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对余村来说,8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2005年的这一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余村被首次提出。自此,余村坚定地守护着一抹“绿”,踏上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乡村之路。
十八载岁月,源起于余村的这一抹“绿”,持续渲染开去,变得更加鲜亮,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当离开城市的车水马龙,走进余村。
绿色,是这座小村庄的生活主色调。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余村绿”。
01.

在余村,
我看见流动的自然绿

看着眼前的绿水青山,很难想象,过去的余村是黑灰色的。
上个世纪的余村靠着三座矿山和一个水泥厂,把石头烧成灰,做成砖头、水泥,换回来“一桶桶金”,一年几百万的村集体收入让村民们迅速富裕了起来。
可随着矿山开采,绿水青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烟雾”,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健康威胁,都让这座小村庄惊惶不安,被黑灰色笼罩。

(矿山开采时期的余村旧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让村民们下定决心关停水泥厂,探索转型路径。
摒弃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不再“卖石头”,而是顺着“逆城市化”时代潮流,发展生态旅游,转为“卖风景”。这座小小村庄,自此蝶变新生。

(青创05期“寻找大自然工位”行动拍摄的余村新颜)
现在的余村,重现南方小村庄的风韵,风景中透出温婉的「绿」。
淅淅沥沥的雨天,坐在余村兜内咖啡的店铺窗边,看着窗外的绿叶被雨滴打湿,绿色顺着玻璃窗流淌下来。 在余村,绿色是会流动的。

(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 & 兜内咖啡)
绿色流向竹林。一个天气还不错的日子,和同伴沿着环山绿道上山,去见识一下「卧虎藏龙」的竹海。踏绿前行,山间扑面而来的竹叶清风,发出沙沙的声音,那是绿色穿过竹林的「痕迹」。

绿色流向山丘。在余村的冷水洞,把摄影机当作眼睛,尽收湖光山色。绵延的小山丘,波动的水面,绿色就在它们之间蔓延。

(余村 冷水洞)
绿色流向草地。平日里总嚷嚷着要「躺平」却始终「躺不平」的我们,到余村才发现,「躺坪」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和小宠物在一大片草坪上随心所欲奔跑,快乐的心情也跟着绿色跃动起来。

(余村印象 大草坪)
02.

在余村,
我看见零碳的科技绿

余村在全球率先提出“零碳景区”的发展构想,建成全国首个乡村零碳公园,在余村,处处可见「科技绿」。
承载着余村发展历史的老水泥厂被保留下来,在20年后被改造成了集阅读、展览、发布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场所,取名为“余村印象”,见证着余村从“工业飞鸟”到“生态田园”的绿色发展之路、印象转型之变。
“余村印象”建筑群对各种低碳材料和技术先行先试,通过AI节能优化降低能耗,并采用屋顶光伏发电抵消建筑碳排放。
满满的科技含量和低碳实践,让“余村印象”获得国内国际碳中和建筑双铂金认证,并且代表中国参展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余村印象 青年图书馆)
在余村印象大草坪,「科技绿」是三株生命之树。白天树叶顶部的光伏膜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到晚上呈现出绚丽的灯光秀,蓝绿色的灯光脉络隐喻着植物对能量的传输。

(余村印象 生命之树)
在青年图书馆入口处,「科技绿」是名叫“碳宝”的“会说话的垃圾桶”。只要跟“碳宝”对话,告诉它垃圾名称,对应的分类桶盖就会自动打开,解答垃圾分类的问题。

(余村印象 青年图书馆 & 美在余村国漫茶咖空间)
在动车商铺前的大草坪区域,「科技绿」是有趣好玩的零碳虚拟骑行装置。玩考验teamwork的“骑行游戏”,和同伴一起闯关“发电”。

(动车商铺 大草坪区域)
路两边,「科技绿」是整齐排列的新能源共享电动车——「小象出行」。在村里走累了,只需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骑上小电驴兜兜风、看看风景,便捷又低碳!

(余村全球合伙人共创空间 BBS)
03.

在余村,
我看见可持续的青春绿
每一个曾经来过余村的人,再次踏进这座小村庄,都会惊讶“变化太大了”!
2022年,天荒坪镇结合大余村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诚邀全球英才共享发展机遇,共创乡村振兴绿色事业。
当余村的“绿水青山”遇上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碰撞出了「可持续的青春绿」。

(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 & 兜内咖啡)
怀揣着乡村创业梦的「新乡人」
在余村的画布上添一笔新“绿”
“青年在村”生活灵感便利店,售卖文创和面包,也售卖生活方式与态度;
“美在余村”国漫主题茶咖空间,带来了咖啡和手办,也带来了童年回忆;
“乡音小馆”,用音乐和酒装点起余村的夜生活;
“手造时代”的DIY体验活动,把不起眼的小零件改造成创意满满的手工艺品……

(手造时代)
青年们把新兴的文化、艺术、商业业态带到乡村,把新兴的思维、模式传递给在村的人,激活乡村的发展潜力。
原汁原味的“绿”
在新一代归乡青年中继续传递
他们参与余村的未来,打造亲子田园沉浸式体验农场,经营乡村咖啡茶饮夫妻店……对游客的真诚、对家乡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和探索,让余村“原汁原味”的“绿”在新一代归乡青年中「持续」传递着。

(与余农场 & 有院儿工作室)
来这里的旅乡人
在大自然的绿色能量中被治愈
自在放松地躺在浆板上,找回了久违的惬意和轻松。或许在大自然里汲取到的「绿色」能量,能够让压抑的心情得到舒缓,让人更“可持续”地生活。

(游客在余村玩皮划艇)
在余村,“绿”不是单一的,单薄的。
“余村绿”是一种可流动的生态美景之绿;
“余村绿”是一种低碳的科技环保之绿;
“余村绿”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青春希望之绿。

就像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核心区的大门,
♾️️的形态,寓意着“余村绿”的无限延展,
也意味着“余村未来”的无限可持续书写。
来源:我在余村等你.
美丽乡村建设之浙江安吉做法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余村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我眼中的余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