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爆破人:hh

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修修补补 逐渐充盈丰盛
原专业:建筑学
现职业:某央媒记者-产品设计

工作经历

#教育

2015-2020:湖南大学,建筑学本科
2020-2022:宾夕法尼亚大学,MSD研究生

#实习

2020/07-2020/08  北京三文建筑设计事务所
2021/07-2021/08  万科暑期实习

#工作

2022/09至今  某央媒新媒体产品设计(目前正在入职锻炼 记者)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先说说和建筑的羁绊,我和建筑学的关系属于情深缘浅。

建筑学有趣,在二十左右岁为我建立了思维方式,带给我难得的丰富体验,但我也是真做不好设计。知道什么是好却做不到的感受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体验过:没有天赋,也没有过人的精力来补拙,坚持下去又薪资微薄。

综上,跑路的原因很俗气:我爱自己,也爱钱——想找到世界上适合自己的位置;想买个跑车。

原因是后来想明白的,但转行的念头很早就有了。我这个人很“花心”,总是吃锅望盆地不满足。高中时我学理科,梦想却是学传媒或者艺术。留学申请的时候也是,去咨询建筑留学,差点签合同学服装设计了。冷静下来了解了就业前景,又考虑到自己在设计方面被印证缺失的天赋,担心最终只是从画图工变成打版师而作罢。暂时没有明确的喜好,又想要一个尽可能好的学历,保险起见我还是继续选择了建筑学申请。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 在studio通宵赶模型



01

转行:我做的选择也塑造我

真正有转行的行动还是“多亏”疫情。我是一个迟钝的人,机会到眼前我才用力抓一下。
2020.9研究生入学,疫情严重,我在国内上网课,2021.7毕业的我甚至还不知道刚入学就该参加秋招了……还好因为疫情我们有了2022.6毕业的新选择,这样不仅有了能在国内实习的暑假,还能参加2021秋招。
之前了解过建筑生择业方向中地产竞争最为激烈,想着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也想去看看。暑期实习又对地产校招非常重要,于是我说服了股东们(我爸妈)同意选择延长学制,准备实习。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现在看公司这件文化衫“不撞南墙不回头”说的挺好呢

找实习和实习过程不赘述啦,这段实习是在万科浙江某城市公司,实习过程轻松,含金量不算高。但是比起之前在规划院和事务所的实习,它最重要的作用是让我真切意识到还有很多比进设计院画图更好的选项,由奢入俭难,我不想回去做乙方了。最后实习答辩我得了第一名,拿到了秋招pass卡,然后签证放开我飞美国了。
刚到美国时,语言、生活、课程都在挣扎,秋招却一刻不停地开始了。每一个面试群都能看到学历备注是一水儿顶尖名校的20个竞争对手,我能力本来就不出众,简历里唯一一段实习可能也略显寒酸,反正秋招里我并没有拿到特别满意的offer。地产暴雷的大环境下我反复斟酌还是不太想去二线城市。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整夜焦虑失眠时看着的3601Market st街角

我开始每天失眠,研究如何在春招寻找新的转行机会。
上网搜索建筑转行,排第一的答案应该是产品经理吧。但是都这个时候了,我连实习机会都没有,只能病急乱投医,开始找线上远程实习。后来直接在网上报了个班,学习画原型、写需求文档等等,当作我的一个实习,但是这离找到小厂的工作都还差得远呢吧。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学着画原型写需求文档
与此同时12月底交完图,我看到朋友圈里一家央媒校招的推送,新媒体部门招聘要求中涵盖设计相关专业。秉着不放弃任何机会的原则,我把之前做的产品原型二维码也放进简历投递了。
说来也巧,小时候我最想学的就是传媒,不过高考那年中传的理工类只招收了一个技术相关的专业,我就没报。可能藤校的敲门砖够硬,而且专业名碰巧叫“设计学理学”,再加上本科时一些文娱和主持的经历,我简历关过了。没有可以咨询的同学和前辈,我只能上网搜集往届考试内容,买题库,抱着B站的考公视频看…大概一个月,我背党史、看时政、学写作,笔试也低空飘过了。之后是拉长战线长达几个月的N轮面试,录制,线上……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备考像回到本科考试周



02
留学:来都来了 怎么能不旅行呢

与此同时,延长的最后一学期课业松散,是绝佳的旅行时间。
圣诞节去弗罗里达乡下跳伞、和海牛游泳,结果晚上打不到车回城里,只好在街上放着Last Christmas流浪;冬天的波士顿海边,我坐看朋友穿着羊羔毛外套奔跑御寒,可可爱爱,心里想的是我好想养小狗哈哈哈哈对不起;春天的丹佛,学滑雪第一天就高反得走不了路,后来靠着吸氧学了三天,回费城休养了一个月;春假时见到了旧金山如其名的落日余晖,和第一次开车上路的朋友自驾穿过西雅图一个《暮光之城》般的森林公园去看雪山;在帝国大厦的纽约夜景里感受膨胀的欲望;阿拉斯加的寒夜,贴了一身暖宝宝和大家挤在行军车(?)里上山看微弱极光(?),泡着珍娜温泉等头发结冰……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流浪圣诞节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跑御寒的“羊羔毛”

现在我依然觉得这段时光自由得像是偷来的限定虚拟世界,不过焦虑也是长期伴随的。
压力大得受不了的一次,在阿拉斯加一个小镇上,此前我在加州已经玩了将近十天,想到自己这么久没干正事,工作也没着落,我整个大崩溃,嘴上说着“这里像我们东北的冰雪乐园我不想去了”,实际独自回酒店给作品集学生备课,哦对,之前做了一年的兼职作品集辅导,也成了我转行的一个保底选项。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在酒店emo也不忘拍拍窗外的风景
旅行结束,说回央媒面试,限时录制问题那轮我面的不好,语无伦次。到了六月底回国的时候,我也还没收到它的offer,只好在手上看来看去都不完美的offer当中先选了一个,一边还在boss直聘看品牌策划之类的其他招聘。在那家公司学习第三天,正准备交社保的时候,接到了一个校招补录的电话,拿到了这个央媒新媒体产品设计的offer。
当时我懵了,觉得运气也太好了。不过回头看尝试过没成功的机会也够多了,我就像一个撒泼打滚不想干建筑,只能像无头苍蝇把所有选择试了一遍的笨小孩。


03

新工作:缺陷变职业 努力修修补补

新工作顺利吗?开头当然不。
我没想到入职第一年90多个大学生全被派到地方锻炼,无论录取岗位是什么,都从做新闻学起。
记者的基本要求是会说能写——正中我生理缺陷:我不擅长也不爱表达。每天被迫营业,社恐人逐渐变成厚脸皮,持续失去的自信也不得不在社交时虚假繁荣起来。出了不少不被看好的艰苦任务,直播前连续几晚嘚啵嘚背稿,紧张得睡不着,还是因为播得不好在会上挨骂……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一些工作花絮照
不过有趣体验总比困难多。各种采访经历苦中作乐,有一次去山上拍鸟,住的是村里的民宿。
东北传统民居的三间房,和我一窗之隔的是一个炕上的四个拍鸟大爷,精神好到凌晨四点就起床唠嗑啦。
村头小卖部的电视机震耳欲聋,大爷的听力昭然若揭。
买来的牙刷塑料壳里都是灰,同事戏称“这有我牙干净没?”上山拍摄,摄像老师摔了个大屁墩,我没扶,因为我在找掉山里的金戒指哈哈哈。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和我的戒指最后一张合影
工作中我还了解了许多奇奇怪怪冷知识:柞蚕的一生如何变化,大米如何加工和保存才最新鲜,杂交选育良种榛子怎么操作,白鹭的漂亮“婚纱”是什么……以前毫不感兴趣的知识盲区现在反而成了我逐渐与世界建立感情的媒介。
还有就是时间多了、睡得好了、人年轻了,我打网球、练普拉提、看书,最近还开始学日语了……感觉自己的空白区域渐渐被涂上颜色。
做记者第九个月,终于找到一点平衡,但3个月之后我又要回北京的产品设计部重新开始了,不得不承认人生是有点荒诞在的。



04

未完待续

emo的时候我会说我的人生好破碎,就像一直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推到山顶,滚下来重新推。
反复推了七年的建筑大山,一年的记者小山,之后回了北京的新部门,我又要从山脚重新推。从理工女到入门级新闻工作者,再将半只脚踏进互联网;别人择一事精一业,我事事浅尝辄止(笑),往好了想这就叫充盈丰盛吧。我不后悔学建筑的七年,它教我用理性又浪漫的眼光看世界;也感谢每一段缝缝补补、跌跌撞撞的经历让我变得完整。不知道未来这份工作会不会是正确答案,大不了从头再来,希望早日找到一座自己能推得高高的山。
我的转行运气成分太大,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但我想分享的心得是,越是没信心,就越不要放弃任何机会,如果理性权衡觉得能做,就别停留在空想。绝知此事要躬行,试得多了总有一个会成功的。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在阿拉斯加蓝冰洞 很符合我的状态
.END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讲几个建筑师目前比较关心的问题:行业、周期、择业以及转行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你曾纠结过,去地产还是设计院吗?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设计行业人才供需失衡有多严重?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2021年建筑设计行业展望和人才市场情况分析



* * *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咨询合作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投稿咨询  转载合作  摄影服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