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体育西站”单日客流量
达81万人次,
远超第二名南京新街口站20%,
因高峰期人流拥挤,
被网友戏称为“地狱西站”。
铸就如此繁华,
竟与广州这座城的体育基因密切相关。

2021年,广州提出建设“体育与健身产业链”,
这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可以说是“独一份”1
体育产业缘何受到广州如此青睐,
也要从广州与体育的不解之缘说起。
注1:
根据对全国22个提出“链长制”实施计划的
城市统计,仅广州和山东德州提出
体育产业链

越秀山巍峨,开启广州城脉;
1979年,第一场省港杯在越秀山体育场
架起粤港两地交流平台,
“省港杯,友谊杯,山花伴着‘波’花飞”。
珠江水浩荡,
从2100年前“龙舟竞渡”到建国后“万人横渡”,
“平民体育”深入人心。
唐有阅武堂,清有东较场,
1906年,中国最早的运动会在此举办,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成为近现代体育运动发源地。
千年商埠,通商要津,
沙面岛上的百年体育场、“广州俱乐部”
见证近代史变迁。
体育的基因,
已深深刻在广州的千年底蕴中。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987年六运会举办,
天河体育中心的建设
推动广州第一次大规模“东进”;
2001年,九运会奥体中心
带动了广州第二次“东进”;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
广州“以赛带城”,
建成近3平方公里的亚运城,
成为“南拓”的重要推动力。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如今的广州,
走出云山珠水,迈向世界舞台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广州是体育名城,
也是体育产业强市。
2021年广州体育产业
总规模2300亿元,
仅次于
拥有安踏、匹克等一线体育制造企业的
泉州(3049亿元)。

北京2022冬奥会上,
处处有“广州制造”“广州设计”身影。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广州还拥有一批体育领军企业,
妥妥的体育产业“冠军之乡”。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深耕专业领域,持续研发投入,
是广州体育制造勇立潮头的秘诀。
从1995年天津世乒赛
中国男乒实现“绝地反击”的303乒乓球台,
到2023WTT女子锦标赛的展翅王2球台,
双鱼,
一直以来不断为国际大赛提供器材。

图片来源:根据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
有限公司官网资料绘制

不同于泉州偏重体育用品制造,
成都、北京偏重体育服务,
广州产业结构更为综合,
赛事、场馆服务、用品制造全面发力,
展现更强的抗风险韧性。

广州与其他大城市体育制造产业占比对比
数据来源: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作者自绘
不仅如此,
广州体育产业也很有“烟火气”。
老广们是体彩的忠实粉丝,
2021年销售额超52亿元,
人均体彩销售额超过北京、上海和深圳,
位于全国首位。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但相对来说,
体育用品产业是绝对的“产值大户”,
占总规模的7成,
附加值更高的竞赛表演业仅占总量5%。
补齐这一核心短板,
是广州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广州体育与健身产业链三大谱系总产值占比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与知名的世界体育名城相比,
广州体育在资源(顶级赛事)、
支撑(一流场馆)、
服务(卓越运营)上仍有差距。

2019年,
广州马拉松吸引43个国家和地区3万人参赛,
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达2.68亿元,
成为展示广州形象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
靓丽名片。
但相比上马,仍有上升空间。

图片来源:根据广州体育局、上海体育局官网数据绘制

全市7处典型体育产业集聚区,
4个为体育用品集聚,
3个依托场馆形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广州拥有57处
省、市、区级体育赛事场馆,
但缺乏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场馆。
伦敦141处体育赛事场馆,
拥有伦敦碗、温布利、O2等
全球标志性场馆。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广州体育产业总规模比上海多三成,
但是结构却不及上海:
广州赛事、场馆等核心服务业占比30%;
上海这一数字为38%。

图片来源:根据广州体育局、上海体育局
官网数据绘制
就办赛来讲,
广州赛事收入更多依赖赛事活动本身,
门票、广告是大头;
反观上海,
体育传媒、经纪代理等上下游产业更为繁荣。

图片来源:根据广州、上海市2021年体育产业
发展报告绘制
职业俱乐部是一个城市的品牌,
是吸引常驻赛事的关键。
受运营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
广州多家知名体育俱乐部迁址、解散。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体育产业各链条并非独立发展,
龙头企业已经纷纷“跨链”“破链”,
拓展业务面,提升竞争力。
业务“破链”后,则需注重空间“整合”。
围绕品牌赛事、体育总部等核心资源,
引导产业集聚,形成高效“集群”发展。

“有为政府”:
发挥公共属性,
利用各类存量空间、“边角”空间、
商业设施空间,
提供更多体育场地。
“有效市场”:
更加高效开放,
鼓励社会主体介入场馆运营机制,
盘活公共体育场馆资源。
政府+市场:
政府和链主企业合作
建立专业化体育平台公司,
强化场馆链接能力、赛事统筹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

上海久事体育是一家国企全额出资直属企业,承担F1中国大奖赛、ATP1000网球上海大师赛等12项重大赛事的管理和运营,拥有和运营上海体育场等多个地标性体育场馆
图片来源:根据上海久事体育官网资料绘制

高端赛事对于城市的拉升作用不可限量。
推动三级体育赛事体系:
国际顶级体育赛事,
地域特色赛事IP,
群众性体育赛事。
积极引入市场运营主体,
打破场馆的单一“体育”标签,
建设体育综合体。

深圳大运中心:佳兆业集团运营,中国网球大奖赛、CBA联赛举办地,集成文艺演出、电子竞技、儿童娱乐等业态,年运营收入8000万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依托大型体育设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建设集合体育、文娱、购物、教育
于一体的城市增长极。

伦敦温布利球场:周边约70公顷街区形成了集球场、体育馆、剧院、酒店、品牌零售、餐厅、酒吧等功能的城市新中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一百年来,
体育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繁荣璀璨,
广州也推动了
新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蒸蒸日上。
未来,
在迈向世界体育名城建设征程上,
这座南风升起的城市,
还将用体育精神照亮世界,
助力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长期跟踪城市发展和体育设施、体育产业、体育空间规划,曾编制过《面向2010亚运会的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纲要》《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及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广州市体育赛事场馆布局规划》《广州市登山健身步道系统规划》《广州市社区小型足球场建设布局规划》等系列规划,并承担了《面向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及规划指引》《广东省足球场地规划标准》等部、省相关课题、标准研制,致力于为更健康的人居空间、为美好的广州未来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我国最拥挤的地铁站点:体育西路位居第一.数据快讯. https://data.gotohui.com/list/179068.html.2022
[2] 陈建华.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J].规划师,2004(12)
[3] 2022年广州市体育工作总结.广州市体育局.2023
[4] 好犀利!这些“广州智造”闪耀北京冬奥会. 广州科技创新微信公众号,2022
供稿|政府规划编制部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产业链洞察⑪|广州体育名城进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