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由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世界规划教育组织、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城市实验室、中国联通智慧足迹、百度地图慧眼、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七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已于2023年7月8日正式落下帷幕。经专家组评审,最终产生特等奖两名,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二名。大赛虽然落幕,但赛事的热度不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小编将会陆续为大家奉上本届大赛优秀获奖作品展示!
本期,让我们共同欣赏特等奖作品,来自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张蔚、王星、陈文婷、刘沫涵、蒙晓雨、武建良、杨心语、刘笑、林芷馨、强靖淇等合作完成的《基于“人-活动-环境”互动视角的城市街道热风险评估与优化模型》。
选手采风

获奖作品
《基于“人-活动-环境”互动视角的城市街道热风险评估与优化模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城市热岛效应已对居民的通勤、休闲等日常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如何精准识别并优化城市潜在的热风险空间,营造“热舒适”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当前相关研究多聚焦城市、区域尺度的热环境评价,对于承载居民活动的街道空间分析关注不足;重在阐释建成环境与高温暴露之间的作用关系,较少从居民感知、活动视角出发对建成环境进行精准优化。
本研究以脆弱性和适应性理论为基础,从“人-活动-环境”的互动视角出发,结合手机信令数据、社交媒体数据、活动轨迹数据和街景数据等多源大数据,使用可解释机器学习算法框架,构建街道尺度城市热风险评估与优化模型。研究通过行为热暴露模拟、环境热脆弱特征提取和热适应力评价三个维度进行热风险识别,并以国内典型高温城市南京为例,利用模型识别归纳各类潜在热风险的街道特征,评估其空间分布、行为与环境特征和关键影响因子,最终提出“行为-环境”双视角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希望实现全面快速的热环境模型诊断,提升城市街道的热适应能力。
作品演示文件(节选):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决策
【国匠城-规划师成长学社】相关专题推荐: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相关文献、政策标准,上海市、烟台市、济南市的规划实践

扫码查看
PDF分享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国匠城
规划师成长学社——关注规划师成长的知识星球
3.5k+帖子 2570+文件 190+专题
6200+ 规划师已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特等奖作品:基于“人-活动-环境”互动视角的城市街道热风险评估与优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