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里京城
作为千年古都,北京城常出现于各类绘画作品中。古代绘画,特别是清代宫廷绘画中,有许多描绘北京城市、建筑与园林的画卷,而现当代的绘画作品中也常见北京的身影。“画里京城”栏目将带领读者在各类绘画作品中探寻北京的前世今生,了解北京的城市面貌、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
胡同积淀了北京城的历史与文化,
承载着北京人独特的院落记忆。
画家用色彩和线条记录着光阴和岁月,
将一个个胡同故事娓娓道来……
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发展演进的,“胡同”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熊梦祥在《析津志》中最早记载了胡同:“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衖通。”“衖通”说的就是胡同。

王宏兵作品:《老城旧居》
四合院和胡同肌理是北京老城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几百年来延续至今,宅院风貌保留着古老的城市韵味,又始终延续着生活居住的基本功能。住在这里的人们,对胡同的往昔趣事如数家珍,所谓的胡同情结,源于对历史的尊重,也源于对文化的珍视和对家园的热爱。

魏海彬作品:《胡同的记忆》
日出日落,寒来暑往,时光是最神奇的魔术师,也是最深情的记录者。有关胡同的记忆,仿佛总带有怀旧的气息。

陈昊作品:《东棉花胡同新芽》
胡同一般紧邻闹市,却有沉静恬淡的生活状态。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照耀在城市上空时,胡同的灰墙灰瓦也变得温柔起来。在晨曦中刚刚苏醒的人们,一扫慵懒和倦怠,用热情与活力迎接新的一天。

龚小雅作品:《泊日西风影》
岁月留痕,胡同里精美的砖雕和石雕镌刻住了古老的记忆。工匠们采用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多项高超的技法,雕刻出花卉、动物和人物题材,表达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窦平安作品:《宅门记忆》
胡同不只是城市脉络,
也是人们是安放心灵的美好家园。
承载着光阴的故事,
也续写着崭新的篇章。
内容来源:东城艺苑,部分内容有删改
以上画家及作品由东城美术家协会推荐
相关阅读
画里京城 | 画中探访东四胡同的“前世今生”
画里京城 | 画中探访中轴线上的明珠——天坛
圆明园中的田园风光与耕织文化
京西群山中,这些古树的故事说来话长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画里京城 | 胡同里寻觅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