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导读

2023年5月20-21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学术研讨。会议议程主要分为开幕嘉宾致辞、主题报告、专题报告、现场调研四大板块,共有15位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


本文字数:6088字

阅读时间:19分钟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主办(简称“名城分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于2023年5月20-21日在广州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为主题,采用线下举办、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邀请国内城乡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的专家学者、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代表等参会,共同交流探讨名城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举措。


会议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直播V站、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抖音号、名城保护动态公众号全程直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与会代表合照




会议开幕与嘉宾致辞




会议开幕环节由名城分会副主任委员赵中枢主持,学会副理事长伍江,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黄维德,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经济师,名城分会荣誉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庆洲,名城分会主任委员张兵发表致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赵中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原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名城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


赵中枢副主任委员首先对各位专家线上线下参与本次主题会议表示感谢。他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和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本次会议将总结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40年经验,针对新时期历史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各位专家也将分享广州以及各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实践,在实践中探寻保护利用的方向,希望通过会议交流能促使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到名城保护的行列之中。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伍 江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伍江副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四十年,国家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当下以保护利用和创新实践为主题意义重大,一方面总结四十年的经验,四十年以来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越来越系统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另一方面要针对面临的问题,从制度设计到技术工作开展探索,研究探索在我国城乡转型发展阶段,如何让城市不断的提质增效,让历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丧失,甚至取得更好的发展。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黄维德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


黄维德巡视员表示,广东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广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由分管省领导牵头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编制省传承体系规划,建立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设立了省级的保护专项资金,也形成了广州永庆坊微改造、旧南海县有机更新、江门长堤风貌区综合更新等典型案例。近年来有效保护并活化利用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正按照“12366”总体思路推进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邱 琳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经济师


邱琳总经济师在致辞中指出,广州在国家部委和省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的名城保护时代命题,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前瞻谋划和扎实推动广州名城保护与发展,让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积淀的老城市,焕发新活力。面向未来,广州将守正创新,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建章立制、坚持绣花功夫、坚持共同缔造,既传承弘扬传统营建智慧,又着力融入新的时代特征,重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人民为中心,用足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吴庆洲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名城规划分会荣誉委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庆洲教授作为名城保护的践行者,回忆四十年来与名城保护工作共同成长的点滴,表示国家和总书记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正鼓舞着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了100多座,还在不断增加,省内多个城市也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吴庆洲教授感慨道,四十年过去自己已经成为了老年人,但看到很多新的委员加入到名城分会当中,感受到名城保护发展的趋势,希望更多专家学者投入保护传承研究工作。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张 兵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主任委员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


张兵主任委员在致辞中回顾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历程,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会同志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山西省调研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时的重要讲话和就文物保护强调的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要求。张兵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要迎接新挑战,名城规划分会全体成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开展保护利用的探索与创新,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探索将文化遗产融入到城市乡村建设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完成好时代赋予保护规划工作的使命和任务。




主题报告




在会议当天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田银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经济师邱琳、华侨大学教授王唯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助理陈志敏共六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伍江:以创新应对我国名城保护工作新挑战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伍江副理事长指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面对存量更新时代名城保护的新要求,要以中华民族文化生死存亡的高度凝聚全社会共识,要以创新改革来引领并保证名城保护工作得到落实。在理论创新上,要从过去建筑层面拓宽到的空间和肌理的原真性、延续性保护,考虑功能的延续性与新功能的可能性,统筹民生改善与遗产保护。在技术创新上,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监测技术、建造技术、修复技术方法,强化生态、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在机制创新上,围绕“规-建-治”一体化,完善政策设计和制度改革,建立适用于保护和更新区域特殊的规划技术规定和建设标准,以及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加强全社会资源统筹的资金经济政策。


潘安:广州历史脉络与城市文化特征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秘书长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潘安会长在报告中,以古代秦汉岭南初成、千年珠江离合、当代珠江新城瞬间三个片段,系统分析了广州城市建设发展历程,提炼广州历史发展脉络与城市文化特征。潘安会长认为,广州在城市发展中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强调当下,造就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内容。


田银生:从“有机分解”走向城市文脉的精细管理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银生教授指出城市同时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现实功能,也是未来发展空间,城市形态必然走向精细化管理。当前城市管理面临城市形态和产权复杂、政府导控的低效和失效、公共参与不力三个突出困境,可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庖丁解牛”,有机分解、认识城市的结构和特点。田教授以广州市越秀区状元坊管理单元应用为例,指出城市规划管理应立足单元管理,在宏观上梳理城市的体系和秩序,微观上形成独立的操作单元,构建城市文脉精细管理的秩序。


邱琳:广州名城保护40年回顾与展望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经济师


邱琳总经济师系统性地回顾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40年来的探索实践历程,总结广州名城保护工作的“五个坚持”和“六大成效”,通过持续完善保护体系,健全保护法规,推动数字名城、智慧名城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大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保护传承典范区域,推动城脉、文脉、商脉的创新融合发展。报告指出,广州将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的名城保护和治理之路,从大历史的宽度充分挖掘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时代价值,从顶层设计的维度探索创新活化利用的新模式,从“全市一盘棋”的高度共同实现名城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助力广州高质量实现“四个出新出彩”。


王唯山:基于多元价值的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唯山教授详细梳理了厦门历史沿革与发展历史,围绕厦门申报国家名城工作,系统讲述厦门遗产多元化价值、空间格局以及厦门在中国城市文明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集美嘉庚学村街区为例,分析其教育功能延续、地名文化保护、学村融合精神、建筑风格传承和风貌特色发展等特征,指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要基于对名城的多元价值研究。


陈志敏:广州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实施探索及展望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助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志敏教授回顾了广州的保护利用和实施的历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州视察后,我们进入老城新活力的发展阶段。报告指出,广州是岭南首府城市,以珠江水系和海防设施为纽带,形成了一河两带三个文化版图的文化网络体系。一江一河是统领广州全域山水的空间,荟萃了广州的山水文化代表性的人文资源。近年来广州重点开展珠江前航道三个十公里的规划建设,着力珠江沿岸景观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产业发展活化。展望广州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走向世界文化名城,形成跨越空间的影响力,发展独特的文化创新。




专题报告




下午的专题报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黄慧明主持,第二阶段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副秘书长霍晓卫主持。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黄慧明总规划师(左)霍晓卫副秘书长(右)

图:主持嘉宾


第一阶段专题报告由五位演讲嘉宾做专题报告。


第一阶段专题报告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孙永生

江伟辉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幸 晔

李新建

叶 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孙永生《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路径》为题作报告,指出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历程中研究探索出规划审批、激励机制、实施管理“三位一体”的融合机制,着力疏解遗产保护利用全生命周期实际障碍,充分发挥工业遗产在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实践》为题作报告,总结西关地区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在价值导向、改造内涵、运作模式、公众参与等四个方面的转变,搭建了“建党统领、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建设“行政+技术”的统筹指挥、“共编+联审”的方案编审,“公众+专家”的民情议事,“内生+外引”的活化利用机制。以规划引领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规划实施,通过十几年一以贯之的持续建设,形成以历史河涌为纽带,串联起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并逐步延展成片的岭南文化核心区。


象城建筑规划设计 (广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幸晔《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社区参与与微改造》为题作报告,围绕“水·城·人”三个关键词分享了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通过长达十余年的跟踪设计和创新的多方社区参与实验,推动了多元主体下共同参与的更新和自我更新改造,复兴了泮塘五约承载着公共文化和老居民市井生活的复合场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李新建教授在《国内历史地段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施路径》特邀报告中指出,地段工程管线涉及到历史文化保护的根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遵循“适度差异”的建设标准。报告提出直埋向微型管廊的适应性演进的技术方向,并以南京小西湖为例,详细讲解历史地段工程管线综合设计与工程实施技术要点,总结其通过超规范的规划技术审查,低影响、绣花式的组织实施,集中式的管理运维展示等务实突破和创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扉建筑创始合伙人叶敏《拼贴与融和——几种活化利用典型类别的实践探索》为题作报告,围绕“拼贴与融和”,以广州市越秀区保安前街6号与8号民居、增城瓜岭村瓜岭民宿3-7号、沙湾镇紫坭糖厂旧址紫泥十二门3个建筑活化利用改造实施项目为例,生动介绍了现代建筑设计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工业遗产三种典型历史空间中基于传承保护再开发的实践探索,打造了遗产新旧融合的高品质典范。


第二阶段专题报告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杨 亮

吴锦莹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张 杰

汤芳菲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区所主任规划师杨亮《正本清源 守正创新——历史文化价值观融入城乡建设的方法探索》为题作报告,围绕“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主题,以洛阳市区、洛阳市涧西区、江西修水古城3个案例,探讨不同尺度下历史文化价值观融入城乡建设的方法,提出任何尺度和类型的规划和建设行为,都应秉持历史文化价值观,挖掘核心价值、赓续城市文脉、体现场所精神,以期探索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重要路径。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道办主任吴锦莹《十年磨一剑——沙湾古镇的保护式发展》为题作报告,分享了作为广州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20年来对沙湾古镇的保护式发展,详细介绍其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文化旅游创收、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反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经验,并对古镇在停车场、酒店用地等配套规划、古村落消防隐患、文旅业收支平衡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反思。


华东理工大学城乡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杰教授以《天理,人理,物理:隐入尘烟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为题作报告,分享从“物理、人理、天理”三个维度,结合福建恩洋、康里、福全三个村落,谈论了隐入尘烟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问题,指出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应重视公共空间、建筑空间、村落资源等物质环境的利用与产业化;要善于激发与凝聚村名强大的文化自信、自觉的道德理念,充分调动村内各方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山水自然生态格局等自然地理物产的利用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实现“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实现古村的保护和活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主任规划师汤芳菲《链接历史与未来的场所——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创新》为题作报告,围绕“链接历史与未来的场所”主题,全面梳理10座城市试点经验,重点跟踪24个广州实践项目,系统总结了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的创新做法,从理论基础、体系构建、技术突破、科学决策、多元治理五个方面提出破题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核心难题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化试点经验形成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强化平台建设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和创新活力的治理建议。




专家点评与交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荣誉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洲,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春阳三位专家对特邀嘉宾的专题报告进行研讨交流。


专家一致认为,9位专家分享的主旨报告精彩纷呈,在制度、规划、设计、技术、管理上的创新做法,探索出统筹兼顾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新路子。广州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积极探索、直面问题、勇于纠偏的务实创新实践,为新时期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吴庆洲教授(左)、邵甬教授(中)、张春阳教授(右)

图:专家现场点评




现场调研




5月21日上午,参会代表深入调研了TIT创意园、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详细了解广州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工业遗产活化改造等方面的经验,更好了解广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遗产活化利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新思路、新特色、新做法。


本次会议为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与创新实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研讨平台,与会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展示了全国近年来在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历史文化名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创新探索和有效途径,取得了广受好评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聚焦“新时期古都保护传承的创新路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2022西安论坛”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2022年年会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会议 |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创新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广州主题会议成功举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