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在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各地按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之际,“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顺利举办,市(地、州、盟)党委、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市49名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党的二十大部署,分享各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经验,交流对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现陆续刊发供交流参考。
中共仙桃市委书记 罗联峰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国土空间呈现“五田四水一分城”的格局,是典型的平原水乡城市。近年来,仙桃市着眼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坚持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加快推动“人、产、城、境”深度融合,着力建设碧水绕城、清水润城的灵动水城,打造风景如画、美丽宜居的梦里水乡,让公园城市成为仙桃的靓丽新名片。
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1、全域统筹规划,“一幅蓝图”管总。保持对接武汉、同城发展的战略定力,把握灵动水城、活力都市的城市特质,按照顶层划线、中层布局、底层落实的原则,把全市253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规划统筹,摸清底数算好账、厘清思路把好向、留白留绿精准调,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坚持“多规合一”,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一心三带五分区”(中心城区+北部、东南部、西南部城镇复合发展带+五大区域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和“1267”(中心城区+2个副中心+6个重点镇+7个特色镇)的城镇发展体系,实现“一幅蓝图绘到底”。
2、分区精细规划,“一张详规”管批。着眼城市提质、产业发展需要,在全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在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下,分片区、精准化编制南城新区、仙桃高新区(国家级)、非织造布产业园、武仙产业协作区等一批控制性详规,引导推动重大功能性项目向南城新区集聚、重点产业类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以规划引领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塑造可持续发展空间。坚持有规可循、依规许可,严格按照控制性详规指标要求,从严审查批准商业和住宅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方案等,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精细化管理。
3、刚性执行规划,“一套方案”管建。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法定地位,制定“三验”规划监管方案,坚决遏制违法占地和违规建设行为。坚持事前验线,项目开工前对照红线图和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校准偏差;事中验证,工程超出地面时对照平面图建筑定位现场核验是否越线、是否改变建筑结构;事后验收,坚决杜绝“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设、建没有规划设计的项目”,切实杜绝建设的随意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这两年,全市违法违章建设基本实现零增长,新建商住楼盘无违法行为。
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城市短板,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现代美感的公园城市。
1、高标准开发南城新区。坚持高点规划、设施优先、产城融合,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开发建设南城新区,统筹布局产业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生态景观项目,新区“五横九纵”主干道路基本形成,水电路气网实现全覆盖,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基本拉开。目前,南城新区核心区行政中心、第一人民医院、荣怀教育园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仙桃中学新校区、市奥体中心、艺术中心项目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工程加快推进,新区正成为绿色低碳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承载区。
2、系统性推进功能升级。坚持对外拉开大通道,武仙城际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仙桃通用机场、汉江仙桃港、仙桃海关、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一批格局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正全力申报建设仙桃综保区,仙桃“公铁水空”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对内设施大升级,29条城区重点街道品质提升、12条主次干道修整刷黑,所有乡镇均通二级以上公路;布局建设银泰仙商、武商、吾悦广场等一批特色商圈,重点打造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中和农产品大市场、华中汽车交易大市场、恒迪建材大市场等一批区域性专业市场,中等城市格局基本显现。
3、高品质优化公共服务。统筹深化户籍制度、教育均衡、医保并轨等配套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助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集团化办学、教联体建设模式,近两年新改扩建城区中小学17所,新增学位2.9万个,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教联体、10个市级示范性教联体;大力实施公共设施补短板工程,近三年城区新增停车位6000个、厕位1000个、医疗养老床位1300张;组建市一医院、市中医院两个三甲医院牵头的医共体,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加速向镇村延伸。
4、片区化改造老旧小区。聚焦存量空间释放和功能形态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滚动实施老旧小区片区化、功能化改造,将老城区划分为8个片区,统一立项、设计和施工招标,组团连片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系统化推进道路刷黑、雨污分流、立面改造、老旧燃气设施更新、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供配电设施升级、架空管线下地等工程,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近两年城区138个老旧小区变脸改造、123条背街小巷亮化美化,让城市既有“都市味”又有“烟火气”。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抓手,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1、涵养生态美颜值。坚持修复与治理、保护与发展、治标与治本协同推进,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投资22.5亿元推进汉江城区段综合整治,沿汉江1公里内24家化工企业全部“关改搬转”、砂石码头全部拆除,滨江公园加快建设;推动30多条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150公里。深入实施“绿满仙桃再行动”三年计划,全域推进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绿化,每年植树造林3万亩以上,建设城乡绿道100公里、小游园10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仙桃获评国家园林城市。
2、绿色生产增价值。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准建准产关口,坚决淘汰高耗低效产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近三年共否决、劝阻污染项目20多个、拟投资过百亿元。大力创建绿色工厂、生态园区,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的全国示范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投用。提前布局全省首个以氢能为主导的零碳科技产业园,发布零碳科技产业园发展规划,国氢、国华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户,积极探索打造建设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区。
3、低碳生活提品质。与长环集团合作推行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首期投资100亿元统筹开展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水”共治,实施全域安全饮水、污水治理、城区防洪排涝等8大工程项目,打造汉江流域治水兴水的示范样板。突出人水和谐,精心打造了汪洲河生态景观带、仙下河景观带、沔东湿地公园等一批水绿相映、和谐秀美的城市生态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游玩的首选之地,中心城区群众“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市长之声︱精细规划 精致建设——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