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公布了“第二十届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名单。我院四个项目在此次评选中获奖:《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市政工程设计》 荣获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一等奖,《石厦村综合管廊工程》荣获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二等奖,《欢声笑语的院子——北京民安小区微空间改造》荣获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一等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儿童友好型公园》荣获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二等奖。
《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市政工程设计》
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一等奖
项目概况
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市政道路工程包括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长度共8.84km,综合管廊总长约2.08km。低碳城启动区市政工程肩负市政低碳试验的使命,项目采用多种低碳新技术,在排污、噪声、节能方面推广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材料。





设计特点
/ 设计与规划动态互动,在工程设计阶段,针对规划提出的人行道、自行车道方案,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权属、性质,与规划协调调整道路红线与横断面,优化慢行系统空间。
/ 在对比分析OGFC面层排水路面与PAC双层透水沥青路面的优缺点基础上,低碳城启动区市政道路车行道采用PAC双层透水沥青路面PAC高黏度改性透水沥青层空隙率达到20%增加排水量与排水速度,降低雨天道路眩光度,增加行车安全与舒适性。
/ 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人行道采用再生骨料透水砖,平缘石采用再生骨料平道牙。结合PAC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立缘石采用高强度的树脂混凝土排水缘石,施工简便。
/ 在部委要求燃气、污水均要入廊的情况下,根据盛佳路段、丁山河路段、下穿丁山河段与环坪路段不同区段的现状、规划管线种类,对比管线入廊舱室布置方案,确定分三舱和四舱两种断面形式,宽度为10.7m 和14m。管内管线包含供冷管、供热管、给水管、中水管、原水管、污水管、电力管、通信管与燃气管。
/ 海绵城市方面:采用SWMM 软件模拟道路降水-径流状况,采用排水沥青路面、透水人行道、植生滞留槽渗滤树池、初雨过滤设施等实施年径流总量控制、典型场降雨峰值控制、污染物控制。
/ 节能措施方面:通过风廊道模拟,在丁山河路、汇桥路、清河路、塘桥东路采用风光电一体路灯,其它道路采用光电一体路灯,通过自动控制模式,充分利用天然能源。
《石厦村综合管廊工程》
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二等奖
项目概况
本项目对石厦村的四条道路进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四条道路全部为双向2 车道,道路红线宽 12米,道路总长度 965米,管廊总长度为692米。






设计特点
/ 设计条件复杂,设计难度较大本项目缆线管廊要求纳入电力、通信、给水、污水、雨水管线。设计内容包括管廊本体结构、入廊管线、附属设施及配套的交通疏解和管线迁改等设计内容,涉及专业较多,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同时还有城中村建筑基础形式多样、多层建筑物密集且与基坑间距小(最近不足2米)以及横跨运营中的地铁3 号线等因素,设计条件较为复杂,设计难度较大。
/ 对复合缆线管廊型式的技术探索相关国标和地方标准对复合缆线管廊的定义不尽相同,国内相关实践中对缆线管廊的技术方案也存在争议。本项目管廊是深圳市第一条在城中村改造中实施的支线(缆线)管廊针对该型管廊的入廊管线、断面型式、埋设深度、附属系统的设置、检修维护的安排等相关规范尚未进行明确界定的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有效的推动了缆线管廊在道路红线窄、建筑密集城中村改造中的综合利用,同时也为近年来大力研究推广的复合型缆线管廊提供了充分的实际案例经验。
/ 以本项目为基础申请了国家专利,以本项目复合型缆线管廊实践和探索为基础,我院于2019年1月28 申请了国家专利《一种复合型缆线管廊》(专利号:ZL 2019 2 0147656.4),对完善缆线型管廊的技术标准、丰富缆线型管廊的型式具有积极意义。
《欢声笑语的院子——北京民安小区微空间改造》
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一等奖
项目概况
民安小区位于北京二环内,回迁安置前为胡同片区,居民多为老街坊。小区院子仅4113平方米,呈“凹”字形,包绕着北新桥派出所, 空间狭小、光照不足。小区建成时间早,院子无人打理、衰败不堪,场地沟坎较多,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居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我们主张实处着手,关注细节,让改造其更加契合实际需求。落实“无障碍设计”“儿童友好”“文化传承”等大理念,以“欢声笑语的院子”为主题,用实实在在的设计为老百姓带来身边的幸福。




设计特点
/ 无障碍设计理念落实到每一处细节
将场地中原有混凝土路坎全部移除,通过放坡消解场地高差单元入口以无障碍坡道代替台阶,方便轮椅、自行车、婴儿车的进出,坡道旁增加双层扶手,扶手夏天不烫手、冬天不冰手,台阶、花坛的转角处均做圆角处理,提高使用安全性、舒适性。
/ 创造儿童友好的活动场所
将儿童活动场布置在场地中心,结合二层平台设置滑梯、大台阶等设施,建成后共享,孩子们通过游戏和娱乐结识新朋友。
/ 延续历史记忆,寄托美好愿望
结合场地历史肌理,设置“东城区胡同地图”,回应老街对胡同的坊情感记忆,传承胡同文化。设置可落座、可通行的台阶取名“状元台阶”,延续状元胡同的美好期望,寓意小朋发茁壮成长,步步高升。
/ 居民“二次创作”,持续注入内容
建成后,居民将他们喜爱的公共空间当成自己家一样去布置,不断地添砖加瓦、发挥创作,为公共空间注入人文气息与新的活力,成为真正的老百姓身边的家园。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儿童友好型公园》
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二等奖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自然生态丰富、四季风景秀丽的立新湖畔。本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设验收,全流程都专门组织了街道儿童议事员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这是宝安区首个去塑料化的儿童公园,建园材质基本由木头、石头、沙土组成,真正是“纯天然”。




设计特点
/ 设有一条由木条、砖块、沙石、木桩、树皮、鹅卵石等不同质感的材料铺装的感知步道,让孩子以触觉的方式感受自然;在0-4岁区域的钻爬轮胎,孩子们沿着汀步、木条爬上小型滑梯,滑滑梯时还能一览湖景,沿着滑梯下来玩摇摇马、钻爬轮胎等小设施,小手小脚都得到了全面锻炼,释放满满的活力。
/ 榕树底下搭建了树屋平台、组合攀爬架,大榕树下就是孩童们出发去冒险的“家”,满足了儿童亲近动植物与攀爬运动的需求。这里还设有沙水游戏池、多人蹦床、鸟巢秋千、秘密桥洞、攀爬石、木桩汀步,为儿童提供充满趣味性的自然活动空间。
/ 乐园规划设计因地制宜,既顺应了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又有机融合了有趣的亲近自然的儿童游乐设施,为孩童们打造了一个亲近自然、充满乐趣、释放活力的游戏空间。设有荔枝小径,供孩子们骑车、奔跑、自由探索,并设置科普木桩,通过趣味十足的方式普及荔枝知识。
往期 · 推荐
△ 请点击图上标题查看
(点击关注)
编辑
丨
何 瑜
校审
丨
李 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我院四项目喜获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