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 金陵东路与黄浦江和陆家嘴的关系

1

   概况


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东起中山东二路,西至西藏中路(西藏南路),长约1400m,宽15~23m,是上海市区唯一的骑楼风貌保护道路。

金陵东路始筑于19世纪50、60年代上海法租界初建时期,位于上海老城厢与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之间,与上海英租界隔洋泾浜相望,因当时的法国领事馆设于此路,故名“公馆马路”;又因此前英租界已有“大马路”(今南京路),又被称为“法大马路”。1943年更名为“金陵路”,之后为区分其西藏南路以西路段,而改为“金陵东路”。

建成之后,金陵东路连接着法租界的外滩码头和仓库行栈,沿路建有法国领事馆、公董局、天主教堂、众多旅馆和贸易商行等,是法租界早期最重要、最繁华且贯穿东西的公共生活中心和商贸集聚带;20世纪初,为应对交通拥挤,法租界当局颁行了对其的拓宽计划,并规定沿街建筑设置柱廊以通行人;至20世纪30、40年代,街道趋于定型,成为近代上海城建发展史中独具魅力的骑楼街道空间特例。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 20世纪30年代的金陵东路


2

   街市格局的形成及演变


1849年,上海法租界在上海城厢与洋泾浜之间的黄浦江边建立,随后开始筑路造房。1862年,法租界公董局成立,开始向今四川南路以西延筑公馆马路(即今金陵东路):1865年,延筑至老北门街(今河南南路);1867年,继续向西延筑至周泾(今西藏南路)。1900年前后,法租界当局填埋周泾,修筑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使得金陵东路愈加人口稠密,商业发达,交通日趋拥挤。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上海老城厢与金陵东路及延安东路(自左向右依次)

进入20世纪,法租界开通有轨电车,金陵东路铺设双轨、双向行驶,道路更显拥挤,法租界公董局为此两次颁布拓宽计划:1902年的50英尺计划(将道路拓宽至约15m)和1924年的《公馆马路柱廊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章程》不仅要求将道路拓宽至74英尺(约22.55m),还规定沿街新建及改建房屋必须留出高7m、宽3m的柱廊空间作为城市公共人行道,并对柱廊的过梁和柱子的结构、材料、形式、尺寸,路灯和落水管,路口抹角和建筑外包线等的范式予以明确,还详细阐述了对沿街地产给予相应资金补偿或奖励的方法。

金陵东路的拓宽改造工程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廊柱式建筑长度道路南侧为841m、北侧为532m,整齐的方形高柱林立成行,行人穿行于骑楼下既可避雨又免曝晒,金陵东路成为上海别具风格的大街。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金陵东路的商业开始转向专业特色化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金陵东路开设有培罗蒙西服店、冠生园食品店、王开照相馆、雷允上药店、上海美术用品商店、曹素功墨苑等名店,还有灯具、眼镜、家电、珠宝玉器、体育器材等多种门类的专业商户,与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并称为“上海四大商业街”。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 20世纪80年代的金陵东路

进入1990年代,金陵东路西段(西藏中路至浙江南路)沿街建筑实施改造,建成一部分现代化商厦,所幸底层空间仍延续骑楼样式。同期沪上掀起“钢琴热”,金陵东路相继引入40余家琴行与乐器店,成为被人津津乐道的“骑楼街”“乐器街”。


3

  特色骑楼建筑艺术


金陵东路沿线建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骑楼建筑,大多沿路总高不超过20m。在这样的尺度中,连续统一的骑楼柱廊空间就显得异常高大——通高7m,廊下人行道宽3m,方形廊柱临街面宽1m、廊内深0.65m,柱间距6~7m。这样尺度达到两层楼高的骑楼街,与东南亚地区及我国南方沿海城市大量留存的南洋风格骑楼街迥然不同。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通高7m的骑楼空间

金陵东路骑楼的特殊性,主要归因于法租界公董局1924年颁行的《章程》,即在“不征收”或“少征收”土地的前提下,高效利用柱廊空间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同时形成较为美观整洁的街景面貌。根据《章程》实施拓宽的街道段落,呈现出整齐划一的方形柱脚和贯通一体的高敞廊道,而未得拓宽的非骑楼段落则维持着临街里弄房屋的旧貌,两种沿街建筑形态比肩并立,道路全线至今宽窄不一,生动地反映出当时法租界当局调控私有土地上建设活动的城市规划管理策略和执行情况。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中汇大厦与黄浦区公安分局

骑楼的混凝土方柱造型简洁,柱身、柱头、柱脚大都平直光洁,仅装饰少量边框线脚,柱头有时会缀以不同造型的小三角雀替,用以增加视觉的稳定感。骑楼建筑立面多采用三段式构图,整个沿街立面呈现极富韵律的重复竖线构图,颇具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带来极强的街景纵深感。一些建筑在楼体墙面和檐口窗楣等处装饰有巴洛克、洛可可或中国传统纹样的浅浮雕,或者做连续券窗、凹阳台、凸阳台和铁艺栏杆等,为齐整的街道界面增加了些许欢快的点缀。

骑楼廊柱每到路口都做45度或60度抹角处理,以便形成美观宜人的转角建筑界面,同时也为交通转弯提供了宽广的视域。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21世纪20年代的金陵东路


4

   现存状况令人慨叹


金陵东路从诞生之初就是上海的“贵胄之地”,是法租界土地价值最高的区域,沿街商铺林立、百业兴旺,街面背后的地块内新旧里弄与石库门住宅联立,构成人烟稠密、商肆繁荣的“外商内居”市井街坊,体现了近代上海的都市公共空间、多元交融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中西杂糅的建筑装饰艺术,是极具“大上海”特色的历史风貌片区。尽管历经百余年的社会变迁,沿线建筑在持续使用中因多次维修、装修、翻建、加层、搭建等,变得混杂老旧,金陵东路仍是上海市民心中不可替代的“骑楼第一街”!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金陵东路以南的广西南路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金陵东路以南紫金路以东的吉如里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金陵东路北侧的宁海路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金陵东路以南的金门路

2015年初,一则“金陵东路骑楼将拆”的消息引发的舆情,最终以黄浦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征迁是因地铁14号线施工需要……骑楼肯定不拆……暂时采取‘封堵’与‘看管’的保护措施……”而暂告平息。

2016年,“金陵东路(西藏南路-四川南路段)”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风貌保护道路”,其沿线两侧共10个街坊被列入“风貌保护街坊”。可是,金陵东路沿线地块的征迁,作为黄浦区旧改攻坚的重点内容之一,仍在持续加速推进——2015至2020年,已陆续完成沿线10块总面积逾7万m2土地的成片动迁。据上海市规土局公示的控规调整图则,该区域未来将新建限高240m和185m的办公建筑、限高150m的超高层住宅等。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动迁许久的骑楼已爬上了藤蔓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金陵东路以南的山东南路两侧地块

如今,这些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骑楼街老房子已被“封堵”和“看管”数年,其中一些地块业已被整片拆除,曾经熙熙攘攘的闹市冷落寂寥,160年集聚的人间烟火,在短短五六年间消逝殆尽,仅余一具残破的躯壳,在沉睡中等待“升级改造”。

主持:阮仪三

图文:

袁  菲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葛  亮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东路骑楼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