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资源报”独家编辑,内容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
合作电话:010-66557820
网址:www.gtzyb.com
《中国国土资源报》发行热线:010-66557891
12月14日,全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湖南省湘西州召开。会议提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拓思路,锲而不舍,争取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
会议总结了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将地质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的十大措施:
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围绕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和脱贫攻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促使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积极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向贫困地区公园倾斜。地质遗迹保护资金、异地搬迁扶贫资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资金、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等尽可能多地优先安排给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
充分利用地质公园矿山公园金字招牌招商引资。
充分认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贫困地区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努力做好规划、绘好蓝图,利用支持政策,做好宣传,利用金字招牌加大招商力度。发展以地质旅游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不断拓宽产业领域、产业类型,延长产业链,带动贫困村整村脱贫,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和投资环境。
充分利用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景区开发的契机,优先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公园所在地交通、水利等各项目资源和资金,优先建设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联通外界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积极协调机场、高铁站点等配套设施的落地,由此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改善贫困区域其他发展环境,为吸引八方游客和招商引资打好基础。
千方百计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兴办各项产业、事业,拉长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旅游产业链,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制定政策,有针对性优先解决贫困人口到景区园区就业创业。
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需求。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所在地贫困群众最缺的是资金和支持政策,需要当地政府和公园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扶持性政策,筹划资金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增收。这方面也有很多好的典型。
建立共建共享开发机制,贫困群众共享产业收益。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共建共享地质旅游开发机制,让贫困群众共享地质旅游产业收益。允许所在地的群众和贫困人口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草等资源资产和资金入股公园经营企业参与分红。公园经营企业通过整合园区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重要地质遗迹或矿业遗迹保护区实施易地搬迁,给予原住民资金、住房和安排就业等多方面的补偿,实现精准扶贫。
开展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激发内生动力。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要发挥公园科技文化和人才优势,建立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群众开展导游、经营、宾馆饭店客服、厨师等旅游服务,实用人才等技能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就职就业创业能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动力,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发展优势农特产品,畅通现代化销售渠道。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要利用当地优质的农林生态资源,开发打造各类各色农特产品、中药保健食品、民族饰品及旅游商品。帮助贫困人口建立多种形式销售渠道,帮助他们运用现代化的销售方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等,实现线上线下一同销售,促进贫困人口增收。
挖掘当地民俗文化,提升旅游内涵。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要主动深入挖掘所在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美食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康养文化资源,结合新兴的山地运动、探险露营等活动,大力宣传、组织特色民风民俗地质文化旅游活动,提供多元化旅游服务。充分发挥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品牌效应,通过开展当地各种文化的研究与研讨,举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提升公园的旅游内涵和文化品位,实现发展旅游带动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
制定专门措施精准帮扶特殊贫困人口。
为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很多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如有的成立了专门的脱贫攻坚领导机构,有的派驻工作组常驻景区所在村镇进行扶贫工作,有的为景区每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定帮扶措施、宣传帮扶政策、每月进行走访调查等,有的筹集资金解决景区内村民的通路、通水、通讯等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特别是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殊贫困人口,通过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引导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进一步挖掘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运营助推脱贫攻坚的优势和潜力,做好顶层设计。各地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的品牌价值,鼓励民间力量和民间资本参加公园建设运营,支持贫困地区农民以各种资产和技能入股参与公园建设,逐步建立公园服务于社会、社会共建公园的社会化新格局。各地应根据实际,将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与交通建设、环保工程、土地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予以统筹,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引导政策,兼顾各方面的需求,统筹各部门力量,实现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目标,争取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在助力脱贫攻坚上取得新成效。
我国“两园”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帮助特困地区24万人直接脱贫
12月14日,记者从全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上获悉,我国12个特困连片区(包括“三区三州”)和1个片区外扶贫重点县范围内的124家地质公园和6家矿山公园,助推当地24万人直接脱贫、417个村整村脱贫,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切实发挥了扶真贫、真扶贫、扶长远的良好作用。
根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在会上发布的《全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效益评估报告》,截至2017年11月,我国已建成国家地质公园206处、批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33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世界地质公园35处。位于12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地质公园124家、矿山公园6家,涉及135个贫困县、37.6万贫困户、约174万贫困人口。
近年来,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为贫困地区直接提供了1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贵州、湖北、湖南等地的地质公园建成后,当地旅游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旅游扶贫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同时,“两园”内共建设地质博物馆(展示厅)389个、地质广场284个,满足了贫困地区对地质科技科普的精神文化需求。“两园”建设在拉动贫困地区房产、土地、林草等财产升值,增进贫困地区对外交往,改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国土资源报》是国土资源部主管的专业性、行业性大报,是国土资源新闻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重要的政策发布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国土资源管理公告指定发布媒体,提供土地、矿产、矿业、地勘等国土资源行业权威资讯。周六刊,彩色印刷。
《国土资源通讯》(半月刊)、《中国土地》(月刊)、《中国不动产》(月刊)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中国国土资源报》请到当地邮局订阅,全年定价384元
国内统一刊号 CNII-0259
邮发代码1-22
杂志订阅请致电报社索取订单。
订阅热线:(010)66557891/92/93
联系人:王润雨 刘赛
本期编辑:赵志坤
觉得不错,请点赞↓↓↓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资源报
通过「BeePress|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WordPress 插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