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宫春晓图》画作页面
▲
▲

▲
今天我要推荐给你的这套“中国绘画神品系列”,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品,甄选中国古代的传统名画巅峰之作。
一部“累叠”的收藏、鉴赏史
“神品系列”选用目前学界公认也是大众认知度相对较高的版本:
《洛神赋图》选择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代摹本;
《韩熙载夜宴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摹本;
《清明上河图》出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摹本;
《五牛图》和《步辇图》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摹本;
《汉宫春晓图》源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代摹本;
一套7册,以高清晰度的印刷,还原和展现中国古代艺术长卷之美。
“中国绘画神品系列”全七册▼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
如果说之前人们创作的还只是一张照片、一部小短片,那么《洛神赋图》这长度,直接称得上是一部微电影了。
——意公子
▲

▲

▲

▲
《洛神赋图》解析页面(局部)
“曹植用自己的诗词才情,向御者描述远观下的洛神如何貌美,用了八个比喻,却咏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然而在画家的思维转化里,洛神在远观之下如何美丽的八个抽象词,转化成了具体的意向,围绕在洛神的周围。”

▲
回到绘画本身,如何在一幅画面中,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何让诗文中散落的片段与情节,在高度融合的同时,让故事层层推进?
《洛神赋图》就是这类构图中的精妙之作,通过山水树石母题的衔接,将画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串联在一起,使得一个个孤立的画面相呼应、关联。
▲
《洛神赋图》解析页面
画心、提拔、印章作为命运的共同体,一层层累加其上的“证据”,共同书写着作品的价值。作者的创作完成,不代表已经尘埃落定,仅仅意味着另一个开始,后世的题跋、印章、装裱,甚至分割、毁坏,都作为画作命运的一部分,与作品本身一同诉说着它历尽沧桑的价值体系。
一幅画代代相传,留下了大量的鉴藏痕迹,这是第三重“叠加”。


▲
上,清乾隆题跋之一,画面+原文
要说其中知名度较高的,自然是乾隆皇帝在赏画时留下的诸多“弹幕”。
他有多喜欢这幅作品呢?在此画上,乾隆共题诗6首,钤印17方。
要知道,这幅画集齐了代表“上层佳作”的六枚乾隆印玺,具体是哪些,你可以拿到书后亲自来挖掘~

书中更特别收录了两幅洛神赋图的对比,虽相似却也各成风格。
一幅是本书选取的“洛神赋第一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幅是“洛神赋第二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这样的排版设计,使得二者的异同更为清晰可辨,就请你来领略它们各自的风采吧。
“中国绘画神品系列”全七册▼


手卷上的中国美术史
7幅长卷,饱览跨越千年的名作

这套书以中国美术史的时间线索为基础,收罗从魏晋至明清长达一千三百年间的名画。
以历经千年淘洗下的名家名作作为切入,倡导经典名品美育,提高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
画作题材的选取也匠心独具,避免单调,丰富多样:
《北齐校书图》以画作的方式记叙一段往事。
作者团队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多年从事中国艺术史研究,目前任职于海内外各大高校。
其中知名艺术史学者曹星原,作为《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专家,专研此图二十余载。
在设计上均采用超长拉页,尽可能还原中国传统绘画手卷之美,同时带有“地板书”的风格特色,一正一反,一文一图。
《北齐校书图》672cm。
根据不同画作的亮度、色彩饱和度等特性,选用不同的纸张。
内页最终选用韧性很强的艺术纸(125g泰克斯和130g梦芭莎)以保证拉页的柔韧性,即使反复翻阅也不易破损。

现在购买,更附赠2023年精美台历《瓷历》一本,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 * *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一套近60米的手卷,带你看全、看懂中国绘画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