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同衡视点 | 袁牧: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举措


导读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袁牧连线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光明网出品的【学习时刻】栏目,为我们解读会议内容。



此次会议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步骤,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使之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的示范性案例;第三,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设不应是一个冒进的工程,要循序渐进,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



△ 镜头前,袁牧讲得津津有味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光明网“学习时刻”栏目,我是袁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今天很高兴跟大家聊一聊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关于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有三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No.1、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光是北京的事,而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步骤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不单纯是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也不单纯是北京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更不单纯是北京市城市病治理的途径。最重要的是,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步骤,是推动京津冀城市群优化开发的有力抓手和举措。换句话说,北京市副中心建设已经不单是北京市自己的事情,而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No.2、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应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注重城市文化特色和生态环境


中央强调了北京市副中心的发展应当充分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既有中华文化特色,又能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特色的国际化都市群,要去创造城市发展的历史。中央还一再强调,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设,应当与其他城市的发展一样,要注重城市文化特色建设,要注重城市的山水环境,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要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很显然,北京副中心的建设要成为国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的示范性案例。




No.3、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设应贯彻“工匠”精神,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


中央不断强调,北京市副中心建设不应是一个冒进的工程。而应当贯彻“工匠”精神,精细到位、循序渐进,以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为先导,先规划后实施,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实现低碳智能、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目标。结合北京市正在实施的规划、国土机构合并组建市城市管理委员的举措,不难看出北京市委、市政府已经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


内容来源:光明网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info@thupdi.com;请在标题处标明“微信投稿”字样。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