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明确以“多规合一”为基础,以精简审批环节、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深化改革,提高审批效能和监管服务水平。从实践来看,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持续改革,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助企政策举措,有效降低行政相对人的办事成本,推动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本报推出专栏: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将陆续推广部分城市改革实践、经验做法,仅供交流借鉴,共同推动改革持续深化。


深耕项目策划生成

破解项目“落地难”


完善“一张蓝图”。福建省厦门市统筹整合资源规划、发改、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的所有空间规划,统一坐标系,消除差异图斑,汇聚形成了涵盖现状、规划、管理和社会经济等4大专题590个图层的全域空间“一张蓝图”,作为项目策划工作底图,不断夯实策划工作基础。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厦门在编制五年国土空间实施规划的基础上,每年滚动编制三年行动规划和实施年度计划,并与用地用林用海审批、征地拆迁、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土地出让、资金平衡、项目策划等计划相互衔接融合,做好“空间预算”,统筹协调各部门、区政府、指挥部的建设需求,增强可实施性,推动规划由“墙上挂挂”,变成“规划蓝图”和“施工图”。

创新“双清单+容缺并行”机制。厦门打破原项目策划“一有问题就返库”的传统策划模式,建立了项目策划生成阶段意见问题清单,联动全市近20个部门开展空间治理,梳理细化5大指标、45个问题事项、26个容缺事项,明确责任部门,实现策划问题跟踪规范化。同时,厦门还推行了审批事项清单,各部门在策划阶段提前明确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及审批层级,一表汇总给项目业主单位,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事项”。“双清单”机制成功首创项目策划生成标准化模板,实现项目策划生成双腿跑,为项目落地“解困松绑”。

推动立项用地许可“多批合一”。厦门大力推动立项用地阶段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与发改部门立项批复“多批合一”改革,并联办理出具《建设项目立项用地阶段规划许可批复》,并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可研批复》作为附件一并核发,实现“一个阶段一本证”。


精简审查事项

推动许可事项“多证同发”


精简审批内容,划清审批边界。厦门梳理和精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内容,厘清部门职责管理边界,明确规划许可审批时只对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等14项核心内容进行审查,其余17项内容列入后续“双随机”抽查,助力审批效率提升。

分级分类审批,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厦门持续优化和扩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缩小审批范围。在已有43种情形可豁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基础上,建立了豁免项目清单报备公示制度,强化批后监管,并在限期内抽查认定。同时,厦门还推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梳理公布日照、三维、景观艺术评审等审批类型清单,约定清单内项目免于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同时出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清单,清单内项目提交承诺后,窗口即来即办,立等可取,政府限期抽查告知承诺制项目合规性,践行“放管”结合。

阶段梳理融合,促进不同类型事项“多证同发”。厦门各部门通力合作,靠前服务,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的同时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实现在出让成交确认后7个工作日内交地与交证“零时差”。与此同时,厦门大力推行工业标准地项目“多证同发”,明确以出让方式配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一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合并验收事项

竣工验收“一次办”


厦门将可在竣工规划条件核实阶段一并办理的内容(如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等)纳入《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和土地复核验收意见书》中一并办理,将土地复核验收其他内容(如:开竣工违约处理、企业产能要求等)纳入批后监管进行“双随机”抽查,并推动建设项目开竣工回执事项由建设单位申报调整为主动监管服务,减轻企业负担,提高验收效率。


加强监督管理

事中事后“动态管”


汇聚融合监管业务。厦门全面梳理整合了建设用地与建设工程项目数据库,实现了建设项目全流程数据汇集,为合并开展“双随机”检查、信用认定、供而未用及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及处置工作提供数据保障。
构建批后监管一张图。为将分散在各区的建设项目监管信息统一梳理整合,厦门形成了全市建设项目批后监管“一张图”,由原先的清单式管理转变为空间化管理模式,并动态收集和完善项目监管状态,避免历史问题项目久拖不决,增加处置难度。
全面完善监管体系。厦门明确监管要求,强化信用认定,对失信行为的相关责任单位实施联合惩戒,形成“告知承诺制+批后全流程监管”模式,营造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打造动态监管预警。厦门建立建设项目批后监管信息平台,构建监督预警、履约监管等重点板块,动态监测建设项目推进情况,实时掌握全市建设项目监督预警和违约处置情况,促进建设项目事前监督预警、事中履约监管、事后跟踪处置,实现对建设项目全方位覆盖、全流程监测、全周期预警。


信息赋能

实现用途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搭建资源规划一体化平台,实现业务全覆盖。为破解原不同系统分散孤立问题,厦门整合搭建了资源规划一体化平台,纳入涵盖规划、土地、林业、矿产、测绘等90余个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全覆盖,同个项目不同流程以关联编号进行管理,形成“项目一个树”,实现指标续办及关联预警。
强化电子证照内部共享调阅。在全面梳理局内所有依申请事项产生证照及可内部调阅证照的基础上,厦门明确政府部门通过平台实现内部调阅,由此打通资源规划一体化平台与市电子证照库共享接口,实现电子证照实时上传调阅。
推动省市平台“纵横互联”。厦门大力推动资源规划一体化平台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多规”平台、土地征收系统、批后监管系统等市级平台互联互通,指标自动核验共享。同时,与省用途管制管理系统接口互联,实现数据及业务实时推送汇交,在线监测,配号信息在线回流,以减轻基层审批人员重复录入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推行全流程在线审批。在原全程网办的基础上,厦门推动行政审批与前期项目策划生成、区域评估、电子证照等衔接联动,采用电子报建、电子签章、电子可信文件共享、电子档案等技术手段实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审批全程无纸化,实现企业在线申报、部门在线审批、证照在线核发、结果在线共享、资料在线存档,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推动工程规划许可BIM模型“云报建”“云审图”。为加强用途管制实施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厦门搭建了厦门BIM规划报建审查审批系统,加入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地下空间、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退线间距等20余个自动检测指标。建设单位通过系统提交BIM方案模型后通过“一键审查”“一键生成”审查报告,提供BIM交互式审查服务,形成报建人员自主审查机制。2022年以来,厦门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增加项目开展BIM报建条款,强化BIM报件的推广实施。截至目前,已有52个项目开展BIM报建。
加快城市实景三维建设。厦门充分挖掘实景三维数据价值,组织实施了多个倾斜摄影或倾斜摄影测图项目,已获取建成区高精度实景三维影像430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设计决策、历史风貌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等多种用途管制管理场景中已得到了重点应用。同时,厦门为各区政府、委办局、事业单位、国企等数十个单位提供三维底图服务,强有力支撑各单位的三维数字孪生底座建设。

来源: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文字编辑:黄薇

新媒体编辑:赵蕾

初审:薛亮

审核:程秀娟、毛志红

审签:赵晓涛


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推荐阅读

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我为‘i自然’献一策”有奖征文启事

《奋斗者说》主题短视频开始征集啦!


欢迎投稿!地灾防治新媒体作品征集展播启动


全国耕地保护全媒体作品开始征集啦!

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厦门:全流程在线审批,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在行动之六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