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地方解读
基于省级规程指导的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五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提高省级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统一目标任务、编制程序、技术方法等要求,自然资源部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据悉,《规程》(GB/T 43214-2023),已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9月7日批准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笔者参与了《规程》(征求意见稿)的讨论,通过深入学习研究,结合湖南省地域特色及在此基础上编制的《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现提出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规程》应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以国土“三调”为底图底数,充分融合原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的主体内容,从侧重生产空间的开发建设拓展至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要素,从侧重建设用地转向到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要素。系统梳理79个行业专项规划成果,统筹平衡各专项规划空间需求,协调各类空间管控要求,有效解决各类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的矛盾,确保所有专项规划在一张底图上落地。
深入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协同,畅通省内外通道网络,加强与粤、鄂、赣、桂、黔、渝等省际区域协作,构建以综合交通和物流网络为骨架、对外开放平台为节点多中心、多层次、内联外通、双向开放的开放体系。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优化县级主体功能区,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区,构建“3+N”主体功能分区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承载能力,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紧密联结。落实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要求,全方位推进“六个一体化”,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高标准规划建设绿心中央公园。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总要求,通过优化布局、分类管控等解决现有的重大矛盾冲突。统筹协调耕地和林地空间,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将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要求经评估后适宜开垦的园地、林地等规划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将适宜造林的废弃矿山、裸土地等规划为林地,实现耕地保护与林地保护的多目标平衡。妥善处理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矛盾,在生态保护功能增强、生态格局完整性提高的基础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优先保障湘江新区、长株潭都市圈及两个省域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发展。
同步建设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涵盖现状、规划、管理、社会经济等数据,集成生态环境、林业、水利等部门空间规划类数据,引入全省地形级三维立体场景数据,全面对接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强化全过程监管,加强规划编制修改、审查、实施、监测预警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控,全面支撑调查、用地审批、许可、出让、登记、执法督察等自然资源全链条、全过程管理,以“数字化”引领国土空间治理方式变革。
各省国土空间规划成果陆续批复并出台。在这个时间节点,《规程》的正式发布,将填补空间规划编制领域的规范性文件空白,对各地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对市县规划编制实施提供可参照的依据和指导,完善我国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研究工作。
文章作者: 麻战洪,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土空间规划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文章来源: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解读︱基于省级规程指导的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