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北京等21个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目前,两年的试点工作接近尾声,各地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中国建设报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推出专题报道,继连续刊发宁波、苏州、西安、 黄石等试点城市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后,又接续分享了景德镇、成都、长沙、银川等地的试点经验供各地互学互鉴。
这座城有着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陶瓷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它就是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千年瓷都”景德镇。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保留了最为丰富、最为完整的瓷业体系及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的瓷貌和瓷韵。自2021年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景德镇严格落实城市更新底线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强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统筹推动老城区、老厂区、历史街区等不同类型项目保护更新,逐步形成了以文化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催生新业态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新格局。
景德镇描绘的发展新格局有什么亮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能否与您交换那只陶瓷壶?”澳大利亚摊主波士曼看中了隔壁摊主邵豪的陶瓷壶,她向邵豪提出以物易物的建议。
邵豪欣然同意了波士曼的提议。“作品能得到外国友人欣赏,我也很开心。”
这一幕正是发生在近日陶溪川文创街区启动的“春秋大集”陶瓷文艺集会项目上。在这场集会里有国内外艺术家、各大美术院校学生、陶瓷手工艺人将小摊摆进景德镇陶溪川。
景德镇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复同意的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城市,引入城市更新理念,以1958年成立的景德镇宇宙瓷厂为核心区域,利用旧厂房改出陶溪川文创街区。
在改造过程中,保留22栋老厂房,保留老墙、制作瓷器的相关工具,将窑砖重新铺设在广场上,在保留厂房历史文化的同时,改造老瓷厂的原料车间和成型车间变为瓷艺制作和传统非遗手艺的体验地,窑炉也摇身一变成为年轻创业者和瓷器艺术家的展示空间,让废弃厂房焕发出全新生机。
在陶溪川汇聚了3700位来自全球的瓷器艺术家和设计师,世界各地60多家艺术机构和院校跟陶溪川开展艺术交流活动,让传统和现代瓷艺在此交汇,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现在这里每逢周末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淹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瓷器艺术家和游客在陶溪川因瓷而聚,陶溪川也正逐步融合国际视野,成为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窗口。
“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描绘了过去景德镇陶阳里的繁华景象。现在的陶阳里在保留当地特有明清传统培房的同时,将陶瓷文化遗址及周边的400多幢古民居进行修缮利用,在留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内部重新划分,变成书屋、民宿、工作室等重启老街新生。古朴的灰墙在城市更新的脚步下依旧稳稳伫立,显示着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华彩。
现如今陶阳里已经化身为历史文化街区,在这里有着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当地在保留这些遗址的同时,通过设置展板和相关瓷艺手艺传承人现场讲解制作,为游客打开了一扇沟通古今瓷文化的窗口。2022年,近300万人次国内外游客来到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魅力,这里荣获了“2022年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称号。
千年窑火、万里瓷路,景德镇始终是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瓷都、陶瓷圣地。当地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继续按照城市更新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和配套制度政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景德镇国际瓷都定位、顺应人民群众期盼、适合中小城市发展的城市更新新路。
城市,是传承丰厚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市民宜居宜业的家园。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美好期待,四川成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锦江区四圣祠片区是传统老街区,街上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清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时代变迁,街巷、院落、建筑已经爬满岁月痕迹,亟需修缮和更新。于是,四圣祠片区启动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在保留街区特色的同时,通过产业更新、消费更新、体验更新,让新场景为市民带来宜居、舒适的生活新体验。
邛崃文脉坊夜景
四圣祠片区的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成立了工作专班或指挥部来推进项目建设。专班人员由区城市更新主管部门、街道和区属国有公司相关业务骨干组成,区属国企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按照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改造后的祠堂街
“我们坚持成片连片更新理念,以片区为单元统筹区域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建立完善了一个更新片区、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运营主体、一套治理体系的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两年来,成都市通过“五个一”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对106个片区实施有机更新,建成83个养老服务设施、3203台加装电梯、15038个既有小区增设充电桩,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环境品质、治理服务整体提升。
为全面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向城镇老旧小区延伸拓展,成都市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改造后自治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组织发动群众全程参与改造治理,让群众真正成为改造的“话事人”、质量的“监督员”、成果的“享有人”。
下涧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城市更新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坚持先自治后整治,依托‘微网实格’体系建设,将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融入更新改造全过程,持续在改中治、在治中改。”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羊区浣花小区修建于1998年,属于拆迁安置小区,共有楼栋22栋,1236户,3698人。如何对这样一个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的小区进行改造,在求同存异中达成一致,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小区改造过程中,专业社工团队参与小区自治全过程,成立以拆迁安置原村组书记为核心、22名楼栋长为主力军、120余名党员和居民骨干参与的“自改委员会”,四个月时间内,召开改造推进会48次、意见征集坝坝会14次,实现意愿征集全覆盖。
“为推动城市更新项目高质量建设、高品质呈现,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促进城市更新向全链条闭环转变,解决过去策划设计和建设运营无法有机衔接的问题。”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成华区猛追湾项目就引入了专业化企业助力老城区涅槃重生,通过整体策划、分步实施、商业运作,对2.4万平方米优质资源进行高起点策划、高效率建设、高效益运行,以“城市更新”打开猛追湾片区价值上升通道。目前街区蜀绣、蜀锦、川剧、皮影、熊猫采耳等文化业态占比30%以上,文创消费年均达7亿元。
同时,充分考虑在地居民诉求,推进“让路于民”,将长2.5公里宽7米的滨河车行道优化为4米“步行+自行车”慢行道,构建“无缝衔接”慢行系统,实现“回家的路”与社交场景融合。
猛追湾香香巷
成都有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公园城市建设中实施老城改造,找准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至关重要。围绕超大城市转型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以城市更新全国试点为契机,成都正在走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之路。

长沙市天心区,游客在杜甫江阁拍照打卡,古朴的建筑与湘江对面的现代化高楼相映成趣。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从烟火四溢的渔人码头到人山人海的黄兴路步行街,长沙市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将核心商圈周边的老城区改造成城市烟火、现代气息、历史古韵并存的街区,一举“俘获”了人们的心。
接下来,我们将从城市更新的四个层面,介绍“长沙模式”下的城市更新如何渐次蝶变,看长沙是如何留住市民和游客的脚步,也留住了城市的本色。
城镇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给人居环境带来了深刻影响,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长沙市将城市视作一个“有机生命体”,以城市体检为切入点,创新了“六步工作法”,即从开展城市体检、完善组织机制、编制规划计划、分类实施更新、实施动态监测、发布宜居指数,探索出一条以城市体检为基础,以城市更新为路径,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宜居乐业城市建设之路。
同时,长沙市提出基于城市体检形成的城市更新项目清单,启动实施全市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稳妥有序地推动主城区“一线二带多区数点”的城市更新工作。
长沙市将城市体检作为片区更新的前置要素,通过城市体检,以存量盘活为重点,分层分类建立“片区-单元-项目”三级项目库,指导城市更新项目实施。

圭塘河城市更新项目
2022年,长沙市编制了《城市更新片区(单元)城市体检和策划技术指引》,明确了城市体检和策划的流程及内容,以及更新工作的底线要求,基于土地要素和人口分布两大重点因素对片区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更为科学、更加精准的参考。
试点期间,长沙市还先后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推进城市功能再完善、产业布局再优化、人居环境再提升。
城市文脉的保护与利用并重,保障了传统文脉的接续传承。近年来,长沙市先后更新改造白果园、西园北里等14个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建设历史文化步道70公里,修复修缮程潜公馆、金九活动旧址等80多处历史建筑,潮宗街历史街区、太平古街等多地成为“网红打卡地”,既擦亮了“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也承载了城市的“烟火气”。
城市功能设施的优化完善,让人们融入城市高品质新生活。长沙市启动了观沙岭16个重点片区,促进“产城融合、医城融合、教城融合”,同时以“城市出形象,村民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造19个城中村,整治村容环境。

后湖城中村改造项目
同时,长沙市按照“一街一文化、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致”理念,累计整治提升支路街巷1047条,完成30个街角花园的建设提质,让市民“出门见绿”,为城市“增花添彩”。
长沙市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健全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城镇危旧房屋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实施意见和技术标准。

花炮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针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长沙市建立老旧小区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出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实施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设立维修资金账户并明确归集标准,优化维修资金使用申请方式,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线上缴存和资金申请使用线上表决。
同时,长沙市统筹考虑建造年代、历史文化价值、技术方案实施可行性等因素,采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批分类的方式实施城镇危旧房屋更新改造。截至目前,长沙市累计改造C、D级危旧房屋1339栋,惠及居民8549户,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778个,完成既有小区提质改造306个。
在贺兰山的守护下,靠着黄河水的滋养,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美称的银川,兼备西北雄奇与江南灵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城市特质。2021年,银川成为全国首批21个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之一,以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2010年至2021年,银川常住人口由199.31万人增至288.2万人,增长约44.6%;汽车保有量由39.5万辆增至117万辆,增长196.2%。面对新市情变化给群众出行带来的影响,银川提出系统治堵的需求管理策略、制度完善策略、交通供给策略,实施8项工程措施和2项管理措施,谋划实施改造“交通疏堵6+N”工程,形成一套合理的交通治堵方案。
其中,“交通疏堵6+N”工程中的“6”指团结路(民悦街—凤凰街)断头路道路工程、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断头路)工程、贺兰山路与民族街路口立体化(下穿式)改造项目、友爱街与银古路路口立体化(上跨和下穿结合)改造项目、贺兰山路与友爱街路口立体化(上跨式)改造项目、金凤五路(正源街—民族街)道路桥梁(上跨式)工程6项重点工程;“N”指配套工程。
截至目前,银川新增市政道路约50公里、慢行绿道约80公里,城市道路实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20%,路网密度达到5.8公里/平方公里的目标。
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兴庆区唐徕片区,包含3个社区20个小区,209栋楼10283户25723人,是老银川的一个缩影。防水保温性能不佳、上下水管道堵塞、公共区域路面破损……曾经的唐徕片区存在老旧小区的“通病”。
面对这种情况,银川创新实施合小并大、合乱并整、合块并片的“三合三并”工作法,实现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物业管理共建共享,建立网格治理团队,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凝聚工作合力。通过盘活小区及周边存量资源,合理规划停车泊位380个,建设机动车充电桩4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45个,改造社区活动中心1个。
同时,银川主张因地制宜,“住”变“商”促进业态新活力,将小巷作为小区文化的延伸,从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打造整体“套装”。针对部分居民已对自家房屋进行窗改门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银川重拾“唐徕记忆”打造了兴仁巷特色街区,对现有楼院、街巷风貌进行改造,并植入与唐徕文化相适应的工业风国潮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截至2022年年底,银川已投入资金29亿元,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19个、1264.86万平方米,棚户区6.5万套、1300万平方米,造福群众54万人。2023年,全市61个改造老旧小区已基本完工。
2023年9月26日,以“凤凰”为核心主题、以银川文化为依托的夜游新地标——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正式开街,夜幕降临,华灯闪烁,充满仪式感的“凤凰迎宾”演艺热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凤凰幻城由56栋仿明清时期建筑构成,占地28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7.92万平方米,配套停车泊位约1700个。银川文化城一期提升改造中,共将凤凰幻城划分为迎凤广场、凤凰广场、葡萄酒文化广场等七大板块。
改造前的银川文化城缺乏突出的文化气质和深度的体验场景氛围,于是,银川采用设计、招商、运营一体化招标的思路,通过企业自筹与申请贷款,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文化旅游与现代酒吧、演艺、餐饮等深度融合,打造“夜食”“夜购”“夜游”等多样化夜间休闲方式,带给游客沉浸式体验。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正式运行以来,日均客流量达2.5万人次,高峰期突破3.3万人次。
银川把市民对幸福宜居的期待深深地放在心里,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行动中,加速推动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确保如期交上有“温度”、有“质感”的城市更新答卷。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住建部专栏 | 浙江宁波、江苏苏州、陕西西安、湖北黄石城市更新试点经验分享
住建部: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住建部专栏 | 江西景德镇、四川成都、湖南长沙、宁夏银川城市更新试点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