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治水营城–京津冀历史城水关系初探


以水定城、因水兴城是人地关系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一个地区的水系演变与城市体系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相互响应、相互制约的耦合系统。


可以说,城水关系是决定地区发展的核心关系之一,治水营城的根本意义是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研究城水关系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历史时期河流水系与城市存在怎样的耦合关系?


2. 城水关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对方?


3. 决定耦合关系的因素有哪些?是保持不变的吗?


4. 耦合关系在区域未来发展上能起到何种作用?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梳理历史时期的城水关系的大致脉络。从宏观尺度上看,京津冀地区是很有特点的。




、京津冀地貌格局特征:水营力下塑造的平原



京津冀遥感影像(来源:网络)


京津冀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所在的华北平原是我国地理地貌类型最多元化的区域,坝上高原、华北平原、燕山山脉、太行山脉、渤海湾、湖泊湿地等,可谓高原、山脉、盆地、平原、湿地、滨海大陆架和内海岛屿,多元地理地貌齐全。


但如此多的地貌类型怎么还能称为一个区域呢?答案是水对地貌的营力作用。


从自然地貌演进的角度来看,整个华北平原基本属于河流冲击平原,河流从西部山区高地不断汇入东部平原,平原主要是由黄河与海河水系合力塑造而成的,这也为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提供了先决条件。


历史上,华北平原并不缺水,水系发达,湖沼星罗棋布,是水资源丰富地区。

  

利用DEM分色技术,可识别地表高程细微的地带规律性。从图中可直观看出永定河、滹沱河、漳河、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冲击–淤积扇发育情况,清晰地表现出黄河与海河水系对京津冀基本地貌的塑造。

 

京津冀流域地貌分色图 (作者自绘)

 

、京津冀地貌分异:三条等高线


京津冀平原地带有三条重要的等高线:100米、20米、5米,将其分为三个地貌分区。


山前地带100–20米高程带,地貌特征以河流冲击扇为主,以永定河、滹沱河、漳河最为明显,河流形态为竹枝状支流汇入干流,水患少,土质好。


中部地带:20–5米高程带,地貌以河流泛滥沉积为主,部分被南运河切割,河流形态以多股并行为主,水患多,河道带土质好。


滨海地带:5–0米高程带,以三角洲古泻湖为主,历史上属于海陆交错带,土壤盐分高。


京津冀地带分异图(作者自绘)

图中黄色为山前地带、绿色为中部地带、浅蓝为滨海地带


三、白洋淀–“天壤奥处”


古人曾用“天壤奥处”来形容白洋淀,意思是指天地间最低洼的地方。白洋淀–文安洼湿地带将京津冀地区分为南北两个水网系统。


从河北平原古河道分布图上看出,白洋淀南北两侧河流都向其汇流,形成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湿地带,在历史上也是重要的河流入海通道。



河北平原地面古河道分布示意图


、京津冀城镇发展脉络


太行山山脊海拔1,500~2,000米,受永定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切割,多横谷,当地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连接东西的交通要道。


京津冀早期城镇聚落都出现在东西向河流的平原出口上,形成依托太行山麓的山前城市带。


先秦至隋唐,城市主要集中在山前平原分布,土质适合农业开发,并且避开河水漫流。


金代,黄河南去,为城市群东扩奠定了稳定的空间,中部城市数量首次超过山前。


元代北京由区域中心变为国家中心,京杭大运河繁荣,天津、沧州空前发展,相较山前城市带,发展出新兴运河城市带,如河间、沧州丘、广平府、临清、德州、聊城等。


清代滨海地区新城市不断发展,天津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


太行八陉示意图(来源:网络


               历史京津冀城镇聚落分布  (来源:网络) 


、河流与城镇关系


总的来说,历史时期京津冀区域内,黄河、海河、运河是影响城镇空间格局主要因素,经过深入分析,河流水系与城镇空间分布存在以下关系:


1.    城镇依河流呈非均匀集中分布;


2.    城镇对河流依赖性随规模递增;


3.    河流改变中心地空间布局结构;


4.    水营力形成冲击平原地貌分异;


5.    河流水系显性控制城镇空间格局;


6.    地貌分异区隐性控制城镇空间格局;


7.    河流湿地引导城镇空间体系发育;


8.    分异区过渡带存在城镇生长边缘效应。


、有趣的发现


把2015年的京津冀夜光图(红色部分为夜光范围)与京津冀地带分异图叠

加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京津冀等级较高的城市多沿地貌分异区边缘分布。如沿100米等高线附近,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新乡城市带;沿20米等高线附近廊坊–保定–衡水–德州城市带;沿5米等高线附近唐山–天津–沧州–东营城市带。


其城市带与高程带高度吻合,河流水系及形成的平原地貌“隐性”地对城镇分布起着控制作用,边缘效应显著。而在分异地带的中心地区缺乏高等级城镇存在,形成相对的空心区域。



、讨论与展望


在这里,我们只部分回答了开头四个问题中的第一个,要回答其余问题,就要对京津冀水系和城镇进行定量化、模型化的分析研究,并提出若干关键指标体系,并以此实现与大数据在分析应用上的对接,达到从定性研究迈向定量研究的跨越,最终在区域发展预测与战略决策中发挥作用,这也正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










作者 | 杜龙江


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中国遥感学会会员。1999年获武汉大学地理信息与制图专业本科学位,2005年获北京大学遥感专业硕士学位,2014级北大地球空间学院博士。荷兰瓦根宁根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水利部等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二十余项,发表专著两部、论文二十余篇。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流域综合规划、历史城水关系、水文化规划等。Email:dulj@iwhr.com。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