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编 者 按


为更好地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现新时代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成效,“i自然”全媒体联合《地图》杂志推出《瞰!山水里的中国》系列报道,以卫星为“眼”,尽览万里河山的多姿多彩。
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洱海流域到湘江流域,从西北贺兰山到粤北南岭山区,从钱江源到闽江口……我们从“中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中,选取了14处生动实践,以“实景照片+卫星影像+文字解读”的形式,力求将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壮美画卷铺陈开来,以飨读者。
今天推出第六期:《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金秋时节
十八联圩湿地
草丰水美
河汊纵横
水鸟蹁跹
风景如诗如画

十八联圩湿地位于
安徽合肥南淝河入湖河口区域
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
是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
承担着
维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
蓄滞洪水等生态功能

生态地位十分突出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上世纪初期
十八联圩开始围湖造田
人口不断聚集
种植业、养殖业和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相互交织
湿地生态功能逐步丧失

2020年8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
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强调
“要坚持湿地蓄洪区的定位和规划,
尽快恢复生态湿地蓄洪区的行蓄洪功能

和生态保护功能。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2021年5月
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始实施
作为重大支撑子项目
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
通过退渔还湖、退塘还湿
采取内源污染分级处理、生态渗滤岛等技术
重构湿地生境
实现了
河口湿地蓄洪
污染物削减
生物多样性维持
的有机融合

截至2022年7月
当地修复湿地面积320公顷
完成植被生态覆绿面积286公顷
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面积410公顷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稳定
动植物种类显著增加

出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如今的十八联圩湿地

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
是名副其实的
“洪水之库、巢湖之肾、百鸟之巢”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环巢湖十大湿地的全部建成
十八联圩这个曾经的“老渔场”
实现了华丽转身
曾经饱受“生态创伤”的巢湖
将再现“三面青山一面湖”的胜景

出品:“i自然”卫星新闻小分队、《地图》杂志
策划:程秀娟、薛亮、王秀秀
统筹:路涛、孙竹
文字:路涛
设计:杜岷
海报供图:VCG
新媒体编辑:薛亮
卫星技术支持单位: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

审图号:GS京(2023)1652号

初审:薛亮
审核:程秀娟
审签:赵晓涛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瞰!山水里的中国 | 安徽巢湖十八联圩:“老渔场”变形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