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学习北京新总规,请收藏好这份资料

图片来源自网络。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对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做出了指示,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启动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北京市编制的第7次总体规划。

2017年9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作出共同批复,对关系首都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包括城市战略定位、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都做出了明确指示,反映了新时期首都工作对全国工作的关键意义。

北京新总规提出北京的战略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批复特别强调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称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与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城市规划》杂志第11期特别邀请北京新总规的主要编制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了4篇论文,围绕北京新总规的编制重点和重要内容展开,一一回答读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把握十个关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转型探索

作者:王  飞   石晓冬  郑  皓  武毅敏


该文章分析了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转型发展时代背景,介绍了新版总规的编制重点是系统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核心问题。结合新版总规编制实践,分析了北京在优化提升“都”与“城”关系、“舍”与“得”关系、“一核”与“两翼”关系、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等10个方面的规划转型探索。

          

☞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贯彻中央精神,回应时代要求——北京新总规的几个重点

作者:施卫良  和朝东  胡  波  彭  珂


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过去北京城市发展建设历程的回顾,梳理了北京城市规划的脉络,并从中提炼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需遵循的几个主要方面内容,包括首都规划的特殊性、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等,最后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本次规划所做的重点工作。


☞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新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考

作者:杨  明  周  乐  张朝晖  廖正昕


系统回顾了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功能体系、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区域协同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四个中心”谋保障、“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立结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塑形态、“一核两翼、四个跨界城市组团”促协同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措施。


☞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北京新总规建设用地减量调控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常  青  徐勤政  杨  春  王  姗


建设用地是规划部门对接国家转型战略的重要抓手。北京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于建设用地的管理,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确定人口总量上限,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发展总体战略,实现由数量扩张性规划转向质量提升性规划。减量发展,减量是更刚性的底线约束,发展是更科学的资源配置,在总体规划层面,从用地规模、建筑规模、空间边界、城乡结构、用地结构、空间协同为北京长远发展构建了综合调控框架与约束性指标,在实施中建立起以拆占比、拆建比、职住用地比、两线三区为核心的严格管理手段,探索了面向存量、减量总规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方法。减量发展是重大改革,规划实施挑战非常大,对于建设用地的实施管理,北京总规在规划管理的方式、土地政策、事权划分、评估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为北京新总规点赞~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