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与自牧: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研究

北宋复古问题长期备受学界关注,囿于实物材料的缺乏,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念层面,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为复古问题在实践层面的讨论提供了重要材料。胡译文洞察到这批考古新材料的重要性,并以复古实践为主题展开讨论,具有学术价值和前瞻性。同时,她考虑到蓝田吕氏作为文人的特殊身份,将其复古实践置于北宋文人文化和交往中进行讨论,颇有新意。以往美术史关于宋代文人艺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文人画,运用墓葬遗存探讨文人性的研究则十分有限,本书是一次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贺西林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是一次十分难得的考古发现,不仅墓地布局清晰、排列有序、遗存完整,更重要的是墓主的特殊身份——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及其家族的五代直系亲属,以及随葬器物的特殊性,即以大量古器和仿古器随葬,为研究北宋复古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绝佳案例。胡译文敏锐地捕捉到了吕氏家族墓中的“复古”主题,以考古发现为基础,运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思路,讨论了吕氏家族的复古思想和在丧葬方面的复古实践,注意到吕氏在“复古”与“经世”之间的调和,提出吕大临的复古实践是“行礼而知变”。本书是一部考古学与美术史结合的典范之作。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梅田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系列变革,影响既深且远。而蓝田吕氏家族是北宋时期生活在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的名门望族,是以吕氏四贤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他们在思想、学术、仕途上都颇有建树,对我国古代和当今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有一定影响。由其家族墓的考古发现可知,经过慎重规划的蓝田吕氏家族墓是儒家多代人合葬家族墓地的典范,从布局和随葬器物等细节均体现了他们追求的礼学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思想在丧葬方面的理想主义表达。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的考古发掘又为研究其家族理想的具体实践提供了重要参照。本书在美术史和考古学的双重视角下,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并通过比较分析随葬器物的类型、材质、铭文等,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
复古与自牧: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研究丨胡译文 著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丨2023.2丨ISBN 9787559856913丨¥68.00
胡译文,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研究员、艺术学博士,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曾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交流学习。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和美术考古的研究与教学,论文发表于《美术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艺术学研究》《形象史学》《美术大观》等学术期刊。
序
贺西林
复古是贯穿中国文学和艺术发展始终的核心问题,北宋是中国复古浪潮的一次高峰,从皇家的礼乐建设到文人间收藏和研究古器的盛行,一时兴起复古风尚,古器物学家吕大临正是文人间的重要代表,并有古器物图谱《考古图》存世。据吕大忠夫人樊氏墓志载述,蓝田吕氏一家数代复古学礼,“宾、祭、婚、丧莫不仿古”。北宋复古问题长期备受学界关注,但囿于实物材料的缺乏,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念层面,2005年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为研究北宋复古观念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绝佳案例。
蓝田吕氏家族墓埋葬了吕大临及吕氏五代嫡系成员,世系清晰,是一次十分难得的考古发现,不仅墓地布局规整、排列有序,而且遗存丰富,并有大量古器和仿古器随葬。胡译文敏锐地洞察到这批考古新材料的重要性,并以复古实践为主题展开讨论,选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前瞻性。从目前考古发掘北宋墓葬的整体情况来看,无论墓地布局还是随葬品,蓝田吕氏家族墓都较为特殊,而如何处理这批材料,则是美术史研究关注的问题,本书正是结合美术史和考古学的研究之作。
以考古材料为基础,从美术史的视角出发,试图回答观念层面恪守古礼的蓝田吕氏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践行古礼,是胡译文在书中着力解决的问题。她注意到吕氏在墓园布局和墓位排列上追慕先秦昭穆之制,采用竖穴木椁制度,而随葬的仿古器又刻意与三代古礼保持距离,“复古”实为“变古”,正是吕大临“行礼而知变”的具体体现,富有洞见。胡译文还倾力于吕氏墓古器和仿古器铭文的视觉性,同时考虑到蓝田吕氏作为文人的特殊身份,将考古材料置于北宋文人文化和交往中进行讨论,提出吕氏的复古实践既是其家族尊古复礼理想的体现,更寄寓了其家族借由学习和追复古礼,修养德行的君子之志,颇有新意。以往美术史关于宋代文人艺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文人画,运用墓葬遗存探讨文人性的研究则十分有限,而文人墓葬作为一手材料,无疑是讨论文人艺术最直接的证据,本书即是在这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
胡译文本科、硕士、博士皆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和博士随我攻读文化遗产与美术考古以及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研究。她学术功底扎实,视野开阔,训练有素。本书在她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该论文获得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具有学术开拓意义。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推进北宋复古问题的深入讨论,希望她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绩。
贺西林,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平面图

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墓葬分布平面图

吕大雅墓结构

吕大临墓剖面图
研究
思路和方法
在艺术史研究领域,相比于以往备受关注的宋代文人画,关于文人复古观念与实践的讨论缺少长期深厚的积累,尽管近年来一些重要学者陆续发表了富有创见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果。本文对于北宋复古问题的讨论,至少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复古文化本身,这一传统从古至今都有延续,且存在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本文主要侧重实践层面的讨论;二是文化生产主体,历代复古文化中,主要有皇家和文人两个阶层,本文着重对文人阶层的讨论,文人阶层是北宋文化生产的新生亦是核心力量,从兴起之初就与艺术、复古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北宋文人文化亦是历来艺术史研究关心的核心问题。
就复古文化而言,复古存在于多个方面,所谓的“古”可以是某个时代、某个人/物、或某种风格,具体到某个器物上,又可以是某类器形和纹饰。而对这些不同方面的追复,又与不同个人和群体的特质和面向有一定关联,是了解不同社会和群体文化的重要途径。吕大临《考古图》成书的北宋中后期为古器物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古器物书籍只是零星出现,且书籍本身不成系统和规模,社会上复古浪潮尚不成风;在此之后,尤其《宣和博古图》的出版及宋徽宗时期大力购求古器,使得朝野之间、中央及地方州县,搜求和仿制古器之风大盛,《考古图》成书的北宋中后期正处于这一转变的关键节点上,因此对吕大临及吕氏家族复古实践的讨论,为了解这一时期文人的复古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因吕氏的特殊身份和礼学的家学背景,吕氏家族墓一经发现就受到诸多关注,学者多将墓葬材料与文献记载进行对读,试图勾勒出吕氏更为鲜明的礼学实践者身份进而夯实其既定形象。但事实上,墓葬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实物材料)和传世文献之间能否形成一致的对应关系,亦或为本来单纯清晰的吕氏形象增添了另一层面貌?墓葬材料与文献记载之间的张力,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本文的核心问题是蓝田吕氏的复古实践,包括吕氏为什么复古、复什么样的古和如何复古三个层面的问题,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贯穿本书始终,并通过四章的论述,在本书最后反思吕氏复古的面向。
具体来说,吕氏的复古实践包括丧葬实践和古器物实践两方面,本文注重复古问题在实践层面的讨论,即从实际可见的器物和现象出发,辅以传世文献,同时关注文本、实物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试图构建一种以实物为主体的叙事模式,通过对具体实体/物,如墓地布局、葬制选择,古器、仿古器实践和古物改造,以及相关现象,如铭文题写方式和内容的细致观察,剖析其背后反映的观念和文化,并试图阐释这些观念是如何运用于实践的。
总体思路上,本文关注实物、现象本身,同时注重其背后的人及二者间的关系,既透物见人、又见时代,见文化,将吕氏家族的复古实践放在整个北宋文人文化中考察,是本书的基本视角。
第一章以墓主为着眼点,关注蓝田吕氏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面貌。以出土墓志为核心勾勒出清晰、具体的家族世系传承,并对蓝田吕氏生活的北宋中后期的复古趋势和古器物研究情况做以铺陈,建立历史语境,与此同时,探讨吕大临《考古图》的成书背景和具体特征。
第二章聚焦吕氏家族墓,讨论吕氏复古实践中的丧葬实践问题,首先指出吕氏墓园和墓葬在规划布局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并试图揭示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观念和思想来源,同时关注随葬品的普遍性特征。对女性的态度亦是古代礼制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第二章第三节主要讨论吕氏家族女性墓的设置和随葬品,并对其反映出的时代文化特征做以剖析。本章三节之间在视角上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从墓园布局到墓葬设置再到女性墓葬的专门讨论,层层递进,节节缩微。由面到点,既关注整体的布局,又注意见微知著。
第三章则转向吕氏墓中“藏品”,讨论吕氏复古实践中的古器物实践问题,尝试将考古发掘的古器和仿古器作为吕氏藏品的核心部分进行讨论,对比同时期士大夫墓葬随葬品,从器类、形制、归属及功能等角度阐述这批材料的特别之处,并对其中有代表性且频繁出现的器物,如敦、磬,以及特别现象如古物改造,作专门讨论,试图揭示这些实践背后潜在的观念和意图。本章四节平铺并列,彼此间独立,各自成节。
第四章就吕氏墓随葬仿古器铭文的具体形式和特殊的处理方式,即题写行为做细致观察和分析,并与北宋时期的文化风尚如器物题铭、文人题壁和书画题跋相互联系,进而反观吕氏家族古器物实践的面向乃至整个复古实践问题。
最后,通过以上对于吕氏家族复古实践的分析讨论,重新回到原初的问题,进一步反思对于蓝田吕氏来说,复古究竟意味着什么,相比于吕氏家族墓发掘之前,我们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正是因为吕氏家族墓的发现,文献记载的吕氏复古观念不再是“空谈”,也正因为吕氏遗著的传世,吕氏墓遗物也不会是“失语的孤儿”,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为我们勾勒出生动鲜活的吕氏家族及其复古实践的整体面貌,更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北宋时期的复古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同时通过对具体实践的细微观察与视觉剖析,呈现出北宋文化的多样性,为审视时代文化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左右滑动查看书影图片
绪论 古器物学研究与宋代复古问题
传统:中国古器物学研究
语境:考古学与美术史
宋代复古问题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礼失何求:蓝田吕氏与北宋中期古器物研究
第一节 吕氏家族墓的发现与蓝田吕氏
第二节 北宋中期的复古文化
第三节 吕大临《考古图》的成书
第二章 葬以复礼:蓝田吕氏的丧葬实践
第一节 墓园布局与丧葬实践
第二节 墓葬设置与形制来源
第三节 “只为功夫不艳妆”:女性墓的设置及相关问题
第三章 宝而藏之:蓝田吕氏的古器物实践
第一节 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古器、仿古器
第二节 君子之器: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仿古敦
第三节 林钟之磬: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仿古磬
第四节 古物改造与石材的意味
第四章 题写的场域与意图
第一节 北宋器物题铭
第二节 北宋文人题写
第三节 吕氏仿古器题铭的意图
结语 复古:士大夫的焦虑还是理想?
附录 后记
后记
胡译文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何以为古: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与吕氏复古实践》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出版时更名为《复古与自牧: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研究》,并对绪论做了大幅调整,其余部分做了相应的增补和删减。
以墓葬为题做个案研究,对于美术史博士论文写作而言是不小的挑战。我这样选择的初衷很简单,想从一批翔实且完整的考古材料出发,训练自己从美术史的视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蓝田吕氏家族墓这批材料刚好符合我的预期,又正值考古报告正式出版。尽管后来论文写作中遇到不少困难,且从目前成书面貌来看,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未免简单,也存在过度阐释的嫌疑,但至少对于我自己而言,能在庞杂的材料中爬梳出主线,建立框架,并分析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收获很大。写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实质是在处理事物本身及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研究如此,人生也一样。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承蒙诸多师友的指点与帮助。
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一直是我的精神家园。感谢我的导师贺西林教授,十余年来跟随老师读书是我最大的幸运,老师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的引导和帮助,是我一生的财富。感谢尹吉男、李军、郑岩、张鹏、赵伟和黄小峰等师长在论文思路和方法上的启发,以及耿朔、章名未、万笑石三位老师在材料搜集上的帮助,每次交流都受益匪浅。感谢人文学院资料室的老师们在工作和学习上对我的帮助。
感谢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苏荣誉教授、维也纳大学助理教授陈亮在2019年第六届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对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密歇根大学包华石教授、芝加哥大学林伟正教授以及芝加哥大学中国艺术史写作研习营的小伙伴们,每次思维的碰撞都更加激发我的学术热情。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李梅田教授、北京大学韦正教授在学术材料上的提供以及对我的鼓励。感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蕴、张建林、苗轶飞,西安碑林博物馆王庆卫四位老师在具体考古材料上的提供和补充,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莫阳在论文思路和具体问题上的交流。
感谢学友李啸非、谭浩源、纪东歌、王安伦、许金凌、王古今及师门同窗的建议和鼓励,同门热烈、开放的学术环境是我论文写作的重要土壤。
感谢我的父母和先生,尊重并支持我所选择的道路,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最强大的后盾。最要感谢我的儿子徐君实,陪我奋战论文,与我一同走上博士学位授予台,本书付梓之时,他已一岁有余。学术生涯第一本专著,是徐君实小朋友陪我一起完成的。
本书部分内容曾发表于期刊。感谢故宫博物院张露,中国艺术研究院杨梦娇、李卫,中央美术学院张鹏、段牛斗五位老师在文章发表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鼓励。
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谢赫女史以及所有编辑、设计师、校对的辛勤付出,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
本书正式出版之际,我的求学生涯也正式告一段落。学术是条孤独的路,但读书和思考的每一天都是简单、幸福的日子。读书中的每一个灵光、研究中每一个小小发现,都会使前行的路更加自信而笃定。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非一己之努力所能及,而读书和思考则始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沉得下心、摒得住气,脚踏实地,总不会离期待太远。所以,于我而言,读书始终是通往理想之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修订初稿时,一场秋雨刚刚赶走暑伏的燥热,窗外天高云淡,正是明媚的时刻,我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前,小床里的儿子睡得正酣,世界安静下来。写下这段文字时,秋叶正红,寒冬未至。对于吕大临及吕氏家族的关注,自其生活的北宋至今已一千余年,回响不断,本文只是众多回响之一,为理解蓝田吕氏及其复古实践提供一种可能。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自我发问,审视自我的过程。因此,与其说本书研究的是吕氏家族及其时代,不如说是彷徨中的当下与自身。
2022.11.1 于望京寓所

美 术 遗 产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图书资讯丨复古与自牧: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