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在调研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时提出:“荔枝产业要发展,不解决保鲜问题不行”、“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都市现代农业承担着服务都市、振兴乡村的重要任务。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将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作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荔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全球荔枝年产量约394.5万吨,我国荔枝产量一般在 250 万-300 万吨之间。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22年广东省荔枝总产量约146万吨,占全国产量达57%。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约55万亩(约占全省荔枝种植面积七分之一),产量约12万吨,远销新加坡、加拿大、荷兰等1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荔枝产业已成为广州市农业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柱产业之一(图1)。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1:全球荔枝产区和产量分布图

(图片来源:华南农业大学黄旭明教授研究成果)


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图谱:

包含上游农业科研、中游农业生产与冷藏、下游流通销售、农业服务与农业旅游三大板块。总产值约33亿元,其中,生产、冷冻冷藏、流通销售贡献率最高,占90%,达30亿,农业科研、服务等环节与农业旅游共占10%,达3亿元(图2)。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2: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图谱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01/  基本特征


特征 1:

从“荔史悠久”到“荔久弥新”,农业科技引领迭代升级

据《后汉书·和帝纪》记载:自赵佗献荔,荔枝就一直作为岭南佳品,经年上供不息。由此可知,在两汉时期南海郡已有荔枝佳品出产。在明朝年间,广州荔枝已品种甚蕃,有三月红、妃子笑、增城挂绿、尚书怀……增城挂绿更是荔枝珍希,曾被列为朝廷贡品,《增城县志》记载:尚书怀挂绿荔枝最佳。明朝尚书湛文简公将福建游仙枫亭的良种荔枝核带回家乡增城沙贝(今新塘镇),交给乡人到四望岗上培植。十年树木,成林挂果,“增城自白冈沙一带二十余里,无非荔枝,谓之尚书怀”(图3)。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3:清康熙十二年《增城县志》对尚书怀挂绿荔枝的记载

(图片来源:《增城荔枝》)


广州以盛产高品质荔枝而闻名于天下,百余种荔枝品种中,既有状元红、妃子笑等早熟品种,也有怀枝、挂红等迟熟品种,其中增城挂绿、桂味、糯米糍、仙进奉水晶球等多个品种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荔枝品种的原产地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当代选育和优化而成的水晶球、甜岩、北园绿等将进一步助推全国荔枝品种的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升级。


特征 2:

从“原汁原味”到“荔精图制”,荔枝产业链的不断拓展

传统荔枝产业以鲜果销售为主,受冷链及物流技术所限,上市期过度集中且特优鲜食品种比例偏低等产业现实,鲜销数量有限。

目前,通过产业升级、市场开拓、链条延伸,荔枝产业“小切口”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主要是推动产业联合体联动发展模式,搭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加工大户+果农”的运行体系。如通过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荔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品加工链条,打造“荔小吉”系列产品,包括荔枝果汁、气泡水、滋补系列产品等,提升荔枝产品价值30%以上(图4)。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4:广州市荔枝园及产地市场分布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特征 3:

从“一骑红尘”到“日行千荔”,荔枝物流不断升级

荔枝果实形、色、香、味俱佳,但是鲜果不耐贮藏,在没有包装和常温条件下,“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让贵妃吃上1000公里之外的新鲜荔枝,岭南种植者采取了巨竹藏荔、瓦坛沉荔、密水浸荔等技术以使荔枝湿度和新鲜度得以保留,荔枝堪称是最早享受国家级快递待遇的水果。

如今,高快速化的交通网络体系为优质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支持,令娇嫩的时令生鲜也能及时从田间地头到各位手头。

广州目前荔枝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气调冷链运输)、水路运输(冷藏集装箱)和多式联运(公路运输加港口水路运输)等多种方式,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能力为广州荔枝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基础,基本可以实现全程冷链运输1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数小时内直达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中部地区、6.5小时抵达欧洲,千里之外亦可品尝到鲜美荔枝。


特征 4:

从“一枝独秀”到“魅荔四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的充分彰显

广州作为我国荔枝名优产区,沉淀了丰富的荔枝文化,将荔枝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代表符号之一,成为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出新出彩的又一发力点。

广州增城、从化探索建设以荔枝为主题的都市农业创新示范区,发展“荔枝+”新业态,推出“5G+智慧文旅”,包括“荔枝+乡村”“荔枝+旅游”“荔枝+民宿”“荔枝+粤菜”等新型组合产品,开展5G+VR全景直播、全景VR导游、智慧荔游等项目,为乡村注入人流、商流、资本等要素,推动荔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图5)。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5:广州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摄)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02/  他山之石


 2.1 

以国家名义打造新西兰“国果”——新西兰佳沛Zespri奇异果

新西兰奇异果来源于20世纪初中国的一颗猕猴桃种子,经过百年发展,转身成为了新西兰“国果”奇异果,至2021年新西兰奇异果的全球销售营收达166.59亿元,占据全球33%的奇异果市场,政府力量在华丽转身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图6)。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6:新西兰奇异果种植园

(图片来源:网络)


政府整合产业链。1988年,由新西兰政府组织成立新西兰奇异果营销局,整合了全国2千多各自经营的小散果农,并统筹品种选育、果园管理、采后冷藏、商品包装、运输和销售全环节,使新西兰奇异果的产业经营从小农经济模式走向了市场经济经营模式。同时,政府在农业创新研究、税收、财政等方面为奇异果产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

龙头企业牵头品牌宣传。佳沛公司作为国家唯一认可的奇异果出口商,负责新西兰奇异果的全球营销。市场营销策略包括四个部分:个性化包装,树立品牌形象;利用社交媒体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赞助各类活动和赛事,扩展市场;与食品生产商合作,推出奇异果果汁和其他食品,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多样性和知名度。


 2.2 

从“山间野果”到“致富金果”——刺梨助力乡村振兴

自“刺梨之父”罗登义教授在《医药文摘》中刊载了刺梨的营养价值以来,刺梨引起国内外科学界广泛关注,开启了产业化之路。

贵州政府充分利用“天下刺梨看中国,中国刺梨看贵州”的优势,将刺梨产业发展成为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图7)。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7:贵州盘江万亩刺梨种植基地

(图片来源:网络)


加工延链,拓展产品价值。为带动种植农户增收致富,贵州刺梨坚持保底收购,走加工带动之路。贵州全省35家重点刺梨企业在鲜果采收后,70%以上用于榨汁加工,刺梨产品覆盖了食品、药品、保健品、日化用品四大品类。通过精深尖加工和延伸产业链,将刺梨附加值从7.23亿元提升到11.64亿元,实现由“山果子”到“金果子”的蜕变。2018年广药集团的进入有力推进了贵州刺梨产业的品牌化运作,并开发出以刺梨为主要原料的刺柠吉系列产品,通过打造全新产业链帮扶的模式,助力贵州脱贫摘帽,并将这种产业赋能模式复制到广东等地帮扶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03/  发展建议


荔枝虽然美味,但也存在产业链完善与延链需求。例如:生产端种植空间错配,有近30%为种植价格便宜、无人采摘的品种(图8);加工端精深加工偏弱,荔枝一直以鲜食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尚未出现有影响力的品牌;物流端配套设施不足,荔枝在采摘后的“最先一公里”损耗率约15-25%,广州荔枝有80%在省内鲜销,20%销往省外,鲜果出口不到2%;服务端“三产”融合、文旅延链大有可为,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响了“广州荔枝”品牌,为文旅延链助推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8:优质品种面积占比小,农业空间结构错配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助力广州荔枝产业发展的工作中,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作为专业技术智库,可发挥规划技术支持、空间数据支撑、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资源整合和协调等优势,助力北回归线荔枝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科研端,加强荔枝新产品研发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优化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建设,开展荔枝良种科研攻关,选育并推广更多适应性广、特色明显的优质荔枝新品种。建立荔枝科研示范基地,系统分析影响荔枝产量的主要因素,助力研发丰产稳产技术,破解“大小年”难题

生产端,合理规划设计荔枝“五化”果园,提质增量。发挥高标准(智慧)果园对全市荔枝产业的整体引领及带动作用,推进品种优质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防控绿色化“五化”果园建设,促进荔枝产量与质量双提升。利用遥感及多源数据为荔枝种植提供建议。建立全市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利用遥感与5G技术,监测并反馈土壤温湿度、荔枝长势、病虫害及果园产量,输出科学的助农养植信息,指导督促全市主要产区的荔枝种植户抓好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正确施用药肥(图9)。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9:广州荔博园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

(图片来源:项目组摄于广州荔博园)


加工端,建设荔枝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集聚区。推动荔枝产业精深加工提质升级,从制定规划、科学布局入手,促进荔枝精深加工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升级,加强加工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及科研部门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荔枝饮料等衍生加工产品研发,让广东荔枝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物流端,探索建立与荔枝产业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建设“智慧田头小站”,补全“最先一公里”。田头小站深入到田间地头,经过“田头小站”预冷保鲜、分级分拣、加工包装等环节处理,预计储藏时限将比以往延长2到4倍,大大降低在运输环节中的损耗。规划建立前置仓形成生产仓-分销仓-点分销的物流模式,拓展北方市场。前置仓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的模式,通过租赁社区底商或小型仓库(200~500平米),在社区周边(一般为3公里内)构建荔枝生鲜存储仓,由骑手负责最后一公里配送到消费者家中,保障荔枝的新鲜度,让北方的消费者也能及时品尝到岭南荔枝的甜美(图10)。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10:前置仓模式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服务端,探索土地综合整治路径,加强大地景观设计与管控技术研究。围绕全域全要素开展广州大地景观类型研究,编制大地景观导则,维育具有岭南风情的荔林景观,保护古荔枝林+大地田园+岭南村居的典型农耕场景(图11、12、13)。以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抓手,做大做强荔枝品牌,讲好“荔枝故事”,将“广州荔枝”打造成为世界文化IP。保护并传承荔枝农业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严格保护、活态传承,推动荔博园、农业公园规划建设,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元素与乡村旅游线路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11:广州北部地区大地景观类型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12:广州山顶景观、高山与山坡大地景观导则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图13:增城仙进奉古荔林大地景观场景营造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供稿|国土综合整治与规划设计所、规划设计四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进阶之路,广州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撬动千亿版图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冲上万亿级,广州时尚产业的突围之路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彰显会展平台价值,建设“国际会展之都”



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产业链洞察⑧| 美“荔”广州添动能,特色产业结“硕果”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