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规划中国 ):全!2018中欧可持续城镇化会议“数字雄安•赋能未来”详细日程和部分嘉宾名单公布!(内附众筹项目和平台发布重磅消息)



会议日程安排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协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组
特别支持:欧盟驻华代表处
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2018年12月12日
会议地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报告厅
主题会议
* 08:00-10:00 签到
地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楼一层
* 09:00-09:40 开幕式
地点:主楼报告厅
主持人: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人介绍
09:00-09:10 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开场致辞
09:10-09:20 黄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09:20-09:30 Ettore Francesco Sequi,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09:30-09:40 Olafur Ragnar Grimsson,冰岛前总统
* 09:40-10:00 主旨发言
09:40-10:00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 10:00-11:15 圆桌讨论:千年大计,国际视野
主持人: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讨论嘉宾:
1. 张玉鑫,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2. 朱子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3. 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4. 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
5. Ernst Woller 奥地利维也纳市议会第一主席
6. Joanne Roney,英国曼彻斯特市执行长官
7. Massimo Bagnasco马晓利,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
* 11:15-11:30 茶歇
* 11:30-12:30 主题演讲
11:30-11:45 中欧合作特别演讲
Jean Eric Paquet,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司副部长
发言题目:智慧城市与中欧城镇化合作
11:45-12:00 中欧科研合作展望
Annemie Wyckmans,挪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发言题目:城市发展驱动中欧合作
12:00-12:15 中欧城镇化科技合作项目阶段性报告
刘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发言题目: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研究进展——数字规划平台新技术研究
12:15-12:30 中欧数字城市项目发布
徐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
发言题目:北京高品质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监测平台
* 12:30-13:30 午餐
平行会议
* 13:30-16:50 平行会议
* 平行会议一:生态优先 绿色共享
地点:主报告厅
主持人:李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Mathias Severin Boyer,中国丹麦商会主席
讨论嘉宾:
1. 谢从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常务副院长
2. 周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建筑设计所所长
3. 刘子力,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4. 孟冲,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助理,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5. 石悦,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所主任规划师
6. 刘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工程师
7. Guido Giacconi, 中国意大利商会副主席
8. Hans-Guenther Schwarz, 欧洲城市化联合研究计划项目主任
9. Jacob Rognhaug,陶朗中国(TOMRA China)总裁
10. 赵金彦,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VELUX,执行总裁
11. 张绍明,欧洲木业协会(European Wood)中国首席代表
12. Thomas Keller,丹麦维斯塔斯(Vestas)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 平行会议二:文化兴城 社会融合
地点:主楼中二会议室
主持人: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Massimo Bagnasco马晓利,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
讨论嘉宾:
1. 赵燕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
2. 徐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3. 陈振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4. 袁牧,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规划师
5. 冯斐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
6. Lukasz Holec吴卡施,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中国项目主管
7. Per Boesgaard,丹麦驻华大使馆城市发展公使参赞
8. Maria Santonastaso, 中国意大利商会健康医疗组部门主任
9. Snorri Sigurdsson,丹麦ARLA负责人
10. Michele Bonino, 都灵理工大学副教授
* 平行会议三:“数字规划平台新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
地点:主楼中一会议室
主持人: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Bernhard Mueller,德国工程院院士
讨论嘉宾:
1. 沈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2. 刘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3. 党安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4. 徐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
5. 杨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
6. 蔡建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7. 李京梅,阿里云ET城市大脑产品总监
8. Annemie Wyckmans,挪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9. 司徒嘉德,丹佛斯中国区总裁
10. 马子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政府事务总监
11. Arto Mustikkaniemi,芬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处科技创新参赞
12. Otthein Herzog,德国工程院院士
13. Edna Pasher,以色列智慧城市研究院项目主管
* 16:50-17:00 茶歇
* 17:00-17:30 会议总结与闭会发言
地点:主报告厅
主持人: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Bernhard Mueller,德国工程院院士
出席嘉宾名单
中 方 嘉 宾
1. 黄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黄艳,建筑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9月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10月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6年4月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2016年12月入选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同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参与、指导完成了数百个城市规划及其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咨询、研究项目,代表性项目包括《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北京奥运选址研究等。
3. 邵益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
邵益生,博士,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住建部机关党委常委,国家水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 李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李迅,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获得建设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995年),人事部批准入选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4年),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章(2010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区域发展等。
5. 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王凯,博士,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住建部城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参与并主持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京津冀城乡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新疆城镇体系规划,宁波、杭州、厦门城市发展战略等40余项规划设计。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完成专著《国家空间规划论》《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规划知与行》等,发布学术论文40余篇。
6. 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博士,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博导。从事城市规划工作35年,现任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规划政策、城市总体规划。代表我国参与联合国人居三筹备和《新城市议程》的起草,是联合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研制专家组的成员。担任《城市规划》杂志执行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7. 朱子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朱子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分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先后主持过包括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国外城市在内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项目数十项,获各类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奖十余项。
8. 朱荣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是全国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香港城市与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2005-2017)。多年从事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工作,在实施项目上具有丰富经验。
9. 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
周建明,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旅游策划规划师,政府特贴专家。主要从事旅游发展与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休闲产业发展规划,主持过全国各地文化旅游及城镇规划80余项,负责中欧合作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地方优秀规划设计奖8项。出版个人专著2部、第一作者著作5部,发表论文80余篇。
10. 徐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徐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规划师。主持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总体规划》等60 多项城市规划类项目。近年来致力于城市规划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北京五彩浅山国际旅游休闲带规划》等10 多项文化类项目。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次,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两次。在《城市规划》《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11. 谢从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常务副院长
谢从朴,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1994年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任厦门分院常务副院长。负责并参与了多个规划项目编制,主持负责的近十项任务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和省部级奖。多年来,在战略规划、新区规划与总体规划等空间规划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2. 陈振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陈振羽,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先后主持、参与、指导完成了大量城市规划项目、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标准规范制定工作,主要包括《北京总体城市设计战略研究》《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国际征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研究》《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基本技术规定》《低碳生态城市设计研究》等。并于近期重点参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13. 周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建筑设计所所长
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第九届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系城市设计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主持并参与过数十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其中主要主持及获奖项目有:北京市崇雍大街环境整治提升、海口城市更新三角池示范区规划设计、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大桥入口处标志物方案征集一等奖、玉树结古镇(市)灾后重建规划及实施、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中心建筑设计等。
14. 徐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副主任,从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战略、数字规划、众规云平台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研究与实践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以及相关部位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负责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若干省级空间规划、首都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雄安新区规划智慧城市专项,以及一批大数据云平台、众规平台、总体规划评估平台等信息化工作。
15. 杨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杨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中心副主任、注册城市规划师、博士;清华大学《城市设计》副主编、国际空间句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委会高级会员。发表论文70余篇。
16. 刘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刘畅,德国勃兰登堡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世界遗产学硕士,工程与机械学院遗产学博士。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智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评审人。欧盟“地平线2020”“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项目和“中国城镇化的文化、社会经济问题”项目中方执行负责人。科技部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文化城市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执行负责人。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中欧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和规划。
17. 刘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工程师
刘曦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获环境工程学博士。研究领域包含绿色屋顶技术、绿色设施的效能评估及城市水文模型。博士课题研究基于蓝绿空间系统构建的城市发展方式,由欧盟气候变化知识与创新中心(Climate-KIC)全额资助。她也是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评估师。回国后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工程师,从事海绵城市规划、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及中欧水平台合作等项目。
18. 赵燕菁,厦门大学建筑/经济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赵燕菁,加迪夫大学博士。1984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84至2007,历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副总规划师。2004至2007,任厦门规划局局长(挂职)。2007至2015,任厦门划局(委)局长(主任)。2015年至今,任厦门大学建筑/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19. 沈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沈迟,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从事城乡规划30余年,主持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几十项重大规划,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二等奖。
20. 刘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刘健,先后在清华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和博士学位,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副教授,《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执行主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居中心和法国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2016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乡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制度和国际比较。同时在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任职,包括亚洲规划院校联盟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副主席等,并且担任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
21. 党安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安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国内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城乡规划新技术方法研究、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城乡规划应用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与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如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中欧-数字城市规划新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空间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模式研究”、国家863项目“国家空间信息处理平台基础技术研究”,以及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大北京空间发展研究”等。
22. 蔡建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和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主任。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是总部位于荷兰并拥有7大区域中心的国际非盈利组织,旨在推动多利益群体参与下的都市农业发展。蔡建明曾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荷兰地球科学学院硕士和香港大学博士学位。他著、编、译学术著作40多部,自1990以来发表中英文学术期刊论文150多篇以及撰写诸多咨询报告。
23. 刘子力,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子力,现任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发展局副局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
24. 李京梅,阿里云ET城市大脑产品总监
李京梅,现任阿里云产品总监负责ET城市大脑,平安大脑,航空大脑等行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ET大脑是阿里云研发的超级智能体, 用突破性的技术解决社会和商业中的棘手问题。加入阿里之前曾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首席产品经理,先后负责AI认知服务,CityNext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等产品。李京梅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 并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5. 杜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战略所所长
杜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战略所所长、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城市规划师。先后参与国内外2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项目,多项部委课题咨询,以及国际合作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
26. 孟冲,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助理、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助理、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健康建筑研究部主任、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建筑环境与节能、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方面的科研开发、标准编制及技术管理和咨询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全球环境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12项科研项目。主持制订国家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团体标准《超低能耗建筑评价标准》等。
27. 石悦,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所主任规划师
先后参与完成了近三十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课题研究工作,并发表多篇论文,参编《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6)》《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导则》《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设计评价标准》(DB11/T 1552-2018),曾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天津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河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北京市规划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三等奖。
28. 闻丞,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研究院世界自然遗产专家
闻丞,北京大学博士,从事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优先区保护相关领域工作,曾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与科学项目主任。现任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研究院世界自然遗产专家。2007年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2016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专家。闻丞先后参与北京大学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组织、保护国际基金会等资助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项目,在横断山、藏东南、额尔古纳河流域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进行物种调查(2005-2012年)。
外 方 嘉 宾
1. Jean-Eric Paquet,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司总司长
让-艾瑞克·巴盖特毕业于罗伯特·舒曼大学(斯特拉斯堡)德国研究所,拥有德国研究硕士学位。自2018年4月起出任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司总司长。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曾任政策协调、数据保护及调解事务部门副秘书长。
2. Ettore Francesco Sequi, 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Ettore Francesco SEQUI,中文名字谢国谊,自2015年7月起担任意大利驻华大使。在完成政治学和多变磋商专业的学习后他进入意大利外交部经济司,从此开始了外交生涯,在来华出任大使之前,他曾在两任外交部长办公厅担任总负责人,两任外长分别是费代丽卡·莫盖里尼(现任欧洲联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以及保罗∙真蒂洛尼(保罗∙真蒂洛尼于2016年12月12日-2018年6月1日担任意大利共和国总理)。谢国谊大使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略掌握阿拉伯语。他曾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勋章,此外,他还获得由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圣赐、胡安卡洛斯国王册封的名号并荣获 Giuseppe Dossetti 和平奖。
3. Olafur Ragnar Grímsson, 冰岛前总统
奥拉维尔·格里姆松先生于1996-2016年出任冰岛总统,长达20年时间,5 次赢得全国大选。在此之前,他曾任冰岛财政部长,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委员,以及冰岛大学政治学首席教授。现任北极圈组织主席,该组织于 2013 年由格里姆松总统和多位 北极合作伙伴共同创立。数十年来, 格里姆松总统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对话。 就任总统期间及近年来, 他都不断寻求并推动亚洲、 非洲、 中东、 欧洲、 美国及美洲地区的清洁能源项目, 特别将冰岛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成就和技术作为推广模式。
4. Ernst Woller,奥地利维也纳市议会第一主席
Ernst Woller先生现任奥地利维也纳市议会第一主席。在此之前,曾任维也纳市议会文化与科学处主任。
5. Joanne Roney,英国曼彻斯特市执行长官
Joanne Roney女士自2017年4月起出任英国曼彻斯特市议会执行长官。她主张议会应提高对城市健康和社会关怀的重视。目前,她作为技术执行官指导“大曼彻斯特”发展项目。
6. Massimo Bagnasco,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
Massimo BAGNASCO持有热那亚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和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在中国积极参与了中国欧盟商会的活动,自2008年起担任欧盟商会建设工作组副主席,后升任主席。最近工作重心转至欧盟中小企业联合会方面。2013年当选为中国欧盟商会监事会意大利国家代表。2014年当选为欧盟商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从2014年至2017年,担任欧盟商会执行委员职务。自2017年起,作为欧盟商会副主席为商会服务。是波捷特(北京)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7. Per Boesgaard,丹麦驻华大使馆参赞
石波先生现任丹麦驻华大使馆参赞。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多年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其工作和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可持续发展、废物治理、绿色能源与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发展等。
8. Jacob Rognhaug, 挪威陶朗集团(TOMRA China)中国总裁
雅克博先生于1998年加入总部位于挪威的陶朗集团 (TOMRA),此后历任产品经理、销售经理和资源回收业务中国区总经理等职位,现为陶朗中国总裁。雅克博一贯致力于用现代化的自动分选技术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轻垃圾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性发展。
9. Kjeld Stærk司徒嘉德,丹佛斯中国区总裁
司徒嘉德先生的职业生涯与丹佛斯完全联系在一起。自1983年加入丹佛斯以来,他历任公司在丹麦、美国、英国等地的多项从生产规任丹佛斯制冷事业部北美和南美地区的销售总裁,工作地点在美国巴尔(2010-2014)和制冷空调控制部全球总裁(2006-2010)等高级管理职务。
10. 马子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政府事务总监
马子业先生,曾任职机械部设计研究院(现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前身)智能事业部总经理、西门子中国火力发电集团新技术总经理、经集团认证的高级集团大客户经理、西门子中国副总裁兼四川及重庆分公司总经理,目前任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政府事务总监。
11. Mathias Severin Boyer, 中国丹麦商会主席, 丹麦银行北京代表处高级代表
丹麦银行北京代表处高级代表,中国丹麦商会主席。拥有十余年金融投资经验,凭借专业知识投资新兴市场(包括非洲和印度),在中国各地均有实务经验。在中国居住20年,中文流利。在北京、上海和香港都拥有稳固的机构网络关系。曾在中国十五家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公司的董事会任职,是经验丰富的董事会管理专业人员。
12. Hans-Guenther Schwarz, 欧洲城市化联合研究计划项目主任
Hans-Guenther Schwarz先生现任欧洲城市联合计划项目项目主任。欧洲城市联合计划将在欧洲2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建立起一个跨国创新科研项目。该项目旨在创建可持续发展社区,优化社区能源结构和能源技术,同时特别强调社区参与能力和响应能力。项目计划在城市建立起创新实验室,以支持地区转型和动态发展。
13. Thomas Keller, 丹麦维斯塔斯(Vestas)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任丹麦维斯塔斯(Vestas)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14年2月起,他曾任丹麦维斯塔斯风力技术风险执行部门副总经理。在此之前,他曾就职于Ernst & Young and Danfoss.
14. Guido Giacconi, 中国意大利商会副主席
Guido GIACCONI,工程师,现任中国意大利商会副主席,意汇通商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意汇通商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意大利战略咨询公司,2006年在中国开展业务,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环境保护、汽车、消费品、化工和零售等产业。意大利商会的董事会成员,能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主席,意大利驻华大使馆高级顾问。曾领导其公司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市政府展开中意多角度战略合作。拥有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生物工程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和欧洲多所大学的讲师和客座教授,其中包括清华大学。
15. Annemie Wyckmans, 挪威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Annemie Wyckmans博士是“地平线2020”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的负责人。教授,建筑师,擅长于多学科和多文化背景团队合作。是挪威科技大学智慧城市研究组负责人,在对城市,工业界和研究交叉合作的国际项目里拥有丰富的经验,曾参与欧盟第七框架科研计划中的RAMSES和ZenN项目。同时兼任欧洲能源研究联盟智慧城市共同计划协调人,并主持多项与中国相关的项目和教学。
16. Bernhard Mueller, 德国工程院院士
Bernhard Mueller博士是德国莱布尼茨生态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德雷斯顿工业大学空间发展研究方向的教授、德国德雷斯顿莱布尼茨研究生管理委员会的发起者及主席。拥有德国美因茨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取得了城市和区域规划与发展领域的国家教授资格,被斯洛伐克技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和区域的弹性关系。担任德国科学工程学院院士,萨克森科学院和德国空间研究与规划学院的重要委员,以及德国最杰出的非大学性研究机构之一莱布尼茨学会的副主席。
17. Otthein Herzog, 德国工程院院士
Otthein HERZOG博士拥有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在1977年到1993年间,曾就职于IBM德国中心,从事软件技术发展与管理方面的工作。在1993年到2009年,曾担任德国不来梅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主任教授,创建科技信息交流中心并兼任中心主任。2015年加入同济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高级国际专家,主要负责城市规划中的大数据分析。作为德国科学工程院院士和德国信息学会的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制造与物流产业、图像视频语义分析、知识管理、以及智慧城市信息交流技术等。
18. Lukasz Holec,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
吴卡施是基金会中国团队的项目负责人。目前致力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以及与全球循环经济的对话,并为基金会与中国利益相关方建立全球网络及信息交流平台。此前,他负责基金会政府和城市计划的研究工作。
19. Snorri Sigurdsson,丹麦Arla Foods Amba乳制品技术与合作处主任
Snorri Sigurdsson先生拥有丹麦皇家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对乳制品技术有过深层研究。自1988年以来,他一直从事乳制品研究、教育和咨询服务,现任丹麦Arla Foods Amba乳制品技术与合作处主任。
20. Hans-Martin Neumann,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学院高级工程师,智慧城市联合项目经理
Hans-Martin NEUMANN是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学院(AIT)的高级工程师,兼任智慧城市联合项目经理。曾参与欧盟和亚洲的智慧城市项目,主要负责欧洲智慧城市轻型建筑项目,以及中欧可持续城镇化项目。曾参与欧洲智慧城市和社区项目,负责拓展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是SET计划工作组的重要成员。
21. Michele Bonino,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副教授
Michele BONINO拥有建筑与建筑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副教授,兼任中国意大利学院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建筑与城市专业硕士项目。2016年曾担任麻省理工大学科技学院的客座教授。2013年到2014年,曾担任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代表作有《“北京单位”:工业遗产与现代城市》等。目前兼任由都灵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联合研究的“中国新城”科研项目协调员。
22. Wang Yu,挪威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2007年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后,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研究并在校任教。在2009-2015年间,赴挪威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从事文化遗产的灾后修复和保护研究,博士毕业后留校担任研究员从事与中国相关研究工作,并同时兼任挪威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中国事务官,负责维护和提升学院与中国的合作。在2017年初成为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的可持续城镇化的研究,并参与多个相关的研究项目,包括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之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项目,以及挪威研究理事会资助的中挪可持续能源伙伴计划。
23. Edna Pasher, 以色列智慧城市研究院项目主管
Edna Pasher女士现任以色列智慧城市研究院主席。她毕业于纽约大学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曾在Adelphi大学、纽约城市大学、耶路撒冷Hebrew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执教。在1978年,她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为营利组织和公共组织提供定制咨询服务。她在区域和国际IS项目中拥有30多年的指导经验,是以色列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行业的先驱者。
24. Maria Santonastaso,中国意大利商会健康医疗组部门主任
Maria女士自2006年起在中国从事人文合作等领域的工作,曾在联合国(UNHCR/UNDESA)、意大利外交部和意大利驻华使馆工作。她目前正在推动多项贫困地区基础卫生项目、妇幼健康项目、医疗培训项目、残疾人职业培训项目等,长期与地方部门和社区机构合作。
25. 赵金彦, 威卢克斯VELUX(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赵金彦先生从事室内气候改善的研究工作已有20多年。他提倡在建筑内打造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对解决建筑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技术研讨会。指导参与了VELUX在中国第一栋办公大厦的建设工作,并在Active House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
26. 张绍明,欧洲木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欧洲木业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自2002年代表欧洲在中国开展现代木结构推广工作。目前业务重点为标准规范,大跨度胶合木结构,多高层木结构及混合结构,CLT和LVL的技术应用。

众筹项目发布详情 More ……
1、“中欧城市实验室”背景下的“五个一”
“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项目于2017年正式启动,包括两期。景德镇“中欧城市实验室”是“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推动建设。实验室旨在探索景德镇城市“文化传承、创新驱动、国际影响、品牌价值”的最佳实践路径,探索城市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模式。
立足“中欧城市实验室”,广泛开展国际交往合作,扩大引智与引技规模,积极面向全球,推进“五个一”工作框架:制定一套中欧文化城市指标体系(暨对标世界文化之都的景德镇标准,指引景德镇市转型创新发展),举办一系列常态化中欧文化城市高端论坛(常态化国际高端会议),打造一处中欧文化城市会客厅,建立一套中欧文化城市数字平台(面向全球、对标雄安的“数字景德镇”),建设一个文化城市创新发展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中欧“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区)。通过整体工作推进,使“中欧城市实验室”工作常态化、实体化和滚动实施,切实为提升景德镇城市国际交往地位,促进景德镇城市转型和建设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提供有利保障。
为此,我们计划将“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红房子作为未来城市会客厅的一部分场地空间,承担中欧国际设计坊、沙龙会议、数字展厅等功能,将成为未来中规院与景德镇共建的第一个落地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更新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是国营第一大瓷厂,瓷厂中的旧厂房空间正在逐渐开始实现更新重塑,原有的空间功能正在转型,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陶瓷创意室和文创展示区。
改造项目基地,就坐落于“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内,位于御窑厂和陶瓷创意园形成的“大景区”的几何中心位置。这个“大景区”内包含龙珠阁、朱培大师的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和手工艺人作坊等功能区块。在目前已经形成的展览体验游线中,无论是从建筑风貌到内部功能,多是以文化历史、陶瓷工艺等非遗传承的展示,以及部分创意工作室组成的,展示方式以活态化的传统展示方式为主。
改造的基地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红房子及其前广场、历史建筑组群和两座八十年代大空间工作室。在这其中,改造基地之一,红房子,是连通朱培的博物馆与艺术家工作室的一个重要纽带。红房子(①),是一座六十年代的红砖建筑,将作为中欧实验室的会议场地;旁边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族群(②),需要新的建筑技术和功能来焕发生机;工作室(③)则是两座八十年代的大空间建筑,未知空间形式的介入可能会给园区带来更多样的可能性。

设计范围
1

三栋建筑编号
2

红房子
3

工作室
4

历史建筑
5

历史建筑
6
* 欢迎各方团队提供该片区的城市设计以及红房子等建筑的概念改造方案。
2、北京高品质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监测平台
主题会议上将发布“北京高品质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监测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用数字研读大都市空间,用数字规划来引导高品质发展建设,把对未来的发展的述求与想法交给大众。实现由“蓝图”规划向智能规划转变。

欢迎持续关注中欧可持续城镇化项目,也请留意近期开展的一系列开放式的众筹项目。如有宝贵意见,也请在文末不吝留言。