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3年4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地理学科70周年大会暨侯仁之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石楠秘书长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参加侯仁之先生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并回顾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侯仁之先生对城乡规划学、遗产保护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本文字数:1652字
阅读时间:5分钟
4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地理学科70周年大会暨侯仁之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500余名地理学人齐聚燕园,回顾往昔、畅叙情谊、共话发展。

大会现场
侯仁之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立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国家级带头人,曾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首任系主任。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新楼将设置侯仁之先生铜像,以缅怀和纪念侯仁之先生的卓越成就,传承其学术品格和精神。

郝平、龚旗煌、侯方兴、贺灿飞为侯仁之先生铜像揭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参加侯仁之先生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石楠致辞
石楠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侯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地理学家、学界泰斗,是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为中国城乡规划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侯先生积极推动历史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的融合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满足首都大规模建设和改造的需要,侯先生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进行了系统且持续的研究,先后发表了10余篇关于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论文,从宏观和微观尺度复原了北京从建城到兴起的2000多年历史,详述了城市及其空间变迁,以及与山川水系的关系演变,为北京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改革开放后,侯先生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考证和研究,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全过程,以及古代北京城的规划和变化特点,将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首都规划建设完美地结合起来,对北京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水利建设、遗产保护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侯先生对北京城的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及其方法论的贡献,对其他城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除了他自己亲自研究的承德、淄博、邯郸、芜湖等城市外,其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可谓遍布神州大地,甚至远扬海外。他对城市起源和发展、人口与建筑环境变迁的分析思想,成为很多城市规划建设的起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资源,对当今的城市布局、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更新,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侯先生对于城乡规划学的贡献,还在于他对历史遗产保护,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早在1981年,侯先生就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领导、来自建设部的郑孝燮先生,著名历史学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单士元先生,起草了专题报告,建议国家尽快公布一批文物古迹丰富的历史城市,促成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建立,将遗产保护从单个建筑和文物,拓展到城市整体。1984年,侯先生又联合郑孝燮等专家联名向全国政协、全国人大提交了加入世界遗产委员会公约组织提案,次年我国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将我国的遗产保护事业提高到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高度。
侯先生对于城乡规划学的贡献,还在于他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他一生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但又兼容并蓄、甘为人梯;他虽然学富五车,可谓居功至伟,但他淡泊名利、恩泽后人。他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核心成员,早在1978年,侯先生就当选为学会领导,并且一直作为学会顾问,活跃在学会的各级各类学术平台上,为学会的会刊撰写了多篇重要学术文章。为了感谢侯先生对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贡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06年授予他学会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
对城市规划行业和城乡规划学科而言,侯先生堪称学界典范、人生楷模。借此机会,祝愿侯老的精神,永远激励当代规划师,为祖国城市的现代化事业不懈努力!
文中图片来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纪念 | 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侯仁之先生:城市规划要尊重历史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聚焦“人民城市,人民规划”,第三届三院联合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中建西北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学术交流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动态 | 铜像铸风范,理想传人间——怀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侯仁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