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在强调“引导农地有序流转”的政策背景下,学界对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关注热度持续增加。4月28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山与水”系列讲座第四期正式开讲。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刘润秋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苏保忠教授共同主持,特邀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健副教授、东北大学高佳副教授做主旨报告;中国农业大学苏保忠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卢新海教授为主旨报告点评人。

王健副教授和高佳副教授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本质及流转的政策演变、现实障碍、改革方向等内容分别分享了个人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中国农业大学王健副教授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本质与价格特征”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认为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利用主体单元的变化与农业社会中资源属性有重大关系,主要体现在农村土地的依赖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而农地流转市场的演变需要经历内部无序的自发式流转、机构流转与规范化流转、复杂的商品市场交易三个阶段。在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上流转价格也有其内在的形成逻辑,基于此阐述了农地流转价格的经济内涵和基本价格理论,并基于要素分配理论,对我国农地流转价格偏离进行了理论剖析。最后从要素配置效应角度出发,提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内卷化”现象,农地流转的交易频次、规模不断增加,但是农业分散经营格局固化,农业技术效率不变甚至降低。

中国农业大学苏保忠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报告分析了大国小农背景下小农生产的困境,从农地生产、栖息、制度依赖三方面提出了土地市场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农地市场从无序化到规范化、商品化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依据理想市场和一般成本分析,结合一般经验和区位价格就农地流转价格偏离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资源配置效率层面,就价格的本质和形态问题进行了详实的报告。在点评的基础上,苏教授还指出社会和学界目前的关注热点在于农地交易难点和流转成本,譬如大国小农背景下土地流转依赖于市场化,但如何协调其中的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总结。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东北大学高佳副教授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演变、现实障碍和改革方向”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的演变脉络,认为我国农地流转政策的目标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三方面,进而从农户视角阐述了产权认知和外部环境、劳动力转移规模、羊群效应等因素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指出农地流转面临政策聚焦主体偏差、务农农户权益受损、流转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等政策和现实困境。在总结我国农地流转政策变迁及农地流转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农地流转政策的改革要坚持以“三权分置”为政策起点,以保障务农农户利益为政策聚焦点,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政策导向。

华中师范大学卢新海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报告从目标和特征角度梳理了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演变过程,从农户视角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农户的意愿和应对问题,并提出未来政策导向要从离农农户转移到务农农户,研究中所采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于广大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点评的基础上,卢教授以“农户产权认知越强,流转意愿越高”假设在实证中未被证实为切入点,提出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解释研究中被拒绝的假说”的问题,如果考虑到农户转入转出选择、劳动力转移、收入水平等因素,农户产权认知与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又会存在什么效应,值得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随后的圆桌论坛上,主持人、主旨报告人和点评人围绕“关注农地流转:政策、市场与机制”主题展开讨论。论坛由苏保忠教授主持。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刘润秋教授发言交流中认为,首先需要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什么,农地流转中涉及的利益博弈主体及博弈的目的是什么?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在制度设计中强化农村土地的生产功能,逐渐淡化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同时也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公共资源对农民工的接纳程度,减少农地流转带来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苏教授也强调了应当围绕农地生产功能去协调流转中的利益博弈问题,生产功能是发挥土地保障粮食安全功能的核心,随后就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背景下,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还有哪些政策空间邀请卢新海教授进行观点分享。

卢新海教授交流中指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表示,尽管不断发掘耕地的生产潜力可以获取更多的粮食供给,但国内的耕地资源是整体有限的,在后备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国际市场,优先利用国外的土地资源,以资本的方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土地资源,有利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稳定国际粮价。苏教授指出卢教授的分享涉及虚拟土地问题,但目前学界研究较少,值得老师和研究生们深入发掘,随后就土地流转市场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邀请王健副教授进行观点分享。

王健副教授发言中提到,农地流转市场是一个衍生性市场,需要正确看待流转市场的发展。目前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对于农地流转市场的期望过高,可能会阻碍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或将导致盲目的农地流转市场形成。未来应当解决农地流转市场的认知问题,从学术研究和政策方面对农地流转市场形成正确的认识,让市场运行逐渐回归常态。要对农地流转市场进行有效的识别,才能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解决市场问题。

高佳副教授发言中指出,从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出发,地域是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较强,但我国不同地区由于国家战略定位、自然条件等因素导致的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应当予以适当重视。并结合自身经验指出流转价格的高低与区域流转市场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南方地区流转价格较高,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较好,而东北地区的流转价格偏低束缚了流转市场的进一步发育。苏教授随后补充地域性特征会影响农户的土地经营选择,进而影响区域的农地流转。

圆桌论坛的最后,苏保忠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整体总结,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次讲座回顾、总结和梳理了以往农地流转中的市场发育、利益博弈等问题,对未来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参与论坛的几位专家经过讨论,就市场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达成了共识,未来要通过市场“无形的手”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要继续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制定合理的流转政策,共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繁荣发育。

 “山与水”系列讲座第四期聚焦于农地流转的市场发育、价格形成、政策演进等热点问题,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山与水”系列讲座,期待各位嘉宾与听众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本次讲座的视频回放将在b站同名直播号(山与水系列讲座)开放,欢迎大家通过下方链接观看视频回放。

回放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z4y1Y75k?vd_source=5abb38d7ecb98d6b7f4b5a525c5ebefc


扫描观看二维码: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扩展推荐:农地洞察报告

【农地市场洞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洞察(2023-S1)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朱道林

审核 | 王健、吴昭军

编辑 | 邢琦

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土地学人):聚焦农地流转,六校一刊联合主办“山与水”讲座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