4 街区功能分类


精细考虑不同人群需求,面向居民、商户职工、外来人员等多样人群设计问卷开展健康街道主观评估,准确定位、精准识别不同街道问题(见图5)。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5 不同区域街道问题比例分布


步骑主导、空间预留,提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韧性

2.2

王府井地区属于充分开发地区,道路空间资源稀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的扩充需要以其他交通方式空间资源的调整为前提。王府井地区以弱化区域机动车出行强度为导向,采用交通组织优化、缩减机动车道空间、建筑前区一体化设计等方式拓展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同时,通过净化人行道,因地制宜调整各类附属设施,保障通行空间。

例如:校尉胡同通过减少机动车道数的方式拓宽人行道(见图6);东单三条结合建筑前区一体化设计保障步行空间(见图7);金鱼胡同通过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方式释放机动车空间,用以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6 校尉胡同改造前后对比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7 东单三条改造前后对比


优化胡同标识系统,强调胡同空间行人优先。宽度较窄的胡同设置为人车共享通行空间,路面施划行人优先、单行标线,增设限停、限速等标志(见图8),强调行人的绝对优先权。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8 柏树胡同交通精细化规划设计示意


优化停放、改善环境,提升公共交通接驳体验

2.3

按需定量和按容定量相结合,合理增加非机动车停放空间,引导公共交通站点周边有序停放。依据轨道交通车站高峰小时进出站量和公共汽车站登降量预测非机动车停放需求,结合实际停放数量,在车站周边规划18处非机动车停车区(见表4)。保留42处现状停车区,取消占用人行道通行空间的11处,新增施划39处。建设44处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停放区。鼓励公共建筑将部分机动车停车位置换为地下非机动车停放区,引导职工非机动车地下停放。

表4 车站周边预测、实际和规划非机动车停放数量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改善公共汽车站候车环境和骑行环境。由于道路空间限制王府井地区无法采用非机动车道外绕公共汽车站的方式,因此在与非机动车道相邻的机动车道内设置网状线(见图9),保障非机动车能够顺利借道通过。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9 网状线设置位置示意


杜绝事故、减少污染,管控机动车实现交通安宁

2.4

精细化改造交叉口,缩小交叉口转弯半径,杜绝过街交通事故。如王府井西街与大纱帽胡同交叉口路缘石半径由12 m减少到5 m(分别为图10红色、蓝色虚线所示)。精细化设计,确保人行横道与人行道平齐,交叉口范围内设置非机动车导流线。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10 王府井西街缩小转弯半径效果


紧邻步行街设置单行道、尽端路,减少过境车辆对步行街的穿行。打造限速区(30 km·h-1)和禁鸣区,实现速度安全,逐步形成低排放区,减少噪声干扰和尾气排放。

文化交融、健步悦骑,塑造宜人街道场所空间

2.5

串联历史院落、名人故居、文化设施等20余处节点,形成3条健步悦骑游览路线(见图11),营造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林荫路。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11 王府井地区健步悦骑游览路线


挖潜街角空间、建筑前区、绿地广场等,丰富空间功能,打造宜人的公共交流交往场所。王府井步行街向两侧延伸形成步行延展区,依托景点、商业设施形成观光休闲区,王府井西街两侧业态形成儿童游乐区,北侧居住胡同形成健身休憩区。


王府井地区健康街道方案后评估

为明确街道改善方案的实际效果,利用健康街道评估工具对每条街道的改善方案进行评估,部分街道的前后评估结果如图12所示。从总体结果上看,各街道的得分均提高20分以上,得分均超过80分,说明改善方案对街道环境的提升效果显著。从一级指标上看,各街道乐于步骑、易于过街、感觉安全、感觉友好、感觉放松、噪声可受指标的分数均提高20分左右,说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环境改善以及机动车限行、限速对这些指标的提升作用显著。从二级指标得分上看,所有街道均消除了现状的0分项,人行道有效宽度、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以及步行和自行车顺畅度均获得满分,说明改善方案解决了突出问题。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图12 健康街道改善前后客观评估得分对比


以得分提升最多的校尉胡同为例,通过道路横断面优化和人行道净化,二级指标人行道有效宽度、非机动车道有效宽度、步行和自行车顺畅度均由0分提升到3分;通过打造限速区和禁鸣区、设置单行道,机动车车速、机动车噪声、机动车交通限制措施由1分提升到2分或3分;通过挖潜公共空间、改善街道环境,街道树木、休憩设施、避雨区的得分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相对较少,说明对标伦敦高标准要求,王府井在打造公共空间场所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结语

后疫情时代对公共健康的重视,唤起了人们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重新认识。在健康街道理念的引领下,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关注重点从空间设施转向环境品质,从通行功能转向场所功能,从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自身转向多交通系统协调,旨在通过健康街道的打造引导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改善公众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本文对健康街道方法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交通发展的趋势,并以王府井地区为例提出了打造健康街道示范区的目标和策略。王府井地区将通过构建步行和骑行主导、全龄友好的街道空间实现健康通行,通过采取设施和管理并重的机动车管控措施实现健康环境,通过打造公共场所空间实现健康社交,通过打造健步悦骑游览路线营造健康文化。

打造王府井健康街道示范区,不仅仅是制定目标、策略和方案,更是以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清晰的层次为基础的一项长期发展提升计划。目前王府井地区已完成道路横断面、胡同标识、非机动车停放区等的改造,对于街道树木种植、休憩设施完善等工作将持续进行。下一步应持续深入开展健康街道方法的本土化研究,尤其是对健康街道评估工具的指标、打分标准进行优化。王府井地区的先行示范项目能够为健康街道的打造提供范式,为健康城市的构建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上滑查看全部):

[1] 葛岩,沈璇,蔡纯婷. 健康街道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实践[J]. 上海城市规划,2020(2):49-56.

GE Y, SHEN X, CAI C T. 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of healthy street design[J].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 2020(2): 49-56.

[2] 魏贺. 以健康街道方法塑造健康城市:大伦敦健康街道政策的启示[J].城市交通,2021,19(1):1-10.

WEI H. Shaping healthy cities through healthy streets approach: lessons learned from healthy streets policy in Greater London[J].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2021, 19(1): 1-10.

[3] Transport for London. Healthy Streets Check for Designers Version 2.3[R]. London: Mayor of London, Transport for London, 2019.

[4] 李爽,张宇. 非常态下北京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议[J]. 城市交通,2020,18(3):28-32.

LI S, ZHANG Y.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under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Beijing[J].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2020, 18(3): 28-32.

[5] 李春艳,郭继孚,孔昊,等. 疫情期间首都交通运行特征及启示建议[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 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5.

[6] 汪光焘,涂颖菲,叶建红. 后疫情时代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及协同治理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20(5):25-31.

WANG G T, TU Y F, YE J H.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operative governance of urban mobility in the post-epidemic era[J]. Uraban planning forum, 2020(5): 25-31.

[7] 李晓宇,朱京海. 韧性城市视角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解读与响应研究[J]. 规划师,2020,36(6):65-68.

LI X Y, ZHU J H. An analysis of COVID-19 epidemic and its response from the viewpoint of resilient city[J]. Planners, 2020, 36(6): 65-68.

[8] 盖春英,陈冠男,高思琦. 王府井地区交通改善规划[R]. 北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0.


《城市交通》2022年第5期刊载文章

作者:舒诗楠,陈冠男,马瑞,高思琦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封面图片来源:

《城市交通》自选图库

拍摄:孙华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案例研究”栏目更多内容


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2023002期

编辑 | 张斯阳

审校 | 张宇 周乐 耿雪

排版 | 张斯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舒诗楠 | 基于健康街道理念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策略——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为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