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常晋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特征和历史方位,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和重大原则,深度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系统将准确理解“四个重大转变”、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关系”、全面推进“六大战略部署”,立足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全力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宁夏新篇章”。
一是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性、管控性、权威性上下功夫。宁夏三面环沙,全境属于“三北”工程建设地区,是我国“三屏四带”生态安全格局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交汇地带。多年来,宁夏依托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持之以恒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在阻挡沙尘东进、维护西北至黄淮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8月,宁夏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保护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作为战略引领,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一方面,发挥宁夏的比较优势,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与各类重点专项规划的对接机制,把宁夏“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5年)、全区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等生态建设目标、布局、任务、规模和重点,落实到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着力构建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产业发展规律、彰显地方特色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好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宁夏空间规划条例》修订工作,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管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人为活动,严控城镇开发边界无序扩大,分类引导城市化地区高效集约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绿色、安全、美丽的城市和乡村。
二是围绕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上下功夫。我们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作为推进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聚焦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立足宁夏区位实际,推进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在腾格里沙漠前沿,采取巩固草方格固沙、光伏产业治沙等治理措施,阻、固、封结合,建设封沙育草带、锁边阻沙林草带,阻断沙漠迁移路径。在毛乌素沙地前沿,划定沙化土地封育保护区,逐步恢复天然荒漠植被,在沙地外围因害设防,构建林牧结合的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强化对符合条件的沙化土地修复治理。
在北部绿色发展区,加强治沙、治山、治水全要素一体化推进,开展破损地貌恢复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盐碱地改良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在中部封育保护区,逐步恢复天然荒漠植被,构建林牧结合的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在南部水源涵养区,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和矿山植被恢复,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在宁夏全域全面构建生态防护网络。加强“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加快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贺兰山生态治理成效,提升罗山防沙固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全面推进六盘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监管制度体系,将全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实施重点区域监测监督,全面开展生态状况调查监测,对已经实施的生态修复项目进行全面效果评估,对谋划实施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推动形成机制更加健全、监管更加有力、保护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新格局。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谋划推进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带动“三山”发展设施农业、生态体验、休闲观光、红色旅游、森林康养、庭院经济等新业态,全力打造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示范区,推动形成产业区、生态区、旅游区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互补的新格局,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围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在提升耕地保护严格性、平衡性、科学性上下功夫。我们把维护粮食安全、守牢耕地红线作为建设美丽宁夏的重要基础,出台了严格耕地保护落实党政同责实施意见,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完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用足用好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实现耕地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管,形成自治区统筹、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格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因地制宜推动耕地“山上”换“山下”,有序调整退出葡萄、枸杞等非粮作物,保障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生态向好。持续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四是围绕保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在提升资源要素利用高效性、节约性、集约性上下功夫。我们把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不断提升“含金量”“含绿量”。推进资源要素的高效率保障。按照“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推动用地、用林、用草协同审批,严格重大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审批,严禁新增建设未经批准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强化省级土地利用指标统筹,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通报、奖惩机制,推进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地区集聚,确保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持续下降。推动矿产资源高标准绿色开发保护。新设矿业权实行主体资格制度和最低开采规模准入制度,提高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实行“边生产、边治理、边开采、边修复”制度,新建和在建矿山投产一年内要建成绿色矿山,全区所有矿山五年内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五是围绕健全美丽新宁夏建设保障体系,在提升政策供给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下功夫。我们把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政策供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高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规划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执法,为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落地提供空间保障。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完善国有农用地、未利用地产权设置及处置配置规则,推进国有林地、草地有偿使用制度建设。研究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及管理制度,创新代理行使所有权职责的方式方法,推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综合评价。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激活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谈全力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