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是吸引人才、提升城市凝聚力的根基,文化城市建设将成为城市工作下一阶段不可忽视的重点。
01
文化本底:粤广州,YUE多元
位于“五岭之南”“南海之滨”的广州,自秦末南越国建城至今两千余年,千年历史和门户地位成就了广州城市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从岭南都会到东方港市,从革命先行地到国际大都市,每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广州千年历史地位变化
(来源:网络)
广州,不仅深受岭南文化浸润,同时融合汇聚了海丝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等基因。粤剧、粤菜、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世界,众多充满活力的文化符号在这里汇集。

“广州城市文化建设”网络调查问卷反映的广州文化符号
(来源:网络)
新时代下,广州呈现出先锋文化城市特点,网络游戏、媒体网站、影视音乐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261.4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5.5%。

广州新兴文化企业概况
(来源:网络)
从网络问卷结果来看,广州是国内仅次于北京的最具文化吸引力的城市,其中以早茶、粤菜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尤为亮眼。大众对广州城市文化印象的三大关键词为:开放、包容和多元。

外地受访人群认为最有文化吸引力的城市排名
(自绘,数据来源“广州城市文化建设”网络调查问卷)

受访者认为广州的文化特质与文化意象词云
(自绘,数据来源“广州城市文化建设”网络调查问卷)
02
现状问题:缺亮点,少特色
虽然广州文化积淀丰富,但缺乏特色和亮点总结。
对外地受访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多数公众认同广州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并不知晓广州的文化特色,广州的文化特色显著程度落后于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城市。

外地受访者认为的最具文化吸引力和特色城市排名
(自绘,数据来源“广州城市文化建设”网络调查问卷)
缺乏城市文化空间是关键原因之一。从旅游网站马蜂窝的各城市最热门景点入手,对比广州与其他排在前列的城市之间的差异。
北京:帝都气概
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空间排名前列,是九重城阙、京华烟云颇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塑造了气势恢宏的帝都气概。

北京市热门景点
(来源:马蜂窝网站)
上海:海派文化
上海在历史的浪潮中不断转型创新,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外滩、南京路、田子坊、陆家嘴等文化地标展现着江南文化、商业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的包容共生。

上海市热门景点
(来源:马蜂窝网站)
成都:巴蜀文化
天府之国成都,不仅拥有绮丽壮阔的自然景观,锦里、都江堰、杜甫草堂和宽窄巷子等历史文化景点也铸就了巴山蜀水的独特文化韵味。

成都市热门景点
(来源:马蜂窝网站)
苏州与杭州两地同为江南水乡、吴越之地,作为“人间天堂”而经常并称“苏杭”,却鲜少有人将其混淆,二者相似而不同的文化特质均由特色文化空间塑造。
杭州:西湖风情
杭州以西湖风情闻名,西湖、雷峰塔、灵隐寺、断桥残雪和三潭印月等最热门景点塑造了壮阔且温婉的文化意向。

杭州市热门景点
(来源:马蜂窝网站)
苏州:姑苏水乡
苏州则以姑苏水乡园林著称,曲径通幽的古典园林无声诠释着历代文人志趣。

苏州市热门景点
(来源:马蜂窝网站)
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印象与城市中最具标志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空间息息相关。岭南文化包容并蓄,在此影响下,广州热点文化空间包括:广州塔、长隆等现代文化休闲胜地,又有沙面、上下九、陈家祠等岭南历史文化地标,更有白云山、越秀公园等生态与历史文化兼具的综合性景点。因此,广州城市文化空间在整体上呈现出包罗万象的特征。

广州市热门景点
(来源:马蜂窝网站)
广州“十四五”规划提出打响四大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但尚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空间地标。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资源、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文化强市、文化惠民乐民的重要抓手。广州亟需打造一批富有特色、文化鲜明、标志性的文化空间,集聚资源,凸显城市文化特质,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03
文化空间:识标志,补短板
学界一般认为,文化空间是被普遍认同的能体现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文化空间类型广泛,上至庄重恢弘的博物馆、美术馆,下至市井街头的老骑楼、小茶馆,一处绿荫广场、一间书香驿站、一条喧嚣市巷,都可称为城市文化空间。
虽然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各类文化空间仍具有共同的内在属性,即在物质外观上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社会活动上以文化活动主导,在感知上能引导产生文化认同。

文化空间基本属性
(来源:自绘)
为全面梳理、评估广州文化空间的特质,从文化空间的物质、社会和感知属性三个维度出发,我们构建了文化空间的评价体系,结合网络开放平台大数据,分别对文化空间的文化资源代表性、文化活动丰富度和文化感知认同度进行量化评价,并以三个维度评价结果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作为文化空间的综合评价结果。

文化空间评价体系
(来源:自绘)
对三维度耦合协调度最高的,列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级标志性文化空间。其他文化空间,则针对其短板划分为三类:文化活动维度评价结果较低的为活动植入型文化空间,文化感知维度评价结果较低的为感知提升型文化空间,文化资源维度评价结果较低的为资源孵化型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评价分类结果
(来源:自绘)
04
粤广州 YUE国际:
做强地域“粤”特色,打响文化国际牌
(1)标志性文化空间:更进一步,迈向国际新舞台
根据评价结果,广州的标志性文化空间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应对标国内外一流文化空间,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以“粤广州 YUE国际”为文化发展目标,根植广州本土特色,挖掘重塑粤文化原乡价值。
◆ 聚焦旗舰式、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
集中力量建设标志性文化空间,通过集中布局文化区与生态区、商业区等,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找准文化发展核心品牌定位,共同构建城市重量级文化名片。
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的伦敦西区,在约1.6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40多家剧院,通过戏剧联动公共空间、商业配套,转型世界级文化休闲区。

西区剧场演出
(来源:网络)
与之并列的纽约百老汇,在19世纪中期激烈的竞争浪潮中,选择了音乐剧作为文化发展核心品牌,成功吸引了更为广泛的观众群体,通过保持每年30-40部新剧的创新活力,两百年间屹立不倒。

百老汇琳琅满目的音乐剧
(来源:网络)
以珠江新城文化设施建筑群为例,广州在建设标志性文化空间时,可参考伦敦西区,通过联动文化设施群与珠江沿岸公共空间概念、花城广场商业配套,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文化休闲区。参考百老汇,抓准文化发展的核心品牌,为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图书馆等核心文化设施找准文化品牌的发展方向,打造联通世界的当代文化“码头”。
◆ 强强联合,做强文化轴带与游览路径,点亮外联内通的文商旅融合区
联合各类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核心资源,形成文化轴带和特色游览路径,将核心文化片区建设为文化繁荣、商业兴旺、旅游发达的中心活力区。
以珠江文化带串联沿岸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汇聚生态文化、都会文化、海丝文化等多元景观,将珠江核心段沿岸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文化客厅。

珠江核心段沿岸
(来源:自绘)
在具体的空间升级改造上,参考伦敦南岸,秉承文化可“休闲”的理念,打造了沿岸全开放的趣味空间。伦敦泰晤士河南岸长度约3.8公里,通过丰富空间场所,推动原有文化建筑群升级改造,增加非正式交流空间,推动南岸从“文化雕堡”发展成为“文化会客厅”。

南岸文化空间
(来源:网络)
◆ 立足千年文化基础,丰富文化活动场景,提供新锐文化体验
深入挖掘广州“粤”文化本土特色,紧跟国际文化潮流,营造丰富的文化活动场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盛事。此外通过政策手段对具有重大意义、重大影响力,能够显著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的活动给予资金、宣发支持。
纽约第五大道和时代广场、伦敦西区等知名文化地标,常年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吸引来自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极大增强文化吸引力。

国际文化地标的代表性文化活动
(来源:网络)
结合广州红色文化、海丝文化、岭南文化和创新文化,策划覆盖各类主题、横跨全年的文化活动菜单,持续不断地为市民与游客提供新锐的文化体验。

广州全年文化活动菜单示意图
(来源:自绘)
(2)其他文化空间:分类施策,打通发展堵点
◆ 活动植入型文化空间:
主要为文化资源基础较好但文化活动较少、缺乏活力的文化空间,应围绕地区文化资源特色,重点策划符合大众需求的高品质文化活动。以核心文化主题为引领,创建文化空间的活动菜单,并为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好相关的软件、硬件配套。
参考伦敦,鼓励社区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在社区举办多元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使艺术融入公众生活,实现日常生活艺术化、艺术大众共享化。

伦敦社区文化活动
(来源:网络)
此类文化空间还可将夜间文化活动作为切入口,例如,通过策划“夜游广府”系列夜间文化消费特色主题活动,提供夜展、夜游、夜演、夜购、夜市的多元文化体验场景。

夜间文化活动策划示意图
(来源:自绘)
◆ 感知提升型文化空间:
主要为各类文化活动较多的文化设施空间,应从增强活动趣味性、设施完备性、交通可达性等方面提升。重视围绕年轻群体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活动主题与空间文化资源的联系,为其赋予与活动相匹配的文化精神内涵。
以景德镇陶溪川为例,立足千年陶瓷文化,嫁接现代时尚、文化创意内容,通过在地文化与潮流文化的结合,打造了独特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品牌。

陶溪川文化品牌
(来源:网络)
参考陶溪川文化品牌的营造经验,感知提升型文化空间应着重于挖掘核心文化价值,并通过文化活动、宣传、空间改造等多种手段打响文化品牌。
针对老城区内文化空间规模小、零散的特点,可借助“最广州”文化路径串联。通过地点和线路的热点分析,组织、优化游径的路线选择和连通,在关键节点增加街头博物馆,让街区本身成为文化馆,讲好广州故事,打造集城市记忆、创意设计、大众消费于一体的“最广州”品牌。

广州中心城区热门地点和路线热度
(自绘,数据来源小红书)

“最广州”文化路径提升意象图
(来源:自绘)
◆ 资源孵化型文化空间:
主要缺少核心标志性文化品牌资源的各类现代文化空间,应依托文化空间现有的资源和人气流量,植入相应的文化业态、打造相应的文化承载客体空间,通过适当优化改造充分激发空间活力,形成长期的文化吸引力。
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聚焦青年人群,在尊重地区原生状态基础上,引入艺术、文化、创意业态,打造全新艺术空间,推动文化生态内循环,实现可持续化的文化内容生产与赋能。

南头古城
(来源:网络)
对于资源孵化型文化空间,在植入文化业态的同时积极优化文化空间品质,复现传统岭南文化要素,构建与文化主题相适应的空间形象,强化品牌构建。

社区文化空间活化赋能示意图
(来源:自绘)
供稿|创新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粤广州,YUE国际——以文化空间建设助力文化强市|广州味•规划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