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地理信息服务保障
冯先光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自然资源部直属单位,在落实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和围绕“两支撑、两服务”工作定位上,应坚决扛起党中央和部党组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撑。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丰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打造数字生态文明空间基底,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职责使命。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准确把握测绘地理信息在数字生态文明空间基底建设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推进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体系构建与服务、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业务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基于自然资源系统3000余座基准站网资源,我国建成了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形成了国家和省级分层次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形成的测绘基准和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国家和省市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基准一体化建设,以及航天、电力、燃气、地灾等重点行业中得到应用。每季度一版覆盖全国的正射影像和全面更新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成果,在自然资源督察、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地质调查等领域广泛应用。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一要加强国家北斗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系统建设,构建和优化全国基准站服务“一张网”,提升全国统一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水平。二要加快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推动从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向测绘技术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方向发展。三要加快地理信息资源建设转型,优化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体系,健全数据更新机制,推进地理信息协同共享,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和服务有机统一。
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特别是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对测绘地理信息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在落实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的过程中,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面对国情实际和工作需要,从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以来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航空航天遥感、大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力,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支撑经济普查、国土调查、污染源普查、人口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中,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优势,有力推动了政府治理数字化改革。近年来,中心陆续开展陕西秦岭、重庆缙云山、内蒙古图牧吉等自然保护区历史情况分析,基本农田分析评价等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分析服务;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规划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在耕地保护、精准扶贫、不动产登记、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生态红线划定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国情监测逐渐向自然资源监测转型,业务重点也从通用基础性监测转向面向自然资源管理业务需求的专项监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监测底图,开展全国地类变化监测,为国土变更调查日常变更、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用途管制、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督察执法、林草湿保护等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信息支撑。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能够精准识别、及时追踪新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科学保护、系统治理提供支撑,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的方法,也为守护生态文明安全底线提供翔实的数据保障。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是重中之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供给,完善数字化监管机制,一方面要深化公共服务,加强多源数据融合,建立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服务体系,有效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供给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深加工,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时空信息与高水平的时空赋能。
“六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瞄准未来5年和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持续推进与自然资源部主体业务的需求对接,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技术逻辑与管理逻辑相统一,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快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形成了以“为数字中国建设打好基底,为数字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保障”为工作目标,以“加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工作方向的转型之路,把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深入。
围绕自然资源部赋予的重要职责,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持续做好地理信息支撑保障,提高地理信息知识服务水平: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接入部国土空间信息平台,让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用地理数据说话;研发自然资源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造一个从数据处理到挖掘分析,再到优化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流程,为自然资源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转型升级,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保障,首先要加强与自然资源管理主业深入融合,构建基于地理网格的超融合地理信息大数据,提高知识化、智慧化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基于实景三维中国、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等建设基础,升级打造新一代时空信息在线服务平台,更好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要全面统筹兼顾自然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需求,在监测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同时,对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发生发展的和人为干扰造成的各类变化统一进行监测,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空间、全时态数据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地理信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技术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潜力还有待大力挖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数据实时监测、深度应用水平、技术融合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管理体制转型、技术体系转型、产品转型、服务转型,思考谋划高质量发展新举措,积极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确保党中央和部党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谈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地理信息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