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曲溪(谿)楼
迄今为止,新中国发行过多套古典园林邮票,其中最受欢迎的一套,毫无疑问是T56《苏州园林——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是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宅园,又称“东园”。(其西有一座戒幢寺,称“西园”。)清代乾隆年间归属刘氏,改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为常州人盛康(号旭人)购得,取“刘”字谐音改为“留园”。盛康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对园景续加经营,被誉为“吴下园林之冠”。解放后留园整修开放,成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留园涵碧山房与明瑟楼
《留园》邮票发行于1980年10月25日,设计者是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全套四枚,分别是“春到曲溪楼”、“远翠阁之夏”、“涵碧山房秋色”、“冠云峰晴雪”,展示留园最富代表性的四季景致片段。
留园东南设一系列天井小院,蜿蜒穿插,明暗不定,至中央水池边豁然开朗。东为五峰仙馆、鹤所等庭院,较为密集,西部则大片留白。邮票前三枚均为水池周边风景,第四枚为东部庭院小景。
第一枚从水池西北看东岸的曲溪(谿)楼。这是一座狭长的二层楼阁,位置相对池岸稍稍退后。北侧有清风池馆凸于水上,西边另有一座临水的方形亭子,名叫濠濮亭。春天杏花开放,一片明霞。
第二枚从西往东看水池东北的远翠阁。阁前有一块空地,放置许多太湖石,视线东端露出山墙的房子是汲古得绠处。周边多高树,夏日浓荫密布。
第三枚从西岸游廊向东南方向看涵碧山房和明瑟楼。这两座建筑组合在一起,造型略有些像船厅。秋季黄叶灿烂,映照水天。
第四枚展现的是全园东北处的独立小院。院中央竖立巨型太湖石“冠云峰”,高逾5米,为江南第一名石,左右辅以瑞云峰、岫云峰,前临小池,如美人照镜。江南冬季下雪,银装不掩红花绿草,景致分外清丽。
四枚邮票都采用62毫米×26毫米的票幅,在所有园林邮票中属于唯一的特例。这样的图面很像古代绘画中的手卷。
手卷就是我们俗称的“长卷”,左右两端设卷轴,平时卷起来收藏,看的时候才打开。古人画山水和园林,特别喜欢画成手卷,以充分体现景物多维变化的参差之美。唐朝王维的《辋川图》、元朝倪瓒的《狮子林图》、明朝米万钟的《勺园图》、清朝袁江的《瞻园图》,都是手卷式的园林图画名作。
留园冠云峰
《留园》邮票借鉴了手卷的横长构图,但没有照搬古人常用的散点透视,而是用类似广角摄影的方式来展开画面,也有点像我们今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全景模式”拍出来的效果,不过没有透视变形。相比纯粹写实的照片而言,邮票又对亭榭、山石和花木作了若干挪移和裁剪,使得画面比实际景致显得更加舒展,比例也更加和谐。换句话说,邮票上的景象在现场其实是既无法看到也无法拍到的。
放大了仔细看,可以发现孙传哲先生的笔法相当简练,基本上就是先用线条勾勒轮廓,再用水粉平涂,没有多少浓淡疏密的变化,平平无奇,但印入方寸之后,却变得神采奕奕,令人眼前一亮。
这套魔法是孙先生的独门绝技,基于深厚的设计功力以及对邮票的缩微尺度和印刷方式的准确把握,在《黄山》、《金鱼》、《梅兰芳舞台艺术》等佳作上屡试不爽,《留园》同样也不例外。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美术遗产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