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驷马组隶属于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村,北靠驷马山,东至苏皖交界,距离南京市区约44公里、距离南京禄口机场约53公里,交通便捷。
区位图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驷马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和传承村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村庄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市规划资源局会同浦口区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作为驷马组传统村落保护和管理的规划依据。规划范围为驷马组自然村范围,北至驷马山,西、南分别至驷马组村庄边界,东至苏皖交界,总面积约89.89公顷。
目前,该保护发展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为驷马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驷马组依山而建,围水而居,村落选址特色明显;村落所在的石村村区域隶属革命老区,初心始发,红色传承,是江和全抗战历史的见证;村落于明末时期正式建村,历史悠久,地处苏皖交界,苏皖文化融合。
保护规划范围图
隶属革命老区,是研究和展现浦口区中共党史和抗战史的重要载体;
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流传着驷马山的历史传说;
省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

-
历史环境要素、传统建筑较为集中、风貌较完好的区域;
-
边界清晰明确。
保护规划区划图
-
核心保护范围:划定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1公顷,为村落中部的门前塘区域。该区域是村落早期形成村落聚居的源头区域,围水而居的传统聚居方式较完整,传统建筑相对集中,老井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持完好。
-
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3.18公顷。北至驷马路,南至大浦塘、庙塘,东至段塘、杨塘、干塘,西至锅底塘、大塘底子以及村庄建成区。包含老树(皂荚)、老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完整展现依山而建,围水而居的历史空间格局,并囊括所有传统建筑。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一览表

以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内核,集“红、绿、古”于一体的红色传统村落,打造世外桃源地,红色古驷马。

规划总平面图
保护驷马组“依山而建、围水而居、田林交织”的总体格局,保护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内以门前塘为中心形成的围水而居的传统聚居形态,保护门前塘的生态环境以及周边街巷的走向、尺度、界面等传统风貌特征。不得随意拓宽、取直、占用主要街巷空间。对占用滨水空间、街巷空间、影响景观视廊的各类建、构筑物进行清理。
在保护现存规划控制建筑的基础上,其他建筑的改善、整治应以规划控制建筑风格为参照,在建筑体量、风格、材料、色彩等方面与规划控制建筑风格相协调。多为风貌协调且质量较好的建筑,予以保留,提升内部居住环境;风貌不协调但质量较好的建筑,鼓励采取改变立面材料、色彩、装饰等非结构性的整治措施,或采取降层、局部拆除等结构性改造措施,统一传统村落建筑风貌。
保持现有路网格局和道路系统,重点完善道路和停车场配套设施。新增一处道路内侧停车场,完善停车场充电桩配置。结合周边自然资源,合理组织慢行交通路线。
利用现有的村落空间格局和农林水系环境资源,形成“一心三片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一心”:门前塘区域的村庄文化中心和服务中心;“三片”:山林风貌区、村落风貌区与田野风貌区;“多点”:人文景观节点和自然景观节点。
完善各项市政设施建设,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对驷马组村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行逐步完善,主要完善卫生室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统一布局,兼顾多项功能。规划提升现有公园绿地,兼顾作为防灾避难场所。


审 核:陶乐
审 稿:朱佳
发 布:潘昕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成果解读 | 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村驷马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