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啤酒厂变形记


啤酒厂变形记


为期3个多月的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展)主展场展览已经进入尾声,接下来怎么走?庆典落幕,这个以文化为名义保留下来的城市工业遗产、这个被双年展激活的城市片区,如何回归日常,经受现实的考验?这些问题把“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被保留和改造的部分——推向另一个命运选择的十字路口。


所有讨论总能回到故事的开头。本文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即地共创系列论坛——从激活工业遗存到共益创新社区——上半场回顾。



啤酒厂变形记
啤酒厂变形记

金啤坊双年展现场 © UABB 摄影:胡康榆

啤酒厂变形记

原金威啤酒厂鸟瞰 © 粤海置地






“考古”:

一部城市更新特例简史


第一回



“金啤坊”是一系列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织在一起的决策的结果,背景为始于2012年的城市更新项目。本次论坛把研究范围拓展到城市更新单元,超越深双,从梳理一部串联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的设计简史开始。


1985年,金威啤酒厂开始筹建,1990年投产。金威,作为年轻城市的本土品牌,标识了深圳老一代开拓者的青春岁月。2011年至2012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金威啤酒被出售,项目申请城市更新,被列入《2012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四批计划》。自2012年开始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文简称深规院)接受委托,开始制定《罗湖区东晓街道金威啤酒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


2014年3月,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保护要求,更新实施主体粤海集团坚持对金威啤酒厂全部拆除重建。


2014年11月,深规院组织各界专家研讨会,并邀请规委部门、更新办、更新实施主体共同沟通协商,充分发挥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保护与发展兼顾的更新规划共识。


2015年2月至7月,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受更新局邀请和开发者委托,研究啤酒厂改造项目的保护策略及比例。他们联合各方机构和资源,通过项目开放工作坊、研讨会等方式,开展“新遗产,新价值”系列研究,在局部保留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系统活化工厂格局流程并与商业开发叠加共生的新策略。


2015年11月,深规院编制的《罗湖区东晓街道金威啤酒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通过审批。划定工业遗产保护范围,明确保护利用策略。创新划定“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将其土地及现状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全部移交政府并永久保留。规划首次提出保留未定级历史建筑的奖励机制,促进了深圳未定级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深圳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12月,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策划深双外围展“新遗产,新价值”,系统讨论具有深圳城市特色的新遗产价值观,及可能的行动策略。金威啤酒厂改造研究项目参展。


2017年,保护范围之外的用地开始建设。


2019年,粤海置地联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区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局、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通过国际国内知名建筑媒体ArchDaily、ABBS发起以“策展+设计”为策略的竞赛:“啤酒厂艺术节暨金威啤酒厂工业遗存改造设计国际公开招标”。要求内容生产和场地改造同步进行,策展内容参照深双这样的城市事件暂定为啤酒艺术节。


2019年8月,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提交以“即地制造”为题的投标方案赢得竞赛。竞赛参赛队伍还包括SUD Architectes、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有限公司、众造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厘米制造设计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优秀设计/策展团队;竞赛评标委员会包括孟建民、王维仁、黄居正、李程、李德庚、朱雄毅、黄聪7位专家。


2021年1月,金威啤酒厂改造正式开工,2022年9月竣工。


2019年国际设计竞赛后启动对接深双。2021年11月,深圳市政府正式批示,金啤坊成为第九届深双主展场。


2022年12月,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在金啤坊开幕,将于2023年3月闭幕。



内容根据论坛嘉宾分享内容整理,包括:黄卫东《金威啤酒厂——城市更新下的记忆新生》、黄伟文《新遗产,新价值:一种可能的地方知识》、李程《城市更新与建筑保育的粤海实践》。参考深港双城双年展微信公众号2022年11月发布的推送《深双在罗湖,开启新的制造时代》。



啤酒厂变形记

城市更新单元范围 © 深规院

啤酒厂变形记

金威啤酒厂历史图片 © 粤海置地

啤酒厂变形记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及工业遗存模型 © 粤海地产

啤酒厂变形记

原法定图则,和第一版城市更新规划方案 © 深规院

啤酒厂变形记

从左至右分别为:2014年11月第二版主推方案,提出划定工业遗产保护用地;2014年11月第二版市场博弈方案,较为极端地提高土地利益以交换历史建筑保护的方案;2014年12月第三版方案,与政府、市场主体协调后调整,以绿地功能进行移交;2015年3月第四版方案,与规委沟通,将发酵罐群等建筑与设备移出拆除范围 © 深规院

啤酒厂变形记

2015年11月通过审议的最终方案 © 深规院





妥协,为了更好


第二回



最初的市场主体希望用全部拆除重建的方式实施更新,以当时的各项更新政策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深规院坚持希望保留一部分城市记忆。这样从2012年到2014年,市场主体与深规院反复研究了两年,最终难以形成共识。

 

本雅明曾描述其童年时代的柏林是一座对抗记忆的城市,刻意抹除记忆,让每一天都是新的。深圳也许更符合这样的城市想象。回顾这个新城市1979年以来劈山填海、敢想敢为的早期建设史,城市被设想为一张白纸,任资本的力量主导空间生产,丢掉一切历史的和文化的包袱。深圳的城市精神被概括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这个角度看啤酒厂改造项目,保留,既浪费时间,又降低效率。在多方利益的推动下,早期的城市改造追求更快的速度,最快的方式就是拆掉。

 

费晓华(深圳雅本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在论坛上回忆2014年应深规院邀请参加专家工作坊的情境。他提到,

 

专家们提出部分保留的共识,建设方阻力挺大的,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保留,可能想怎么简单怎么搞。

 

黄卫东(深规院总经理、技术总监)在设计分享中谈及当时面临的现实困难。这些历史工业建筑和设备并未定级,既不在紫线范围,又不在历史保护建筑名录内,这些建筑的价值如何认定、要不要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都十分模糊。这一时期,城市更新大多意味着拆除重建。很多深圳的地标建筑一个个消失,包括东门老新华书店、蔡屋围的燕贻小学、深圳市端溪酒店、深圳全聚德、雅园宾馆、蛇口海滨浴场、深圳国际展览中心、深圳湾大酒店、南油集团、香蜜湖水上乐园、香蜜湖度假村、深圳高交会馆、深南华强人行天桥、凤凰剧院、铜锣湾百货等。如果相关方对拆除有高度共识,那么规划师的力量难以抗衡。

 

转机来自于正在酝酿中的社会共识,不仅仅来自于在各个岗位上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来自大众。本地报纸和电视台纷纷发出声音,一场对金威啤酒记忆的挽留之情弥漫开来,展开对深圳能否能留下金威的公众讨论。

 

在此社会舆论基础之上,深规院继续着保留部分城市记忆可能性的专业努力。2014年深规院做了一件“非常规”的事情——组织各界知名专家和政府、市场主体共同参加的小型研讨会。

 

不是一个内部的、自娱自乐的规划师和建筑师的活动,会议拉上了规委部门、更新办和市场主体,从城市价值观、专业技术、社会影响、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市场利益实现等视角理性综合研讨,形成的基本共识是保护与开发要兼顾,一定要保留部分厂区,同时市场主体可以因此获得相应的容积率奖励。当时的粤海集团未必完全同意,但各个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拆除的事情。


一开始要全部拆完,到最后达成共识留下一小块,其实经历了两三年的时间。市场主体方从不愿意留这一小条,到让出这一小条,其实是有远见的,最终实现了城市多元价值共识。(黄卫东)

 

啤酒厂变形记

2014年专家工作坊工作成果

草图从左至右分别出自于费晓华、孟岩、汤桦


现在,站在人流如织的深双现场,见证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最终实现,必须感谢粤海集团当年为城市做出的妥协。正如黄卫东所言,妥协的结果是大家都好。






深圳贡献:

规划师“总动员”


第三回



在黄卫东分享规划设计时,李程(粤海置地集团总建筑师)在现场发了一条朋友圈,标题为“深圳贡献”,配图为前者分享演讲稿关于“共识”的几页PPT内容。


金威啤酒厂改造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案例,为市场机制下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新的参照。自深双开幕以来,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完成的啤酒厂改造,作为一个建筑项目已经被广泛讨论,本次论坛的设计回顾把重点放在更前期的规划过程,也把项目放进更大的城市环境中进行讨论。


城市是复杂关系构成的系统,背后有一套复杂的逻辑,有政府法律法规、行政的支撑,有专业技术支撑,有市场规律作用机制的支撑,有社会各界的多元诉求,城市更新的各个相关方各自用不同的态度讨论城市,如何形成妥协和共识非常重要。规划师就不宜用建筑师的态度说话,因为他的工作离公共政策更近,要照顾的因素复杂得多。规划师发声的方式不一样,不是只在专业技术和方案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动员和组织社会各面力量,形成多元共识,最终形成城市公共政策。(黄卫东)


在政策的技术层面,深规院在金威啤酒厂项目中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划定历史工业建筑保护线,并移交政府,定义为“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作为利益平衡手段,项目引进奖励措施,首次提出了按保留建筑的建筑面积及保留构筑物的投影面积之和返还1.5倍建筑面积的规划容积计算方式。这些措施也促进了深圳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制度化建设。


参考深规院于2023年2月在UPDIS共同城市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送《金威啤酒厂:城市更新下的记忆新生》


啤酒厂变形记

金威啤酒厂工业遗产保护范围及保护利用策略 © 深规院

啤酒厂变形记

保留和拆除部分 © 深规院

动员和组织社会多元力量有效参与城市规划,是规划师的一项重要工作。金威啤酒厂那一小条工业遗存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是更新规划过程中规划师比较好地组织了社会各方积极介入,平衡好了各方利益,形成了积极的社会共识。这些共识始于萌芽中的观念,是城市的自觉,星星之火被集结起来,传递下去,才能留给建筑师们发挥创造力。


这个更新项目代表着深圳智慧的共同创造,实现了深圳人的共同愿景。(黄卫东)






系统性思考:新城市的新遗产、新价值


第四回



共识的核心是对城市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以文化情怀或审美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容易陷入对个人喜好的依赖。在2015年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组织的一系列工作坊推进过程中,黄伟文(未来+学院联合创始人,前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主任)试图换一套语言说服建设方重新认识老工厂的价值。


有的人觉得东北角瓶瓶罐罐值得保护,有的人觉得八十年代风格的红房子值得保护,建筑师脑子里想的是通过建筑手法可以获得某种空间效果,这个角度的保护,是一种发自个人评价标准的保护。

 

之前的研究,停留在斤斤计较的思维定式里,是留这么一条,还是再多一点,其实是一个菜市场讲价的模式。这个博弈不是系统的解决方案,反而陷入更深的二元对立,预设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商业开发是冲突的,导致我们要通过我们的砍价能力,做斗争,恳求开发商达成妥协。

 

工作坊阶段和地产决策人沟通的时候,我没有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跟他讲——他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从商业价值的角度跟他讲。如果是有商业价值的,为什么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没有必要肢解一个还可以使用的生产线,或者通过肢解一个工厂,来获得建筑师追求的空间效果。

 

要摆脱讲价博弈的模式,需要对工业遗产的价值做系统性的思考。历史遗产对我们的价值,具体到底是什么?是开发商的价值,还是社会的、规划局认同的价值?是更新局的价值,还是我们用户的价值?这个价值是面积吗?是工业建筑的奇观吗?还是表面之下别的什么?保留下来的工厂在当代生活,在未来,能产生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新遗产未来的新价值概念。(黄伟文)


啤酒厂变形记

《新遗产,新价值》 展览海报


呼应2015年深双城市原点(Re-living the City)主题,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策划了名为“新遗产,新价值”的外围展。为什么一个年轻城市要开始讨论城市遗产话题?展览序言如下回应:


是的!经过 35 年快速发展和粗放建设,深圳增量式的外扩固然变慢,对存量建筑的城市更新、再次开发却正如火如荼。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在接触到的一些城市更新项目中,深感到如何评估和处置(拆!或 re-living)如此巨量的、达不到各级文物保护名单的老旧建筑空间遗产,是一个理论空白、实践乏力、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又是不容忽视和回避的巨大难题。


摘自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网站于2015年12月发布的《深双外围展|“新遗产,新价值”展览》


展览把20年历史的金威啤酒厂,同600 多年的湖贝古村、60 多年的塘头村老屋、30 多年的晶都大厦、10 多年的城中村民宅放在一起,描绘出深圳这个年轻城市的新城市遗产的面貌。通过研究性案例,展览表达出开发与遗产可以共生并存并一起创造新价值的关系,是对“新遗产、新价值”方法论最直观的阐述。


啤酒厂变形记

《金威啤酒厂保留与开发》,清华苑 段鹏

2015年《新遗产,新价值》展


这个方法论具体落实在金威啤酒厂工作坊中,启发了新的讨论:是保留形式,还是保留生产工艺?工业奇观之外,是否可以发掘更多的生产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工作坊:

回到生产现场


第五回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除了2015年工作坊的组织者黄伟文外,还有参与工作坊评图的建筑师张之杨(局内设计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和陈泽涛(坊城建筑创始合伙人、创意总监)。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组织的工作坊同2014年深规院组织的专家工作坊不同,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愿意参与的,都可以来,因此来了很多对旧厂房改造充满热情的年轻建筑师。


这正是深圳这个城市可爱的地方,总有各式各样的小部落,有商业搞钱的部落,有研究技术的部落,也有畅想未来的部落,各有各的坚持。8年前,春节刚过完,聚集在工作坊的也是一个小部落,核心是大家都想保住旧工厂,那时候还很小众,这个热情让那个冬天特别温暖。


工作坊就设在厂房里,那部分现在已经拆掉了,前面摆着厂区的大模型,那个模型现在还在,在双年展里展览。记得现场有人给我们布置作业,大家画草图,切模型,把草图贴在墙上,就像大学设计课评图,完了以后一起去旁边大排档喝啤酒。(张之杨)


2015年2月的第一次开放工作坊名为罗湖啤酒厂保护利用“马拉松”,在分组讨论和画图之前,邀请了企业代表讲解啤酒厂历史和转型原因,播放老金威人的访谈视频。原车间主任徐工带领设计师实地参观,并讲了很多关于生产的故事。


随后工作坊分三组平行就议题展开讨论,自由报名的设计师以组队形式推进设计构思,进行模型推演。分组讨论主要集中于啤酒与周边珠宝产业的关系、现有建筑空间保留价值、空间的感受形式、周边地区的配套需求、金威品牌的延续等问题。


参考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网站于2015年2月发布的《【新遗产,新价值II】重组——罗湖啤酒厂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马拉松”》


啤酒厂变形记

2015年2月第一次工作坊现场,图片出自黄伟文分享文件






整体保留:

一个未实现的方案


第六回



脑洞再开大一点!工作坊各组分享之后,组织者黄伟文推翻局部保留的逻辑,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方案。


当时工厂建厂时的老模型就摆在工作台的旁边,我们按照所需开发的面积切了体量出来,我说,很简单,就把要开发的面积架在原来的工厂上面不就行了嘛!


我跟业主汇报这个想法,这个叠加的方式可以让你挣两份钱。底下保留的部分既是对城市的贡献,也是对开发的奖励。你把原来的工厂变成商业开发的停车场也好,服务设施或设备间也好,都省了地下开发的钱。(黄伟文)


啤酒厂变形记

整体保留方案,及第一次工作坊汇报现场

图片版权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为何要整体保护?这要回溯到上文提到的对啤酒厂价值的判断——没有必要肢解一个还可以使用的生产线,其“踩高跷”般的形式,也受到2013年建筑师刘珩蛇口浮法玻璃厂深双主展场入口的改造项目启发。叠加的形式创造性地消解了保护和开发间的二元对立。


啤酒厂变形记

2013年深双主展场入口改造,南沙原创, 图片版权 © UABB


保护这个词不准确,实际上是工业遗存的“再利用”,这个“再利用”和新的开发量之间其实没有一种严格的数字比例关系。保留多少是合理?我们尊重商业开发,如果原来的容积率是1,即使改造容积率做到5,做到10,那之前的1也不一定要丢掉,而是要发挥出这部分旧面积在新增面积及内容中的新价值。


业主方第一次听完汇报,有点半信半疑,希望再论证一下是否真的可行。于是,又用了两周,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找到主动参与工作坊的清华苑,请他们细化这个新旧叠加方案,并让结构工程师论证全部架空的方案在结构上有没有问题。得到的回复是结构会贵,但是方案的优势是省去了地下开挖的钱,建设速度更快。这时候传来消息,业主方请示了广州总部,说,不要再瞎搞了。于是,方案研究告一段落。(黄伟文)


啤酒厂变形记

深化方案,及第二次工作坊现场

图片版权 ©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理想主义:

更合理,更可行?


第七回



黄伟文对8年前这个方案念念不忘,这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方案在论坛现场再次引发了激烈的回响。


我非常认同对工业遗产多维度价值判断的方法论。如果不是要做6.0的容积率,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但这么高的容积率下,商业的组织、动线和配套服务体系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陈泽涛)

 

伟文把有些问题简单化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李程)

 

这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方案,落不了地是因为很难取得更多社会力量的共识。架起来,是乌托邦式的思考实验,可以成为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全社会能接受,自然会找到相应的技术支撑,但目前还做不到。(黄卫东)

 

黄伟文在论坛里回应了大家的批评。


最初的现实是全部拆除重建,这条路走不通,现实主义并没有变成现实。从这个角度看,理想主义是比现实方案更优的一套方案,更合理,也更可行。大家都很满意现在落地的结果,认为这是一个最佳的博弈状态,我觉得背后的方法是值得质疑的。

 

叠加的模式也好,并置的模式也好,只是提供一个原型,是否能满足购物中心的开发,往下走,有些任务不是工作坊阶段要解决的,是否能解决得好也各有各的判断。

 

旧工厂放在这里,面对现实问题的障碍和挑战,恰恰造就了某些意义,生产出独异性。如果采用我建议的概念,整个工厂作为购物中心的基座,可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不去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呢?






深双,各表一枝


第八回



啤酒厂改造故事的另外一个头绪是深双,作为主展场,展场改造项目并非在策展团队的主导下完成,这在深双历史上是第一次,但同时,项目从头到尾都围绕深双这条线索展开。


2015年,时任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深双组委会领导的薛峰在深双十年回顾访谈中,谈到深双对规划部门工作的影响时,提到啤酒厂项目。


比如最近我们才批准了一个项目,就是金威啤酒厂的改造。他们当时提过来的方案,拆完夷平,建高层住宅楼。……金威啤酒厂厂区就这样拆掉,我觉得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和开发商博弈或者说协商了整整一年多,市更新办、公共艺术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请了一些专家义务去现场踏勘,和业主交流沟通,结果开发商的观点完全转变了,现在基本同意把金威啤酒厂主要的特色建筑保留下来,准备改成一个啤酒博物馆,那多有特点!所以像这些东西,跟深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不能说深双是唯一的影响,但肯定是非常大的影响。


摘自《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研究》,2015


当时并没有想到,8年后,这里成为第九届深双的主展场。


现任粤海置地集团总建筑师的李程2018年入职,完成了啤酒厂改造建设阶段的工作。


第一步首先考虑改造后做什么内容。当时走访一些建成现场,做案例研究,包括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蛇口浮法玻璃厂、大成面粉厂。通过对深双的持续观察,深刻意识到双年展对城市的影响,最后会浓缩到我们对金威啤酒厂的改造之中。


2019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发起全球设计竞赛,这不仅仅是设计竞赛,要求策展加竞赛,而且策展是放在前面的。当时还不敢说要做双年展,换了一个题目叫啤酒厂艺术节。


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考察的案例,代表了深双在不同阶段,以废弃工厂为展场的城市策展实践。


2005年,第一届深双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开幕,呼唤“城市,开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也是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的完成的旧厂房改造项目,当时现场还是“一片荒芜”,OCT当代艺术中心刚开馆一年,创意园正开始招租。随后,2007年和2011年双年展再次回到这里。这时的深双还在探索阶段,场地上采用租赁模式,付了一点租金,在还原成“毛坯”状态里的厂房空间里做粗糙的临时展场改造,展期后全部拆除。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任何双年展的痕迹,但双年展对创意园的激活效应显著,通过和深双的合作,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通过长期运营,逐渐发展成为深圳的“城市客厅”。不仅如此,深双也拉开了整个华侨城片区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朱荣远《“举一纲而万目张”读识“华侨城现象”》,发表于《时代建筑》2014/4


啤酒厂变形记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第一届及第二届深双展览现场 © UABB


2013年,策展人奥雷·伯曼把第五届深双主展场之一——蛇口浮法玻璃厂——命名为“价值工厂”,开启了深双对工业遗产改造的全新模式。接触深双之前,这个工厂本来在招商工业区太子湾改造规划里是要推掉的,通过展览的重新组织,旧工厂获得新生,将原本工业产品生产的空间转化为文化生产的空间,生产新的价值。


张宇星称展场设计为双年展的“零号作品”。


展场本身一定要作为展览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最核心、最优先的“零号作品”,让人能直接体验展品本身,这是建筑双年展跟别的双年展最不一样的地方。


摘自《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研究》,2015


啤酒厂变形记

价值工厂,第五届深双主展场之一 © UABB


价值工厂充分体现了“零号作品”的意味,变化来自于场地方在其中扮演的新角色,赞助商变成投资方,不仅仅投资一个展览,而是投资自己的一个项目,投资整个蛇口的文化转型战略。2015年,第六届深双对蛇口大成面粉厂的改造延续了这个模式。价值工厂的改造,在深双之后大部分得到了保留,但运营得并不算成功。大成面粉厂的主展场之一8号仓库,展后被拆除。


在完成2017年深双南头古城主展场的策展和场地改造工作之后,都市实践于2019年赢得了金威啤酒厂策展+改造国际设计竞赛,也借此项目延续了从南头古城开始的“城市即展场,展览即实践”的思考,转化为“即地制造”的概念。


啤酒厂变形记

《即地制造》,2019年都市实践投标方案 © 都市实践


当2021年最终正式确定这里作为深双主展场时,改造工程已经开工10个月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脱离了双年展的正常节奏,这次改造跟业主方合作更紧密,工程周期更长,对展后全周期的运营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对比价值工厂和金啤坊,曾参与浮法玻璃厂主展场改造的建筑师陈泽涛在论坛中谈到:


金啤坊的改造是非常成功的,不仅仅在于保住了工业遗产,保护了城市核心的公共利益,也展现了非常多样化的、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相对来说,在价值工厂我们当时的任务重在短期的改造,旨在充分地把工业遗产的氛围和价值表达出来,面对三个月的展览,投入比较少,没办法做成一个面向长期运营的空间。

 

比如说,旧工厂那些破破烂烂的门窗其实是最有感觉的,一旦拆了就没感觉了,但那样的空间很难持续运营。


啤酒厂变形记

2013年价值工厂展场室内 © UABB






面对面,飞速地激活


第九回



激活城市,是历届深双一直努力的目标,有的成功了,有的没那么成功。这次的激活,是飞速的。


张之杨在论坛上谈到:


最近来了几次,回回都比开幕式人多。刚开幕的时候,地下停车场都是空的,还是个工地,一个多月过去,春节期间过来,已经找不到停车位了。我还特意问了几个观众,一看就不是专业人士,他们本来在天河城商场里的餐厅等位,还有三桌,就过来看一下。


这可能是大家一直寻求的机会,城市的日常、常规力量驱动下的地产开发和创造力之间的碰撞。这次的碰撞最即时,最有戏剧性,基本上是脸贴脸的。那些我们时常在PPT里听到的美好的工业遗产的价值、和公众的关系,以鲜活的方式、没有说教的方式,实现了。


本届深双还有一个不常被讨论的突破,这是第一届在新开发的商业综合体环境中举办的双年展。2022年12月24日,在双年展开幕两周后,紧邻展场的购物商场天河城开幕。天河城品牌出自广州,有成功的商业运营经验,和从事建设的粤海置地同属于粤海集团。


从建设方的角度,衡量金啤坊是否成功,必须要放在整体项目背景下。之前谈论的共识,需要市场的认同。


整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有上百亿的投资,投资不仅是要对1万多平米的金啤坊负责,更要对20多万平方米的写字楼、1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负责,租给谁?租多少钱?帐怎么算?


2014年到2015年工作坊阶段,讨论工业遗存的新价值的时候,一些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是缺位的。黄卫东、黄伟文分享的内容代表城市规划的政策制定者,官方的、规划力量,代表社会的判断;粤海的决策者代表建设方,投资方;还有一个声音是缺位的,即真正的使用方。谁更能代表他们?


或许一个有市场经验的成熟建筑师更了解真正使用者的需求,又或者像天河城这样的商场运营方,会有全方位的考虑、更有自信,知道“我要怎么做”,但当时未必深度参与到这个多方利益平衡的过程。(李程)


当年规划阶段在用地性质上以“+商业”的方式为金啤坊的未来运营埋下伏笔,加上天河城的商业经验,如何为被深双激活后的金啤坊翻开新的一页,这是接下来要讨论的紧迫问题。但其间尚有变数,讨论者依旧缺位。


啤酒厂变形记

金啤坊与天河城 © UABB 摄影: 胡康榆






未来,新的关系


第十回



这个啤酒厂剩下的设备已经是一个片段了,酿不了啤酒。当大家说留住金威的时候,究竟要留住的是什么?留房子?留人?留社区?当旧工厂走过了自己的历史,完成了使命之后,该如何进入下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在推进金威啤酒厂改造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愿景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回到“即地制造”的概念,这里要制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房子,更多的是在当代城市的复杂系统里制造新的关系,用创造力寻找新的机会。吴然(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研究总监、“即地制造”常设展策展人)在论坛里谈到:


无论是深规院参与的规划阶段,还是我们参与的场地活化策划与改造阶段,一直在不断回应如何定位的问题:它究竟是一个公园,一个博物馆,一个机构,还是一个类似天河城的商场?

 

规划、建设、运营,是一个城市街区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紧密相关联的三个阶段。前期的规划定位和开发定位之间,公共利益逻辑和开发投资逻辑如何自洽,是保障项目具有社会可持续性的关键。城市发展上半场的增量时代,标准化的开发相对粗暴简单,但是到了城市发展下半场的存量时代,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精细的系统,更多需要跨专业、创造性解决的问题。

 

关于场地空间的定位,就在刚刚这场论坛的过程中,还有市民观众和小朋友穿过我们的报告厅演讲现场。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公共场所,它并没有一个唯一的确定的功能,也因此面临一系列具体的、现实的运营问题。如果从商业租赁的角度去看,这个地方运营起来太难了,没太多有效的租赁面积,有的“室内”实际上是会落雨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半露天的开放空间场所,那这个运营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有什么具体的手段来平衡呢?

 

“即地制造”宣言背后,是和在场发生的现实事件产生更多链接的过程。我们重塑地方,重塑地方精神,以展览为手段,一方面激活场所,给公众展示城市街区创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街区会成为据点,汇集创新的社群,成为讨论未来共益共创等具体措施的平台,找到更多的参与方,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协同创新的路径。这将是这次论坛下半场重点讨论的内容。


啤酒厂变形记,未完待续。





啤酒厂变形记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即地共创系列论坛

从激活工业遗存到共益创新社区(上半场)

设计重构地方场所:博弈、谋划、平衡,“金啤坊”从哪里来?


上半场论坛策划

刘磊、梁秀枝


主持人

李文海,《住区》杂志副主编


嘉宾分享

黄卫东,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经理、技术总监

分享主题:金威啤酒厂——城市更新下的记忆新生


黄伟文,未来+学院联合创始人,CTO

分享主题:新遗产,新价值:一种可能的地方知识


圆桌讨论嘉宾

李程,广东粤海置地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悦行城市计划发起人、MCIOB特许建造师

费晓华,深圳雅本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陈泽涛,坊城建筑创始合伙人、创意总监

张之杨,局内INGAME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吴然,“即地制造”常设展策展人、都市实践研究总监


2023年2月25日

金啤坊酵母报告厅


点击查看论坛下半场回顾



本文转自「住区杂谈」微信公众号


△ 点击关注 △


啤酒厂变形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啤酒厂变形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